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东镇卫生院 156204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以此来不断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中50例重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干预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重症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有效减少了死亡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计护理;干预措施
一般来说,呼吸内科中的重症患者大多是老年群体,这种疾病具有发病快的特点,通常在发病之前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征兆,只是会在发病初期出现轻微咳嗽的现象,因此很多患者常常会忽略这一点。而随着病情的加重,如果再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就很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文重点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救治的50例中重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从40-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岁。这些患者普遍表现出了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的现象。具体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人员为25名。因为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几乎一致,所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我们将会对对照组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对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对该组患者进行全天24小时的护理。并对一些出现突发症状的患者进行紧急的护理干预,最后,我们会对这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命特征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病情监测
众所周知,重症病人具有发病速度快的特征,很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加剧病重程度。因此,对重症病人病情的准确判断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先兆症状进行观察和预判,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要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反应意识进行观察,确保患者脉搏节奏、心律等指标正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反应缓慢、意识模糊等情况。其次,认真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尤其是要格外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加强对患者夜晚的巡查护理,避免一些重症的哮喘患者病情发作,发生生命危险。其中,对于部分护理急促,或是呼吸过慢的患者来说,更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为后期患者病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最后,如果重症患者处于缺氧的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使用呼吸机,确保重症患者的吸氧,同时要按照病人具体的病情情况来对氧气流量进行适当的调节。
1.2.2药物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治疗阶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方要求,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控制,确保重症患者的药用要浓度与血浓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中。并且,受体兴奋类的药物能够对炎性物质进行很好的抑制,能够有效提高气管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当患者吸入喷雾剂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其次,在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药物能够安全、及时的注入到患者体内,护理人员要对一般药物与特效药物进行区分,并分别从不同的静脉通路注入,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注射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随时观察重症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呕吐等现象。
1.2.3通气护理
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重症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保证呼吸道内的痰液可以顺利排出。其次,还要对患者口腔进行认真全面的清洁,避免患者感染其他病菌。
1.2.4就医环境
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在带给病人舒适心情的同时,也有助于病人治疗,而且能降低病人感染的几率。充分的通风、湿式的清扫、定期的消毒有助于病房环境的改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平常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帮助和鼓励,增强病人信心,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使病人在临床治疗的时候能主动配合。
1.2.5心理护理
烦恼焦虑、紧张、失眠、恐惧、心情抑郁等。对上述病人的心理症状,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不同病人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特别是要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注意事项:注意对病人的态度,对病人任何描述的不适都要给予关心,并且及时处理,特别是那些对那些言语罗嗦、反应迟钝的病人要有足够的耐心,不随意打断他们讲话,观察病人的神情,耐心愉快的结束谈话;平常对病人要使用尊称,让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切忌直呼床号或其姓名,平时进入病房时应多注意主动和病人打招呼,说说家常,以消除其恐惧和孤独感,便以解除他们心情的抑郁。
1.3数据处理方法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血气分析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体征恢复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体征、病情恢复和精神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强化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措施,在此过程中出现了2例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患者,对这2名患者采用呼吸机和吸氧后,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最终恢复稳定。观察组PH改变、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得到有效的改善[3],与干预护理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
3、讨论
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中,只有在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的情况下,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善于与病人交流,才能及时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各项护理。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加强病人呼吸、耐寒的锻炼,保证病人的个人卫生,以便增强病人的体质,才可以成功救治病人。同时重视病人恢复期间的综合护理,进行相关的卫生宣教,对疾病复发的防治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85-86.
[2]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36-337.
[3]韩海霞,李娜,亓霞,商丽.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18-18.
论文作者:李际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病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