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课堂点评的技巧论文_滕明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课堂点评的技巧论文_滕明

广西宜州市教育局 546300

一、注重点评的情感性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学思考后提出的疑问,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此时教师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练的语言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如一个学生把“蔡桓公”的“桓”读成“恒”,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教师却没笑,相反,他以热情的口吻说:“我发现某某同学真的进步了,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没有好好听课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联想到‘恒’字的读音,说明他进行了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得的字就不读。如果他能经常这样独立思考问题,学习就会有进步。这样的同学不值得赞美吗?”一番热情的点评不仅使该生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别的同学从中悟出了道理。

二、注重点评的鼓励性

由于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答案也会参差不齐,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种情况下教师点评一定要慎重,应坚持鼓励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索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有效因素,适当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多鼓励他们,会提高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个人的优点、进步、成就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就会丧失信心。对回答得好的同学当然要毫不吝啬地鼓励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对即使答案有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激励。特别要鼓励那些成绩较差、平时不爱发言、偶尔举手的同学,让他们感到努力就有收获。如:“你的回答基本正确,但要是换一种说法或许会更好。”再如:“你的答案虽然只有一点正确,但你毕竟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希望你继续努力。”

三、注重点评的全面性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作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如:“虽然你的答案不是那么准确,但你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这一点我要向你学习。”再如:“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你会笑得更开心。”

四、注重点评的多样性

1.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改革开放后我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三峡建设和修建青藏铁路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我国的经济。”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的评价:“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这样的肯定性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从而树立继续思考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2.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在讨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时,学生的回答角度不一。有的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量高,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有的说:“互联网能使我们了解大量信息、学习更多知识。”有的说:“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施的建设,使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寿命延长。”……教师归纳、点评学生回答是这样的:“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文化、卫生、体育……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点拨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示范。

4.依据学生的回答,联系实际,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在上“人格尊严权”一课时,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却有一个学生不时与周围的人说话,教师几次暗示,后来点名,但他还是旁若无人,违反课堂纪律,于是,教师责令他站起来。有学生当场质问:老师知法犯法,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教师认为学生这种提问有损于师道尊严,加以训斥,或者置之不理、一笑了之,那就错过了一个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和点拨:学生享有人格尊严权,但必须以尊重教师的劳动权和同学的受教育权为基础。如果他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那么他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这样的点评,不仅帮助学生拓展了法律知识,而且很好地解决了课堂生成问题,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5.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例如,在学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青少年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能做些什么?学生马上可以答出的是: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建设祖国;宣传国家的统一方针政策。除此以外,学生就难以提出其他观点。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青少年也是国家的一名公民,从法律角度来说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要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6.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是科学认识成果的接受过程,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的价值认识成果的接受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并内化在行为中。因此,当学生的认识出现错误倾向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论文作者:滕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课堂点评的技巧论文_滕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