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论文_卢金荣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论文_卢金荣

[摘要]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呢?基于这个问题,笔者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并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 语文教学

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1]。在以前的教育理念中,语文教师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此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有自己的考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成果,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造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首先,在语言结构和应用方面,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表现在答疑的语言组织和应用能力差、不会写作文、公共场所怯场表达等方面;在思维发展和提升方面,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表现在缺乏主动的课堂答疑方式,在审美欣赏和创造方面,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仍有待培养[2]。许多学生不懂得欣赏课文,不善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在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无从谈起。许多学生不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他们喜欢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和复活节。从以上四个维度分析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很远。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和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是让学生阅读造句,学会运用语言,即理解基本语言,掌握词义,能熟练灵活地运用[3]。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结构训练,先让他们学会字的发音,然后学会认字,理解字的意思,再让他们尝试用词,造简单的句子,逐步完成整个语用过程。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词典等辅助工具开展语言学习,提高语用水平。例如:在教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老师首先大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听到每个字的发音。阅读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发现学生发音不准确时,及时纠正。再次阅读后,老师可以提取课本中的关键词,如:竹子、枫叶、梅花等词,并让学生尝试写,记住写的顺序。这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语用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创新教学思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知识的应用,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很搜能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形成懒惰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新,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学习《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给给学生看,让学生听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人民的欢呼声,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场的热烈气氛。然后让学生们来谈谈中国的历史,并讲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带着爱国之情来朗读课文。教师讲解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来写下学完课文的内心感受,这样就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教学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小而活泼。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生动故事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比如,在教学生汉语拼音的时候,老师可以创造这样的局面。一天,小白兔走在路上,小松鼠急急忙忙地走过来。小白兔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小松鼠说:“要迟到了。”“最好不要上学,”小白兔慢慢地说,“不上学就不能学。”小白兔听了之后说:“我也想上学,我也想学习知识。”这时,老师可以把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引导出来,让学生了解从故事中学习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与小白兔、小松鼠一起学习。这样,通过故事情节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故事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四、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4]。只靠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很难培养这种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教授他们阅读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并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由教师来答。例如,一次阅读分享会上,一个学生提到他正在读《城南旧事,在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时,学生总结道:“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英子的人,他的主要内容是英子周围发生的事情。”当老师问学生这本书的哪一部分最让人印象深刻时,学生说是“疯”女人秀珍疯了,她在找女儿,这是最感动他了。学生的叙述成功地引起了其他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他们纷纷向他借阅。阅读分享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在交流中阅读的兴趣,还能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阅读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量和阅读面,所以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做铺垫。

结语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主体素养培养的关键。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一线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最佳途径,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渠道,更加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群英.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26.

[2]许巧巧,赵俊芳.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速读(下旬),2019,(4):44.

[3]陈荷丽.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8):24.

[4]张德宝.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智慧,2019,(11):66.

论文作者:卢金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论文_卢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