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区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杨志达

城郊区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杨志达

杨志达

黑龙江省萝北县环境保护局 154200

摘要:城郊环境的发展在我国整体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处于农村与城市的中间阶段,具有一定的过度作用,同时自身具有城市与农村的双重特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城郊区生态环境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因而加强城郊区环境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郊区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改善城郊区环境质量的有力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郊区;环境;现状;污染防治;对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环境问题逐渐加剧,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全面有效的加强城郊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改善城郊环境,促进城郊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1、城郊区自身特性

从宏观层面来看,城郊区自身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它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和过渡带,城郊区的自身发展过程兼具着城市与农村的普遍特性。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人员指出,城郊区属于一种复合型的生态系统,它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能源,能够满足人类的多元化需求,并且经人类改造后所形成的人工系统也具有经济开发等多种功能,整体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城郊环境的基本特征

城郊环境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受到人类的影响和作用较大,这与城郊本身具有很强开放性有着重要联系,城郊是由农村演变和发展而来,但其与农村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着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城郊区受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展现出独具特色的空间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相对复杂。

2.1城市化特征

城郊区身处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及包含着农村所不具备的空间、地理、资源等多方面优势,又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城市发展前期和初期的相对不够成熟的特征,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郊区的经济活动往来更加密切,交通与以往相比更加繁重,且由城市膨胀转移而来的工厂相对较多,因而城郊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城郊污染相对较重。

2.2农村本原特征

通过对城郊具体环境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城郊环境仍展现出浓厚的农村特性,经济主体也大多是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同农村地域情况相近,城郊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城郊地域性显著。

2.3复合型多源污染

城郊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和经济的有力补充,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加工。工厂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三废物质的排放、种植养殖业发展引起的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交通运输产生的尾气排放等使得城郊环境污染由过去单一性的生活性污染转变成工业、农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和交通运输等复合型多源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郊环境现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城郊区带来机遇的同时,多种工程建设以及工厂的兴起也给城郊区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城郊区面临着内源性和外源性污染的巨大压力,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城郊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

3.1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区的经济活动也逐渐频繁,多种类型的工厂不断兴起,多种开发项目的不断深入,受到资金限制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城郊区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田和森林不断遭到破坏,且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以及其他污染物对土壤资源产生污染,除此之外还包括居民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污染了城郊区环境,导致城郊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2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物质组成复杂

当前我国城郊区大气污染物质具有特殊性,来源较广且成分复杂,包括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城郊区运输相对繁忙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过大。这些气体污染严重影响着城郊区的大气质量,从而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且不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3.3水质恶化,水体质量下降

城郊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相对丰富、水系发达的城郊区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城郊区水体质量下降的污染源主要有5个:一是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汞、铬、镉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废水;二是居民生活产生的含氮、磷等有机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三是通过径流进入水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过剩的农药和化学肥料等物质;四是养殖业生产中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的滥用及禽畜类粪便的排放;五是随雨水径流和渗透进入水体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固 废物因长时间堆放和分解产生的重金属、放射性及酸碱等污染物质。

3.4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质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化学肥料和有机农药滥用的直接影响、进入土壤的工业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和垃圾中的有害细菌引起的。进入土壤的这些污染物质一旦超过土壤净化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组成成分比例失衡,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污染物经迁移和转化、食物链传递,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4、城郊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4.1控制污染源,保护城郊环境

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城郊工厂企业类型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组成复杂,对城郊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对于工业污染物的控制,首先应调整城郊区的生产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造传统工艺,建立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生产工艺的无废化和闭路化。其次应加强重点工厂企业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完善企业的排污处理设施,大力开展废物综合利用,促使废物资源化、效益化、环境化

4.2根据城郊环境功能区划。

制定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功能区划是从整体空间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将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4.3完善城郊环保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众的城郊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若想要更好的实现城郊区的环境保护,仍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现有的法律模式在对城郊区环境污染的监督和管理上存在一定不足,因而需要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城郊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并不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违背,从而促进城郊区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加强城郊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它具有多行业和多层次的特点,在实际对污染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当以政府多级管理部门为主导,全社会加大力度实施城郊区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城郊区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新农村建设中垃圾污染防治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

[2]曲艳伟.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其评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2(05)

论文作者:杨志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城郊区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杨志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