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田雨欣

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田雨欣

北京四中 北京市 100034

摘要:目的: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具体分析,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提出合理的公共卫生建议,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目的。结果: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根本因素,性行为中性生活开始时间、性伴侣、性行为卫生习惯、避孕方式及早孕多产,饮食习惯与环境因素均与HPV的感染有直接关系。结论:通过减少 HPV感染,普及性知识(推迟初次性交时间,减少性伴侣,注重个人卫生,避免吸烟,使用避孕套),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宫颈癌;HPV;危险因素;疫苗

据报道,在全世界统计范围之内,每年宫颈癌新增病例大约是50万例,新发病例83%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在中国,宫颈癌排在妇女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威胁到女性的身体健康。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中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则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大幅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即 CIN)是宫颈癌产生的前期症状,宫颈癌的发生是从病变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原位癌主要发生在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多产生于妇女30-35岁年龄层;浸润癌则是指癌细胞穿透基底膜,侵入固有层或黏膜下的表层,高发于45-55岁。德国的Harald zur Hausen教授在研究中表明,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根本原因。根据近年来各项研究表明,性行为习惯、吸烟、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均与HPV感染有关,也与宫颈癌的发病与预后相关。

本文就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提出合理的公共卫生建议,从而使更多健康女性有效预防宫颈癌。

1.人乳头瘤状病毒

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 HPV)是一种双链环状的DNA病毒,高度组织特异性和宿主特异性是其主要特征。其中,HPV16、HPV18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的两种致病病毒。而在中国南方以及部分其他地区HPV52、HPV58这两类病毒更为常见。HPV病毒能够结合在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之上,从而整合在与癌有关的基因附近,活化一个或多个癌基因。也有研究显示出HPV病毒会导致CIN,CIN在高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不易自然缓解。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率有高度相关性,而且,性行为、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均有可能增加感染HPV的机率。HPV病毒也与许多其他病原体,如单纯疱疹病毒-2(HSV-2)、人巨细胞病毒、沙眼衣原体等,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协同作用。近年来,随着多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的上市,更多的适龄女性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宫颈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澳大利亚甚至给12-13岁在校男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2.性行为

许多实验研究与临床数据调查表明性生活、怀孕分娩次数、避孕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多种因素与宫颈癌发病相关。其中性伴侣数量、初次性生活时间是否到达16岁、卫生习惯、避孕方式以及早孕多产皆与宫颈癌有相关性。

2.1性生活开始时间与性伴侣

在女性方面,Velema等人的研究中显示16岁之前开始有性生活比20岁以后有性生活的女性,其患宫颈癌的可能性增长2倍以上。李利等人对中国已婚妇女性行为开始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初次性生活小于18岁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是大于或等于18岁女性的2.7倍。另有研究表明,与健康女性相比,患有宫颈癌的女性的性伴侣较多,当伴侣超过6人且初次性生活早于15岁,宫颈癌发病的危险性则会上升10倍以上。在男性伴侣方面,Gature等人的研究发现,男性的性伴侣过多、性关系紊乱,以及前妻罹患宫颈癌将会增加现任妻子罹患宫颈癌的几率。男人正确使用避孕套等相关防孕措施也会降低妻子患宫颈癌的机率。阚士峰等的研究显示,男性伴侣若有前列腺癌、阴茎癌等生殖器癌症也是女性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是因为性伴侣间存在HPV病毒传播,从而导致女性暴露在宫颈癌风险之中。

2.2性行为相关卫生习惯

王颖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配偶包皮过长、阴道冲洗、人工流产次数等因素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阴道内环境产生的白带异常、有异味等是感染HPV的重要危险信号,从而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因素。青春期女性的宫颈上皮发育不成熟也会致使HPV感染几率增高。

2.3避孕方式

目前常用的避孕方法为安全套和口服避孕药。安全套具有物理屏障作用,可以有效阻断性伴侣间的交叉感染,特别是减少精液对宫颈的接触,而精液在宫颈鳞癌起到浸润和转移的作用。通过流调显示,采用安全套方式进行避孕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发病率。Moodley M等研究表明,在排除其它因素(吸烟、早产及社会文化)后,口服避孕药造成宫颈癌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分为长效和短效,目前多使用短效口服制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类激素可刺激宫颈上皮增生,促进阴道组织生长,长期服用可促进宫颈组织由 HPV感染向 CIN的演变,进而浸润成癌,此结果尚有争议。口服避孕药或可增加宫颈癌发病率,长期服用存在风险,不建议做为首选避孕方式。性生活时建议使用安全套进行避孕,不仅可以降低受孕风险,还可以减少宫颈癌发病风险。

