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方块壮字研究现状述评论文

云南方块壮字研究现状述评

刘建琼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500)

摘 要: 方块壮字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仿效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字,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云南作为壮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民间仍保留着丰富的方块壮字文献。文章基于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历史,从方块壮字的构造、区域性、用途、缺点等方面重点梳理、述评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有更多学者对云南壮族方块壮字进行系统性、深入性和理论性的研究。

关键词: 云南;方块壮字;研究历史

引言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云南壮族除主要分布在文山外,红河、曲靖、昭通、丽江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其中KC(箱)表示安全库存;V(件/min)为生产线固定时间内消耗的零件个数;T(min)为Milk-run系统的配送周期;u表示每个零件的单箱数量。

壮族历史上没有全民信仰的宗教,进入阶级分化的文明社会后,多数信仰由原始宗教演化而来的原生性民间宗教——麽教,麽教有自己的半宗教职业者布麽,并有用古壮字抄写的宗教经典“司麽”,即《麽经》。

在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之前,人们一般认为壮族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但随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壮族的古壮字逐渐被学界所认识。“壮族是全国23个有古代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古代文字。在广南、富宁、文山、西畴等地的壮族民间古籍中,以汉字、壮字混用的形式,记载壮族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经济,政治与文化,许多古壮字至今仍珍藏在民间”。[1]14因此,壮族也是一个拥有本民族传统文字的民族,并且从古至今这种古壮字都流行在民间,应用于生活的各领域,是壮族人民用以陈理记事的工具,留下了不少珍贵史料。

壮族地区流行的这种“古壮字”又叫“方块壮字”,是唐宋以来受过汉语文教育的壮族文人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特征,模仿汉字“六书”的构字法创造的一种文字符号。目前学界关于“方块壮字”的称呼还不统一,主要分为自称和他称。由于壮语方言土语的差异,方块壮字的名称可能存在语音上的细微差别,但壮族主要把这种文字称为等,其中,意为“文字”;意为“生的,不成熟的”;音译为“壮”;为“道”;为“麽”。因此,意即“生造字,生僻字”,是“壮字”,而是“道公书写的文字”,“布麽书写的文字”。从本民族对方块壮字的称呼可以看出这种文字发展的情况以及用途。而对于方块壮字的他称,主要是汉文史籍把它称为壮字、古壮字、土俗书、土俗字、土字、土文、壮歌字、道公字等。这些他称有的含有歧义,有的含有一定的歧视意味,而“方块壮字”这一称法则以外形特征与所记录语言相结合来命名,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文字的特点。因此,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将壮族的这种民族文字统一称为“方块壮字”。

关于区块链的概念,业内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各行业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区块链给出了定义,分别为经济视角、技术视角、数据视角、协议视角、记账视角和综合视角。

云南作为壮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民间仍传承着丰富的方块壮字手抄本麽经经书。由于方言、地域等的差异,云南方块壮字在语音、字形及释义方面都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自身特点。经书的内容、体例与广西各地抄本也有很大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代表性。尤其是文山壮族就有侬、沙和土僚三个支系,其语言差异必然会使其方块壮字的字形和字义都有自身特色,且经书由壮族布麽世代相传,经文不仅记录了壮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伦理、民风民俗等内容,显示了汉字及汉文化对壮族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壮族先民早前语言文字的样貌,具有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了解壮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是不可多得的材料。

总之,广西方块壮字主要分为借汉字和自造字,其中自造字是方块壮字的主体,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学界对广西方块壮字造字法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与此同时,也有相关部门和学者对云南方块壮字的造字法进行了研究。

一 方块壮字的构造

方块壮字的构造即方块壮字的造字法。方块壮字是借用或仿照汉字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字,因而不少学者是按照汉字“六书”的造字法来分析其文字构造的。关于方块壮字的构造,从学界开始研究方块壮字以来就是一个必谈的话题。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一书则认为,“古壮字使用范围不广,多用于记事、道士经文、民间记账和山歌杂用。”[7]46

用户检索后,进入二级目录,网页左侧为数据库分类,右侧为该数据库中包含的检索结果,此种设计可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如图3所示。

