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施工工艺
1、后浇带的概念与作用
后浇带是指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对地板、墙、梁中预留施工缝,在构件内部收缩后,进行混凝土浇捣施工,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后浇带浇筑的效果与环境有较大关系,为了保证浇筑的质量,需要在气温比较低的环境下进行,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铝粉,这可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可以防止新老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浇筑的过程中,考虑到其他因素对浇筑质量的影响,还可以选择模板处理方式。后浇带应用的形式比较多,常见的主要是后浇沉降带以及后浇收缩带等,不同的形式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在选择时要以降低钢筋混凝土变形为原则。后浇带是减少建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有效措施,其还可以改善混凝土收缩问题,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化后浇带施工工艺,可以防止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2、后浇带的优势
2.1能够有效的解决沉降差问题,正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与其裙房及其基础,在设计时,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但是如果施工时,依然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及其容易会出现沉降差的问题,而采用后浇带技术之后,将上述整体在短时间内分为两部分,首先进行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待到沉降量基本上确定之后,在进行混凝土,再将高层与底层能够有效的融为一体。在设计后浇带时,需要对其基础手里状态进行有效的分析,因为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施工,其基础受力必定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度核查,当已经把高层建筑及其裙房与基础连成一个整体之后,还需要注意后期沉降差的问题,处理不当依然会产生附加内力。上述这种处理方法,要求建筑地基性能佳,并且保证建筑沉降的问题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为了提高效果,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首先,调整压力差,建筑主体荷载非常大,因此降低基础,增加埋深,以使其附加压力得到有效的降低,而底层部分荷载非常小,可以增大其土压力,使用十字交叉梁效果最佳,此种方法即可将两者的沉降比较接近;其次,调整时间差,可以先对建筑主体进行施工,等到基本框架建设完成,其沉降差也趋于平稳状态时,在对建筑附属的部分进行施工,即可保证两者的沉降差接近。
2.2降低温度收缩裂缝出现的概率,通常情况下,现浇混凝土在硬化期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收缩的能力,已经完成的建筑结构也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虽然混凝土收缩影响不会立即出现,一般都要在施工完成之后,2个月之后才会逐步的出现,但是温度影响却十分时常出现,混凝土构件受到温度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裂缝,但是设置后浇带之后,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收缩空间,对降低收缩应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置后浇带之后,混凝土自身具备的抗拉强度可以与其温度应力相互抵消,进而使得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的抵抗温度变化。
3、建筑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工艺分析
3.1后浇带设置
在设置后浇带时,应参照“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普通混凝土有开裂问题存在,因此在后浇缝设置之后,会释放大部分的约束应力,并通过混凝土填缝的方式对残余应力实施抗衡。由于施工因素需对后浇带进行设置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确保留设的位置应通过相关单位的许可。应合理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矩形建筑物后浇带可对30~40m进行设置,后浇带的宽度应对施工操作提供便利,并结合结构构造对其要求进行明确。
后浇带位置的梁板受力钢筋应达到贯通,禁止有断开现象发生。若梁、板存在较小跨度时,可一次对钢筋进行配备。若存在较大跨度时,可根据规定实施断开。在对混凝土补齐之前并实施有效焊接。在未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禁止拆除部分模板及支柱,否则会造成梁板出现悬臂,从而形成变形问题出现。
3.2施工工艺
3.2.1模板的支设
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体系应经过专门设计,以保证后浇带处的结构安全性,其模板支撑体系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模板和钢支撑,保证后浇带两侧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用于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系统应该独立于整个结构的模板支撑系统,该系统应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才允许拆除。否则,在拆除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支撑系统时,将影响到后浇带的质量,甚至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因此,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体系对于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3.2.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浇带作用的发挥。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应比两侧旧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低,尽量选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施工,但不应低于10℃,这是因为混凝土温度过高,致使混凝土凝结过快,可能会出现早凝或假凝现象,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导致施工困难。同时,如果浇注温度过高,在混凝土内部凝结时,可能会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质量缺陷。施工前,可对模板用冷水反复冲刷,以降低周围温度。混凝土浇筑的主要工序为:第一,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后浇带内杂物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后刷纯水泥浆一道;第二,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浇筑砼时,振棒落振点先振两侧,后振中间,多点轻振,捣实。后浇带捣实后即抹平,清除余浆;第三,在浇筑砼时,专人专职巡检缝底支模,是否有松动,暴裂、变形等现象。如有即停止浇筑,对支模进行抢修后再浇筑。
3.2.3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为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控制混凝土早期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养护工作,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进行,养护时间应不小于28d,水平梁板采用覆盖麻袋浇水养护,以保证砼体处于湿润状态。在气温较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气温较高时,应采取隔热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后浇带混凝土早期失水、施工振动、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而减小后浇带处新旧混凝土接缝面的粘结强度以及降低接缝面的开裂的可能性。
混凝土初凝后,用塑料薄膜加一层草袋覆盖(或无纺布),水化热峰值过后,砼温度下降后,可撤薄膜,覆盖草袋(或无纺布)并洒水养护,两种养护时间总计不少于28天。顶板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并经项目认可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的设置对地下工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施工不够合理,会引起比较多的后续问题,因此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后浇带施工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重点就是对地下室顶板以及地板施工,尽管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还是有必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参考文献
[1]袁目华.关于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5.
[2]韩玉玲,董跃飞.刍议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及施工要点[J].科学与财富,2015.
论文作者:赵懿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温度论文; 地下室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应力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