2.4早孕多产

初次生育年龄越小及多次阴道分娩,宫颈癌发病的危险性越高。剖宫产的女性与未育女性相比,宫颈癌发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另外,宫颈癌在女性妊娠期生殖系统肿瘤中所占的比例是70%,是女性在此阶段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3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3.1吸烟

吸烟也是宫颈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与HPV感染具有相关性。长期吸烟而积累的血液中尼古丁有致癌作用,间接导致宫颈癌。吸烟的健康女性宫颈分泌物中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铁宁含量增高40倍,而宫颈粘液中的高含量尼古丁与可铁宁会降低宫颈的免疫保护,使其易于感染 HPV,从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吸烟与宫颈鳞癌相关性更强,吸烟者患宫颈鳞癌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6倍,当每日吸烟在15支以上时,致癌风险增加1.98倍。Green等研究表明,既往吸烟史与宫颈癌没有相关性,与已经戒烟的患者相比较,吸烟患者宫颈鳞癌发病风险增高1.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20年或20年以上),最高风险可达到2.06倍。有研究显示,被动吸烟会增加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性。

3.2饮食习惯

有研究显示,摄入大量的豆类食品有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蔬菜水果能够保护宫颈,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性。或许是因为果蔬中含有足量的维生素以及叶酸等抗氧化物质从而达到保护宫颈的作用。另有实验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色素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起到缓解宫颈癌的作用。

3.3环境因素

李利等人[14]对患宫颈癌的已婚妇女发病相关因素进行 Meta分析,其数据表明经济水平较好地区的女性患宫颈癌的人数少于经济水平较差地区的女性,与 Franceschi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经济水平良好地区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对癌症知识以及预防措施认知能力、生活地域、生活条件、体力劳动较少、个人卫生以及性伴侣卫生都要好于经济较差地区的女性,从而降低了她们患宫颈癌的可能性,这与 Tang的研究相一致。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高原地区,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偏高,这与高原地区特有环境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诸如环境闭塞,经济落后,患者大多生活在偏远牧区,卫生条件较差,感染各种病原体的机会偏多,就诊机会偏少,患者宫颈炎宫颈糜烂及阴道炎情况普遍增多。

综上所述,通过减少 HPV感染,普及性知识(推迟初次性交时间,减少性伴侣,注重个人卫生,不吸烟或戒烟,使用避孕套),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能够使得我们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疫苗是预防 HPV感染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 CFDA先后批准葛兰素史克的希瑞适和默沙东的佳达修两种HPV疫苗,2017年陆续在各省市开始对适宜人群进行接种。在此特别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HPV疫苗尽早纳入国家免疫计划,通过大面积的积极预防接种,实现宫颈癌可防可控,惠及万千女性。

参考文献:

[1]杜欣欣.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机制与研究进展[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7-8.

[2]Zur H H. Papillomaviruses and cancer:from basic studie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J]. Nature Reviews Cancer,2002,2(5):342.

[3]Hausen H Z.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 a major cause of human cancers[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996,1288(2):F55.

[4]查庆兵,帅翰林,潘观玉. 中国女性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发病相关性的系统分析[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6):6-10.

[5]贺新爱,陈海平,张继林,等. 子宫颈癌患者1563例发病因素分析[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8,20(6).

[6]钱元淑,吕雯,隋丽华,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622-625.

[7]徐珠屏,吴林,宋祖玲,等. 双流县6005名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14-3815.

[8]林川,杨君. HPV感染对女性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3,42(1):75-77.

[9]Jensen K E,Schmiedel S,Norrild B,et al. Parity as a cofactor for high-grade cervical disease among women with persist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a 13-year follow-up[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3,108(1):234-239..

[10]Tay S K,Tay K J. Passive cigarette smoking is a risk factor in cervical neoplasia[J]. Gynecologic Oncology,2004,93(1):116-20.

[11]孙蓉,顾建建,李湘鸣,等. 中国宫颈癌死亡率及与饮食因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56-58.

[12]韩萍. 高原地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50-2952.

论文作者:田雨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田雨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