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建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优劣也存在不同,使用过程中还会受到建筑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建设土建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合理把控混凝土施工中各个复杂的环节,选择适合的运输与养护方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合理选配混凝土种类,保证各个环节均能够符合土建施工现状,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土建施工建设;混凝土施工技术;科学的应用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天,建筑技术也日益先进了起来,并且城市建筑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土建工程数量也在增加。因此,施工技术水平就要提高。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我们应该规范各个环节的施工,使混凝土的完整性和耐久性得到提升。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还要控制好温度,裂缝和原料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并推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的发展。
1混凝土性质
相对于砖石结构和木结构,混凝土在防渗透、防冻性、耐久性以及抗压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浇凝固后能承受的压力较大,应用于大跨度建筑或高层建筑能发挥良好的抗压性能,因此,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复杂建筑物,也应用于普通居民建筑。混凝土主要是通过沙石、水泥和水搅拌而得到,有着较好的流动性,未凝固时能采取相关施工操作,可填补缝隙,也可与其他材料混合。混凝土有着良好的抗渗性和抗压性,能承受较大重量,不出现裂缝时不会发生漏水。同时,混凝土有著良好的抗应力性能和抗冻性,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不会改变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延长。此外,将特殊物质添加到混凝土中,能有效提升其使用性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还能实现隔音、隔热等作用。
2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出现的问题
2.1 混凝土原材料的混合比
混凝土由多种材料组成,各材料在混合过程中的比例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数值,如果没有按照这个比值,混凝土的质量就不好,这样就不能用于房屋的建设。混凝土建筑存在体积大、水泥用量大的特点,如果比例没有配置好,就会出现裂缝,所以,混凝土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这个比值要经过一系列的验证,经过验证得出科学合理的比例。有些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导致建筑在完工后出现裂缝,这就为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以后建筑的使用中可能出现质量较低的问题,也有可能发生危险。
2.2 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是施工单位都没有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重量和质量的检查,每种材料的质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在进行搅拌时要对每种材料进行称重,避免因为材料的问题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水过多不利于混凝土的硬化,如果加水过量,就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有大量的水分保留在建筑内,进而形成水泡,水泡蒸发后建筑内会遗留大量气孔,这些气孔不利于建筑的质量,它会降低建筑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对于建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记得浇水,混凝土的反应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浇水,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既影响了建筑的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但是浇水的频率需要是科学的。
3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
混凝土在正常的施工情况下是按照固定的配比方法进行材料配比的。首先,在施工前要首先确定砂石的用量和含水量,以此来进行配合测试出施工配比总量;其次,要使用重量比体积不超过最后配比的原则检查原材料是否与施工项目相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搅拌机检查混凝土的配料重量是否随着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进而推广使用集中搅拌站油程序的控制。
3.2混凝土的搅拌
在进行土建施工过程中,若要搅拌出优质且符合工程要求的混凝土,首先要合理制定合理的搅拌机和合理的投料顺序、通过一次性的投料和搅拌按照规定时间制定搅拌进度。一次投料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进料容量来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搅拌和投料不超过额定的容量。施工混凝土的配料原则要按照搅拌机类型的不同和其容量来进行配比,并且明确搅拌时间的一次性投料量。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确定在最短时间内的投放量。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原材料的合理设计。
3.3混凝土的运输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要注意几个问题:
(1)运输装载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材料的均匀性,不能出现漏水和水砂分离的情况。
(2)通过缩短混凝土的搅拌和在减少混凝土的运转次数的同时进行初凝浇筑。
(3)满足混凝土的固定浇筑量。
(4)在浇筑施工过程中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
3.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需要前期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满足施工要求,应保证混凝土模板的位置、标高、强度等施工要求;
(2)对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和相关位置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对相应的检查结果做好相应记录;
(3)将钢筋油污、模板等相关杂物进行清除;
(4)封堵好模板的缝隙和相应空间;
(5)对用清水清洗过的模板进行二次清理,但不能存留积水。
混凝土的浇筑准备过程操作完成后,要将浇筑物内的杂物和清水做好排水设施。对没有进行风化的岩土和干燥性的非粘土进行入水处理,保证板面的湿润但不得存留积水。另外,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从高到低的方式进行浇筑,在土建施工中进行横向和竖向的结构混凝土家住。在板面的地步兑入水泥砂浆,在兑入的过程中不得出现分离现象。如果出现应及时做补充。当混凝土的浇筑量达到3米以上的高度后,要采用串筒、震动溜管的方式将混凝土下落。然后对混凝土浇筑时对预埋件、模板、支架、钢筋等预留孔位进行仔细观察,必要时要有时间段地进行缩短时间的操作,并能够通过混凝土的前层凝结完成后进行浇筑。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应保证混凝土的密度和均匀程度,保证整个模板空间的平整,同时,要针对新旧混凝土的有机拆合模板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间断时间合理控制在初凝时间之内。
3.5施工缝隙预留
通过施工缝隙的预留不同,会直接影响施工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通过施工技术人员的相关布置和环境因素等因素,造成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布置的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浇筑时间超出了初凝时间,这时就需要合理的预留施工缝隙。在混凝土浇筑进行过程中,要按照施工前的施工缝隙预留位置进行浇筑,并且能够按照原定的技术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确定,从而保证在相应位置最薄弱时将混凝土的结合力确定好。
结束语
因此,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注意质量的控制来达到预期的建设要求。混凝土的成分有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掺和料等,这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充分考虑到运输情况,施工环节和维护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我们要注意总结经验的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力度,来减少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提高房屋建筑土建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晨飞,张丽敏.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21.
[2]于兴元,季彦骄.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109.
[3]蔡波.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25):34.
论文作者:杨原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缝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