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早癌ESD的配合与护理论文_涂惠敏,林幼兰,沈冬萍

食管早癌ESD的配合与护理论文_涂惠敏,林幼兰,沈冬萍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消化内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食管早癌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0例食管早癌病人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结果]30例病人行 ESD整体切除病变,出血少,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4周复查胃镜均愈合良好,半年复查胃镜,无一例复发。[结论]加强内镜下剥离食管早癌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093-01

食管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手术切除和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10%左右,而早期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开展食管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2]。目前临床上食管早癌患者采用内镜微创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己逐渐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及较高安全性等优点,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较好选择。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3 月—2018 年 3 月收治的 30例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 55 ~ 75 岁,男性 16例,女性14例。年龄60~75岁。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了签署。

1.2 器械准备

电子胃镜 O-lympus、透明帽、针状刀、KD-611 IT刀,ICC-200 高频电切装置和 APC300氩离子凝固器(德国爱尔博公司)、 内镜注射针、圈套器、钛夹置入器、钛夹。

2 治疗方法

经电子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后,通过1.2% 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和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用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所在层次、侵犯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排除进展期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再根据染色情况用内镜下行ESD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术者经电子胃镜进镜后全面清洁食管,确定病变位置及范围,必要时再次1.2% 碘溶液染色,配合护士协助将氩气递与术者送入活检孔道中,用氩气在病灶边缘以外 0.2 ~0.5 cm 处进行标记后,再递注射针与术者黏膜下层注射含少量亚甲蓝 1∶30 000 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自肛侧向口侧方向,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注射,每次注入液体约 2 ml,使病灶抬举征阳性,病灶与肌层充分分离,递针状刀与术者沿抬举征阳性病灶标记点外侧直接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切开过程中如发生出血,可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应用该针状刀进行电凝止血,如效果不明显,改用 OlympusFD-410LR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在操作过程中,要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以确保病灶充分抬举,在透明帽的辅助下,应用针刀沿黏膜下层剥离病灶,且要始终保持剥离层次在黏膜下层。切除病灶后,对创面可见的小血管,应用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并反复沖洗观察,注意观察创面有无出血、穿孔及病变组织的残留,必要时钛夹缝合,确保没有活动性出血后方可结束治疗并退镜。术后将病变黏膜进行回收和展开,标记口侧与肛侧端后测量最大直径,仔细检查确定病灶完整后送病理科检查。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的优点、配合要领,介绍治疗方法、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向患者讲解微创治疗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使患者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同时签署手术及麻醉同意书。 了解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即往病史等、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 、心电图规等术前检查。 术前禁食 12 小时、禁饮 4 小时, 取下活动假牙、身上金属物品等物品。

3.2术中护理

让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予以吸氧,并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由麻醉师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丙泊酚。麻醉之后,一些患者会发生咽部下垂以及松弛情况导致无法辨别食管开口处,而作为医护人员需微微地抬高患者的下颌,让其头后仰,这样可确保顺利的内镜插入。

3.3 术后护理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 1 侧,以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危险, 继续给氧, 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至恢复清醒状态。密切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妥善保护患者, 严防坠床。 术后 3 ~ 4 天食少渣、无刺激饮食, 进行中和胃酸及抗胃酸反流治疗, 连续治疗 4 周后随防及内镜复查, 并嘱 1 周内忌剧烈活动。出院后避免进食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按时按量地进餐,坚决不可暴饮暴食[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

4 体会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和内镜技术的发展,国内先进单位开展的 ESD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也充分证明 ESD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4],其优势为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作为术者的助手,在剥离食管早癌病变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的医疗用物准备,完美的术中配合,及时的心理安慰,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胃镜系统的组装、配合手术医生进行针状刀、热活检钳等器械的操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仪器、新器械的使用方法,提高手术配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全方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保证病人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 1 ]   郭庆凤,马丽娟,郭晓霞,等 .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J ] . 护理研究,2011 , 25 ( 11A ): 2873 - 2874.

[ 2 ]   杜萍 . 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理食管黏膜病变疗效评价[ J ]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2 , 16 ( 1 ):29.

[ 3 ] 蒋玉涵,赵治国,曹智博,等 .Siewert Ⅱ型和Ⅲ型胃食管连接部早期癌 47 例的胃肠表型标志物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中华消化杂志,2017,37(3):183-189.

[4]刘杰,令孤恩强,卢忠生,等.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标本阳性的多因素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0): 554-557.

论文作者:涂惠敏,林幼兰,沈冬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食管早癌ESD的配合与护理论文_涂惠敏,林幼兰,沈冬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