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Screento-Screen,SOS教学模式)论文

浅析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Screento-Screen,SOS教学模式)

黄振永 司炜 薛竣文 裴雪丹 苏秉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88

[摘 要] “室联网”是时代性的产物,从“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到“室联网”是一次由技术向教育主题和意义的回归。隔着屏幕实施教与学是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本文给出了“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的定义,列举了“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的典型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室联网;隔屏教学模式;智慧课堂;Screen-to-Screen;SOS教学模式

“互联网”、“物联网”早已成为公众熟知的名词。被誉为“硅谷精神教父”的Kevin Kelly说:连接胜于拥有!“室联网”概念的提出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王涛博士指出:联通与涌现是互联网学习生态发展的必然。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是一个技术的飞跃,从“物联网”到“室联网”则是一次由技术向教育主题和意义的回归。王博士给“室联网”下的定义是“室联网:Internet of xroom(IoX),xroom是以学校教室为核心,扩展到企业会议室,图书馆,社区场馆,楼宇场馆,咖啡馆以及家庭客厅空间等教育和学习的空间[1]。”王博士认为:“室联网”是一个必要而且恰当的描述智慧教育新生态的概念,“室联网”是通向未来教育的桥梁,是融合传统与未来教育的纽带,将打开全新教育世界的无限可能。

1 乔布斯之问

《乔布斯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比尔盖茨到乔布斯家中探望,两个人交流了关于教育的看法。“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乔布斯之问”拷问着信息化工作者,也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教室,是人类创造的物种中改变最小的物种。”100年前的教室和现在大学普遍的教室没有很大的区别。虽然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通过建设智慧教室,改变了教室的传统形态,为教学过程中的视、听、说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改观,但仅有智慧教室是不够的[2]

学习空间的重构是激活传统课堂的重要措施之一。全国各地的新维空间站自建成、几经迭代升级至今,在各地、各领域不断丰富的应用案例表明,该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探索和实践也是富有成效的。作为基于传统教室重构而成的新一代智慧空间,新维空间站内置了纯在线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全部优势,实现了各教/学要素&环节的横向、纵向数字化联通后,却仍然以实体教室的可亲面貌呈现,“数字化地存在,模拟化地呈现”,线上线下一体,是融合传统与未来教育的纽带,为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形成打开了无限可能[3]

2 “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的概念

何谓“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先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特点。无论是古代的私塾书房教学模式、书院学堂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学校教室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师生面对面地、实时地教与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出现了诸如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这就为非面对面地、非实时地、非互动式教与学提供了可能;当出现了互联网后,这就为非面对面地、实时地、简单地互动式教与学提供了可能;当出现了物联网和5G技术后,这就为非面对面地、实时地、智慧地互动式教与学提供了可能。无论是电脑的屏幕、投影系统的屏幕,还是手机屏幕;无论是学习者的屏幕、任课教师的屏幕,还是教学理者的屏幕;无论是手机的小屏幕、电脑的中屏幕,还是类似国内新维空间站的超宽大屏幕;无论是一对一的直播授课、一对少数的直播授课,还是一对过十万的直播授课;无论是固定教室式多媒体环境学习,还是移动手机式个性化学习;无论是翻转式课堂,还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无论是面对学生授课、面对摄像机授课,还是同时面向学生和摄像机授课;无论是实时地教与学,还是非实时地教与学;屏幕成为智慧型教、学、管的中介物。所以:隔着屏幕实施教与学是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换言之,“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的定义是“非面对面的、实时的、智慧互动的隔着屏幕教、隔着屏幕学、隔着屏幕管的直播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面对面地教与学,有时称其为“Face-to-Face,FOF”教学模式。与之相对应的科技化和未来主流化的教学模式是“屏幕-到-屏幕,Screen-to-Screen,SOS”教学模式,本文称其为“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或“SOS教学模式”。

图1 哈佛大学虚拟课堂

3 “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5年台湾“中央社”9月1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新教室没有课桌椅,取而代之的是教授对着延伸好几面墙的荧幕教学,上面有多达60名学生的同步连线画面,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计算机登入。据美联社报道,这个充满未来感的教室位于校园外3公里的摄影棚内,课程如大型视频会议。学生可以中途发问,教授也可停下讲课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或者向所有人快速发布线上调查。这项计划称为HBX Live,与事先录好、让学生之后观看的在线课程是不同的。哈佛希望创造出校园内教室的现场在线版本[4]

典型问题3:建设不宜急功近利

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涉及到的教师工作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多很多,其课堂的考核规则也比传统教学模式的复杂很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比传统教学模式的多很多。好的教学评价制度有助于提升智慧教学质量,是智慧教学的催化剂;差的教学评价制度会降低智慧教学质量,是智慧教学的恶化剂。

4 “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的典型问题与对策

典型问题2:教学评价制度是把双刃剑

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智慧课堂重要的物质基础。如图1所示,超宽屏幕是数十人或更多学习者同时容纳在直播屏幕上的硬件基础。5G技术和网络技术是远程实时教学的软件基础。鉴于此,智慧课堂是时代性的产物。

