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论文_孙瑞,李俊

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论文_孙瑞,李俊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在国家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汽车已经成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内外装饰也受到广泛重视。然而,传统汽车外饰零件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倡导的节能环保要求,相关部门应当合理选择具有外部美观性与环保型的材料,提高零部件的使用效果,发挥现代化技术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选择;应用

当前,我国在汽车外饰零部件制作中,除了金属材料之外,还有塑料与其他复合性材料,能够提高其适应性,保证外部美观性,增强节能环保效果,满足不同人群对于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不同需求。

一、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中,为数最多的为塑料材质的外饰零部件材料。一般情况下,对于外饰零部件而言,主要包括:保险杠结构、车灯结构、后视镜结构、门把手结构、天窗结构等。而塑料材质的零部件材料,主要使用的为注塑工艺,在结构成型之后,利用喷漆处理方式与皮纹处理方式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在使用喷漆方式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零部件的实际应用情况,保证其与汽车车身颜色、质量等一致,例如:使用高温烘烤喷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能够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质量。在使用皮纹工艺的过程中,应当保证颜色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对于塑料材质而言,主要为: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聚甲醛材料等,能够全面提高零部件的使用效率,延长其实际寿命。

二、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措施

在选择相关材料期间,应当根据实际工作特点与需求,对汽车类型结构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材料选择与应用效果,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应用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保险杠材料的处理措施

对于保险杠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加强板件结构、吸能板件结构、蒙皮组成结构等,在汽车出现碰撞现象的时候,可以减少车身的损失问题,保护人员的安全。

第一,材料选择措施。在选择相关材料期间,应当保证其具有抗侵蚀与碰撞等性能,提高安全性,具有耐高温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要保证相关材料的注塑工艺使用效果,利用先进的设计方式提高加工制作稳定性,提高喷漆处理工作效果。

第二,材料的应用措施。在应用材料期间,应当保证其使用性能。通常情况下,对于蒙皮工艺而言,可以使用改性方式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处理,提高其使用性能,例如:热塑弹性材料、对于共混材料而言,可以将EPDM材料与PP材料结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改性效果。在使用硫化工艺对橡胶进行加工之后,可以加入一些滑石材料,以此提高结构的韧性,降低冷热刺激,保证不会出现腐蚀现象[1]。

在选择保险杠的吸能材料期间,可以使用发泡聚乙烯材料与PP支架材料等对其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提高其冲击能量的吸收能力,还能增强结构的使用效果,满足人员安全需求。

(二)后视镜材料的处理措施

对于汽车后视镜而言,其位置较为固定,有利于拓宽驾驶员的视野,保证车辆前方与后方的安全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选择材料期间,应当保证后视镜底座结构、外壳结构、基板结构等完善性。

第一,材料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选择相关材料期间,应当保证喷涂工作效果,使得材料具有耐高温与老化的能力,提高油漆的附着效果,保证工艺使用稳定性与可靠性[2]。

第二,材料的应用。对于后视镜而言,可以使用苯乙烯与ASA材料对外壳与底座结构进行加工,此类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受到广泛应用。对于ASA材料而言,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后视镜体系,承受紫外线照射,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经过相关调查可以得知,AS材料在92℃高温条件下不会出现变形现象,能够保证稳定性,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安全的空间[3]。

(三)车灯结构的处理措施

对于车灯而言,也可以分为前部照明类型、转向类型、车牌照明类型等结构,能够保证车辆安全性,实现一定的指引功能,提高驾驶员的稳定性。

第一,材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车灯材料的选择,要保证具有一定的耐冲击性能,提高其透光性,且在恶劣天气之下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高温环境中稳定性较强,能够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

第二,材料的应用。在应用相关材料期间,可以将车灯结构划分为灯罩与灯座,利用聚碳酸酯材料联合聚甲基丙烯酸材料对其进行制作,保证使用质量。在制作灯座期间,可以利用丁二烯材料与苯乙烯材料等对其进行处理。由于PC材料具有一定的高分子性能,在使用期间,可以提高结构的透性,增强其耐冲击能力。经过化学测试可以得知,此类材料可以长期处于强光照射环境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变形现象,因此,应当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此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质量[4]。

(四)进气格栅的处理措施

对于进气格栅而言,在保证汽车外部美观性的情况下,是车前部位较为重要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使用镀铬工艺对其进行制作,全面提高进气格栅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第一,材料的选择。由于进气格栅结构与汽车发动机的位置较为接近,会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选择材料期间,应当保证其具备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材料电镀性能,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第二,材料的应用。可以使用丁二烯材料与苯乙烯共聚物材料对其进行制作,同时,可以利用ABS材料开展相关加工活动,主要因为此类材料的耐高温与耐低温性能很强,在长期使用期间,很少会出现腐蚀或是老化等问题[5]。

结语:

在我国汽车行业实际发展中,应当合理选择外饰零部件材料,保证其性能与使用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应用相关材料期间,要提高其耐高温或是耐低温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晨辉.浅谈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16):67-67,99.

[2]王静.浅谈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环球市场,2016(34):54.[3]田永,王瑞莎,韦俊等.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汽车与配件,2013(36):44-47.

[4]雷春梅,欧远辉,蔡淑琼等.汽车内饰零部件及材料VOC检测过程质量控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24(5):19-21.

[5]卢金凤,王海涛.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3108-3108.

论文作者:孙瑞,李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汽车外饰零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论文_孙瑞,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