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分析论文_吴罕樑

(上海邮电医院眼科 上海 20004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翼状胬肉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共计50例,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复发情况以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为(4.42±1.36)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31±2.89)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33,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术后康复快。

【关键词】 羊膜移植;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05-02

翼状胬肉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发病原因大都是外界刺激导致的慢性炎症病变。翼状胬肉多发于户外劳动工作者,包括农民、渔民等,由于发病和烟雾、灰尘、日光等因素有关,所以在发病之后大部分的患者视力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能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将会对视力和美观都带来较大的后遗症[1],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和实际效果,旨在为今后治疗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共计50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31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52.14±3.66)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33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53.79±4.15)岁。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羊膜制作 所有羊膜都要由健康的产妇胎盘取得,在分娩之前,医生要仔细对羊膜供体进行血清学检查,保证没有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取材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将得到的胎盘分别放置在25μg/mL的生理盐水和25μg/mL的青霉素当中[2],浸泡15分钟,钝性分离之后平铺在无菌手术面膜纸上,剪成4cm×3cm大小的长方形片,剪好之后置于无菌器皿中,注意器皿底部要事先铺好浸润妥布霉素的纱布,上方要有盖子密闭,一切操作完成后放置在冰箱中,保持4℃的存放温度,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取出用于手术。

1.2.2手术方法 手术开始前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给予双氯芬酸钠,两组患者的所有手术操作都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且在专业的显微镜之下操作,必要时可以给予局部麻醉。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手术方法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首选移植部位是游离上皮层,将受创周围2cm的正常角膜组织和坏死角膜组织全部切除,再切除5cm结膜,适当暴露巩膜,止血处理创面,随后取出准备好的羊膜,覆盖在之前已经暴露出的创口巩膜处,选取可吸收尼龙线缝合,完全固定在角膜浅层和巩膜处,进一步缝合结膜面和羊膜,手术结束之后要使用绷带对患眼包扎3天,每日定时换药,2周左右视实际情况拆线,患眼伤口愈合即可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3]。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之后医院要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对术后复发、实际疗效以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根据相关指导原则我们还制定了如下的疗效评判标准:如果手术结束后患者术野光滑平整,没有发生结膜充血和再生翼状胬肉的情况,记为痊愈;如果手术结束后患者术野粗糙,出现了新生血管和再生的翼状胬肉组织,记为复发[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研究内的数据开展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复发率比较

研究显示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痊愈率和复发率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

观察组中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为(4.42±1.36)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31±2.89)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5)。

3.讨论

翼状胬肉具体是指结膜下组织和睑裂区球结膜出现的赘生组织,这种组织属于增殖现象,会对角膜造成较大侵犯,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近年来由于致病因素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和医疗机构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翼状胬肉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引发角膜和结膜相关病变,严重时还会对眼球的运动形成限制,从而阻碍正常生活和工作。采取合适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视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5]。目前临床多用手术治疗该病,单纯胬肉切除术是最多见的,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之后的复发率很高,不仅增加了再次手术的概率,还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将羊膜移植运用到胬肉切除术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术后复发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种作用机制和生物特性有关,本次研究中,所有的羊膜均取自健康产妇胎盘,其中含有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分化,加快伤口的愈合,还能对心血管的生成造成阻碍,因此能够减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以取得十分理想的疗效,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复发率显著降低,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双虎,杨宗红.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75-76.

[2]郑兰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1):45-49.

[3]常晓雪.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168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8,495(16):55-56.

[4]袁雯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67-68.

[5]余乐.瑶族地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

论文作者:吴罕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分析论文_吴罕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