典型问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论坛中法边会——中法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第二阶段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任宪韶介绍了海河流域基本特点、治理思路和建设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四大任务,总结了中法海河流域项目第一阶段合作所取得的成效。

她应该是在翼面上涂刷了某种特殊的材料,青辰猜测着,这种材料成膜后十分光滑,能够减轻翼面飞行时受到的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

无独有偶,在耶鲁大学商学院,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选修透过视频会议教学的在线课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则研发出计算机程序,让学生进入虚拟世界,就像电玩游戏一样,然后在里面参加研讨会并互动。在国内,近几年出现的“新维学习空间站”是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新界教育公司等多方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以新维慕课开源平台,语音、笔迹、表情等自动智能识别记录教育、学习行为自然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未来智慧教育、自适应学习环境。空间站为教育机构和个人的提供课程录播、直播服务,为未来学习模式测评研究,包括未来学习终端、智能化教学、学习机器人等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5]

因为在讲授者面前的是几十个或更多的屏幕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体,因为参与课堂的学生可能是来自全球各地,因为学生者可能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如安全教育讲座课),所以面对面的授课模式对应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以及不再适用于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了。如何让屏幕前的学习者参与课堂的互动,如何评价学习者的课堂绩效,如何合理化的规避隐私问题、伦理问题,等诸如此类的新生事物滋生的新生问题,需要大家一起研究、完善。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源于我国的珍贵食用菌,被誉为“蘑菇皇后”,不仅风味独特、香气浓郁,而且营养丰富,同时具有明显的药效和滋补功效[1-2]。2015年我国香菇产量约为767万t,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2%,是我国的第二大菇;每年我国的香菇出口贸易量约占世界香菇总贸易量的80%,我国是香菇第一大输出国[3-6]。近年来,将新鲜果蔬干燥制成果蔬粉,是果蔬加工的一种新趋势。果蔬粉具有贮藏稳定性好、运输成本低、综合利用效率高等优点[7]。新鲜香菇水分含量高,质地柔嫩,生理生化活动剧烈,干制能极大地提高其贮存期;将干制后的香菇制成粉,其用途得到极大的丰富。

博物馆是严肃庄重的场所,它能让我们以中国为自豪,也能鼓励我们不怕艰苦,实现中国梦。所以博物馆公示语的英译质量不仅体现出着我们对历史文化看重程度,也意味着是否向国外游客传达了错误的中国文化信息。本文主要指出了镇江博物馆公示语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好多公示语有错误。希望镇江博物馆能找寻翻译专家修改整个博物馆公示语。当然修正公示语不仅仅是专家的任务,也是每个爱国者的责任。笔者期待更多人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公示语错误,并向有关部门反馈。那么,各个地方准确的公示语英译来日可期。

典型问题4: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不匹配

智慧型课堂的建设投资很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次数少,教学质量见效不显著,在急功近利的管理者眼里:该项目的投资不值得或不合时宜。但从长远考虑,从大局考虑,这份投资还是值得的:如全省的师资培训可以异地、同时进行,省去了交通成本、住宿成本。

5 结语

借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话,说“科技水平决定教育模式”。网络直播课让“百城、千校、万室、亿人”在异国、异城、异校、同时参与教与学成为了可能,这就好比是除夕夜数亿人看中国春晚并且互动起来是一样的场景。“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Screen-to-Screen,SOS”教学模式”是时代的产物、是未来主流的远程教学模式、是实现终生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颖.融入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信息科技 ,2019,3(02):146-147+150.

[2]胡选成,张向红.读屏超越读书与手机虚拟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 ,2018(10):69-71.

[3]张宁,张炳林.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与探索——“乔布斯之问”的再思考 [J].数字教育 ,2018,4(03):58-62.

[4]张子石,金义富.未来教育空间站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08):9-11.

[5]张子石,金义富,吴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47-53.

[中图分类号] B848.5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2019学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奖励与发展基金项目(预算码:0000000019005004);2018年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编号:XK-2018-26);珠海市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珠教高“2015”5号文附件4序号5)项目;2018年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新型激光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项目

作者简介 :

其一是产业竞争的公共效应。一个产业的产生,往往源于革命性的科技创新,企业意识到创新的商业价值,产生强大的创新需求。产业的产生及发展,一般会遵循成长曲线规律,即产业发展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起步期,由于投入资源有限,创新速度缓慢;在成长期,创新速度加快,创新资源投入众多,创新效果较好;而在成熟期和衰退期,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创新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创新速度也较慢。在起步期和成长期,由于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会吸引政府追加创新投入,同时给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持,创新速度越快,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越多,从而推动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形成良性循环。

黄振永(1979-),男,广东中山,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教学。

标签:;  ;  ;  ;  ;  ;  

浅析智慧型隔屏教学模式(Screento-Screen,SOS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