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_曹连萍

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_曹连萍

曹连萍?

摘要:针对目前教学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简述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三是正确认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之间的关系,四是开拓运用新课程赋予化学实验的新特点。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科学探究;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有两种: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从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程的要求来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以往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十分强调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例如:某校一位教师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反复强调实验的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使反应发生→收集→验满”,并让学生当堂巩固记忆。可是,很多学生却搞不明白“装配仪器”应放在哪一步,因为教师过分强调“检漏”,而学生只注意死记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将化学实验教学片面理解为实验操作训练,几乎达到了机械化的地步,势必影响实验教学功能的发挥。

而某实验学校的另一节课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节“新课改的示范课”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十分拙劣:进行过滤操作时竟有五个小组的同学将混合液倒在手上、灌进了袖子,有些同学坐着将头伸到蒸发皿的上方看溶液的蒸发……教师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是不过分强调操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明确指出“具体操作服务于实验探究活动”。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在教学中就可以不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学生养成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实验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学生的实验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在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具体的表现。

1.进行实验设计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是其实验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实验问题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可能完全相同。新颖、独特的实验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当然必须加以赞扬和推广;而对于一些违反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简约性等原则的实验方案,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在一节“CO、CO2、H2、O2的性质比较”的实验课上,教师要求学生“除去CO2中混有的O2”,学生提出了“让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的实验方案。教师没有立即加以否定,而是让该生写出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追问:该装置中有没有可能发生其他的反应?经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们发现该实验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木炭粉的用量无法控制,用多了会产生新的杂质CO,而用少了则无法除尽O2。这时教师进一步提问:有没有什么物质既可以除尽氧气,过量了也不产生新的杂质呢?这样,新的实验方案就产生了:让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粉。结合燃烧时所学的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既运用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终身学习提供了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实验操作是发挥实验能动性的重要环节。在操作之前应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目的,而不是照方抓药,需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并找出实验中的不当之处。在实验观察过程中,教师如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能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如学生在完成“氨气或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时,常因不能让大量的液体进入烧瓶而懊恼。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不太成功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案。

在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正确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让学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前进学校563000)

论文作者:曹连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_曹连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