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论文_张晓艳 李金磊 李玉恒(通讯作者) 苏燕 李世仙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在我院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心理、饮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理指导满意度、操作满意度、结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节镜;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康复护理

膝关节交叉前后韧带损伤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2],但术后易出现关节粘连、活动受限等情况,术后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现对本院的40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在我院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0-55岁,平均(33.8土15.9)岁;对照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3.6土16.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其他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专科护理 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且使用膝关节伸直位支具进行固定,使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将患肢抬高约15-20°;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麻醉恢复后进行冰敷以减轻疼痛;术后48小时以内,拔除引流管并给予踝泵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心理护理 患者得知病情后,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知,难免出现恐惧心理,这时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关心和帮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积极主动地讲解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并发症护理 对患者患肢进行加压包扎的同时注意肢端的血运、足背动脉的搏动及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执行时要保证无菌操作,可使用抗生素以避免伤口感染。

1.2.2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的基础上,首先让患者了解各个阶段的康复护理及注意事项,如于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压腿运动、抬高患肢等肢体活动,可以提高患侧关节活动度,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其次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如下:防止血栓形成[3]:手术当天抬高患肢,按摩下肢;对股四头肌进行收缩锻炼;平躺膝关节伸直由被动抬腿至主动练习;术后第二天进行CPM锻炼;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训练:先收缩(5s)后放松(2s),15min/次,1h/d;直腿抬高训练:15min/次,1h/d;患者自行拄拐下地活动;④术后第三天开始终末伸膝锻炼:患膝垫一枕头,保持屈膝约30°,使足跟抬离床面到患膝伸直,保持5-10秒,放下肢体,放松肌肉;⑤负重训练:在90-120°范围内主动练习患侧关节;借助支具进行锻炼;进行低阻力骑车、下蹲等活动来提高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抗阻力;时间上14天以内避免负重,21天后可部分负重,28天后弃拐完全负重;⑥肌力强化训练:为使步态和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水平,需要持续加大肌肉的训练力度,并适度进行阻力骑车和下蹲运动,同时进行坐床上90°屈膝、伸膝抗阻力等训练;⑦锻炼肢体灵敏度训练:进行侧向运动、后退走、慢跑等锻炼患侧肢体的灵活性。⑧出院康复:患者出院时,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继续加强膝关节运动的训练,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根据数字评分法(VAS)进行评分。0分,无疼痛;1-3分,疼痛轻微,尚可工作;4-6分,疼痛较重,影响睡眠,影响工作,需予以相关处理;7-9分,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影响生活;10分,剧痛。

1.3.2 Lysholm评分标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3.3 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及出院3个月后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不稳等的观察。

1.3.4 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2结果

观察两组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两组住院时间长短、3个月后肌肉萎缩、关节不稳出现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分别见表一、表二、表三。

3讨论

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引起膝关节继发损伤和关节过早退变,从而影响关节的功能[4]。因此这些韧带一旦断裂就应尽早修复重建,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可以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具有出血少、创伤轻的优点。而术后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交叉韧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恢复,因而手术后应及早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并在关节可活动范围内进行被动运动,早期康复护理应着重强化膝部训练,使患者进行克服阻力训练,以发展其肌力[5]。本组研究对40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3个月后出现肌肉萎缩、关节不稳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指导满意度、操作满意度、结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患肢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合理规范的康复护理,利于患者改善其膝关节的活动度,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促进患侧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雪民,赵丽平,张秋华.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13—314.

[2] 孙宏伟.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9,2(78):122.

[3] 王志群,张亚洲,胡晓红.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3,37(12):1148-1149..

[4] 冷 治群,秦琴.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12):2684.

[5] 曾湘宜.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新医学,2009,13(1):661-662.

论文作者:张晓艳 李金磊 李玉恒(通讯作者) 苏燕 李世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论文_张晓艳 李金磊 李玉恒(通讯作者) 苏燕 李世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