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所涉及的产业也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添加最新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及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有关建筑立法部门也需要不断完善建筑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业的控制。为提高施工质量,指导施工实践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技术管理缺乏监管力度
在中国,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被称为高层建筑。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则被称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其结构超高、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层建筑经营者经常频繁的进行高空作业,使得施工管理者难以对高空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一过程成为监督的盲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施工人员很难完全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必然会对高层建筑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施工经理自身的管理质量也值得关注。
1.2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高层建筑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于高层建筑结构高、难度大、施工较为复杂,因此这方面的建筑人才较为缺乏,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施工人员仍是传统的施工人员。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建筑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建筑人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建筑的需要,严重地降低了建筑业的效率,并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建筑人员对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无法快速掌握新的建筑技术,有效操作先进的机械设备,必然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它还可能对建筑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大多数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标准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1.3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只有保障了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其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进行施工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但是从施工人员的作业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大多数施工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和保护意识,施工中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没有到位,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施工现场管理比较随意,施工材料放置混乱,防护和脚手架施工任意。由于建筑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问题。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和优化对策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2.1.1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预测。对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应用的预测,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首要工作环节,这部分工作主要有技术管理部门和项目部进行负责。
2.1.2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成本分析。在实施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支出进行分类和记录,计算不同施工技术管理的成本和支出。一是计算管理工作的实际使用情况,包括在成本范围内允许的自然面积。二是根据实际管理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施工技术管理中计算项目的附加成本,预测和控制成本,保证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2.1.3施工技术管理分析。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专业的工作内容,在各个施工环节,都需要对工程工艺进行对比评价和剖析工作,将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贯穿在全过程之中。
2.1.4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技术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并采取了有效的对策,以提高施工技术的影响和施工工程质量水平的不利。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技术范围内受到严格控制。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及时反馈发现的施工技术问题,严格审查施工中各环节的施工技术是否能达到设计标准和质量水平,解决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总结了先进的施工经验,通过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最终实现了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
2.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对策
2.2.1建筑工程前期的技术管理
第一,是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合同设计中,建筑技术将涉及若干要素,因此,应在合同过程中强调术语的阅读和测试,并应充分理解可能成为索赔主题的问题,应在此基础上加强研究与分析。作者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尽力落实合同中的技术风险问题,明确双方在技术接头方面的责任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作出限制,并根据约束条件进行施工行为。只有加强合同签订管理,才能在先进技术管理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预测。开工前,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预测,并提前制定管理方案和应用方案。这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水平。它克服了传统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熟悉各工序的技术状况。工程开工前,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要签订合理周密的分包合同。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管理较为复杂,尤其是面对不同的是承包队伍。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加强分包合同的签订,来满足施工技术标准的判定。在签订分包合同前,需要进行规范的招标,选择信誉较好的队伍进行合作。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对进度、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进行约束,保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合理,避免出现问题。比如说,供给设备不合理,导致诉诸法律,影响工期和质量。
2.2.2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第一,要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对于一些结构复杂、难度较高的项目,在会审过程中,还需要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讨论分析,加强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进度,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些落后的施工技术,可以进行合理的替代,得到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可,最终实现技术应用的合理。
第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阶段往往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人力资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分配和协调的过程。由于不同项目的施工方案不尽相同,因此其施工工期不同,使用的施工设备材料和技术也不会相同。因此,加强施工计划的优化工作,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编制施工计划时,要根据技术标准要求,做好工作,平衡不同分工程的进度,并根据平面流水和主体的运行原理,合理确定施工网络和施工技术,以保证工作面不受限制。过程时间不间断,土建施工队伍能协调作业,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及时办理签证。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难免会出现业主对设计标准和布局上的改变,导致在合同上的承包范围和技术应用情况发生变化。而多数业主在提出要求时,都是口头或者会议上提出,很少通过书面通知进行变更。在这样的情况和背景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和项目部门主动要求业主提供书面通知,对发生的工程变更进行技术核定单,保障技术应用没有问题。
2.2.3工程后期的施工技术管理
第一,要做好竣工验收资料准备。由于合同中对于竣工验收工作有着明确的条款和界定,因此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做好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尤其是在施工中技术应用情况和相关的数据资料表,提升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二,加强竣工阶段技术管理。在竣工阶段,施工部门应当配合项目部门,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干资料进行汇总,递交给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再次的核查工作,确保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科学和合理,推动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合同的变更,提高对索赔的认识。合同的变更将导致技术上的变更,需要建筑施工单位注意的是索赔工作。只有加强债权意识,才能在避免经济损失的基础上影响施工技术水平。
结束语
总之,施工技术要合理选择,结合施工现状、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做好施工记录,为后续各种验收活动提供参考。通过加强技术应用和有效管理,保证建设项目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汤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7(2):50.
[2]文孟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3783.
[3]邱成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居业,2018(1):109,111.
[4]涂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8(24):273.
论文作者:王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