张公瑾在《民族古文献概览》(1997)一书中认为,古壮字按其结构分为以下类型:第一,象形字。第二,借汉字,又分为:①借音形义,如:千();②借形义而念壮音,如:父();③借音表意,如:许(,给予)等;④借形另赋予音义,如:兰(,知道)。第三,借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另造,这是古壮字的主体,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壮字,分8种情况:①简化另造,如:亘(,讲);②外义内音,如:,进);③外音内义,如:闩(,关闭);④上音下义,如:,田);⑤上义下音,如:岜(,山);⑥前义后音,如:糇(,米);⑦前音后义,如(,鸭子);⑧加减取义,如:,孤儿),以壮音表之。[4]225-226

什么是幸福的婚姻?恋爱和新婚时的热情,眼里永远看到对方最优秀的一面。他是那个27岁的做着画家梦的青年;她是那个18岁的充满朝气、让他的灵魂跟着悸动的少女。

《云南省志》(卷五十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1998)一书认为方块壮字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汉借字,又分为:①借用汉字记壮语语音,这种字形体是汉字,音、义均为壮语,如:竜(,下);②还有一种汉借字,形体是汉字,语音是壮语音,字义则借用该汉字本身的意义,如:二(,二),月(,月)。第二,自造字,又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种。①形声字,又分为:上声下形,如:,姐);上形下声,如:,爷);左形右声,如:(,脚);左声右形,如:,鸡);外形里声,如:,围);②会意字,用汉字偏旁、笔画或独体汉字组合为一个壮字,如:,短)等。[5]187

但贺大卫通过对贵州、广西、云南部分壮语区手抄本中的方块壮字调查指出,每一个壮语语素的书写表现形式,即方块壮字,都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区域性。最常见的格局至少包括广西中部、左右江和西北三个大的区域,广西中部区域包括来宾、柳州、上林、忻城、马山;左右江区域包括广西桂平、田东、武鸣、百色、田阳、那坡、靖西,以及越南谅山和高平;西北区域则包括广西宜山、东兰、环江、天峨、田林,贵州荔波、册亨、镇宁以及云南东部的西畴。

本文将对云南麽经翻译整理和出版情况作重点梳理,由于云南方块壮字主要使用者是布麽。因此,麽经经书是目前存世最多的方块壮字文本。就如黄桂秋所说:“云南文山存在规模宏大、百科全书式内容的麽经。”[11]9目前学界也对不少经书进行了收集、翻译整理和出版。

此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2005)一书认为方块壮字从结构上可分为五类:第一,会意字,如:,上);第二,形声字,如:山(,岜);第三,自造字,如:做();第四,假借字,如:来(,斗);第五,汉借字,如:心(,心)。[7]46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写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概况》(2008)一书认为“方块壮字有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构字法”[1]14

从学界对云南方块壮字构字法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学界主要把云南方块壮字分为汉借字、形声字、会意字、自造字等几个大的类别,只是在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云南省志》(卷五十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一书把形声字和会意字归属在了自造字之内,其他学者都把形声字和会意字单独分了出来。各家提出的构字法都有相关的例证,只是分类的方法和视角稍有不同而已。以上研究为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是对云南方块壮字构字法进行深度、系统研究的前提和借鉴。

二 方块壮字的区域性

壮语不仅存在南北方言的差异,还存在诸多土语之间的差别,这势必会影响方块壮字的构字形体及读音。那么,在壮族各方言土语区所创造的方块壮字是否具有自己典型的区域特征呢?或具有自己方言土语内部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呢?关于这个问题,澳大利亚学者贺大卫在《传统方块壮字的区域性》(2011)一文中对方块壮字的区域性和系统性解说道:“一般来说,壮族手抄本里面借用的汉字要么是借字音的声读,要么是借字义的训读。但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文本声读和训读现象得到系统性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壮族方块壮字书写系统的性质目前还无从得知,甚至各地的方块壮字在何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一个系统,都还是一个尚待调查研究的问题。”[8]

总之,该书同样认为方块壮字分为汉借字和自造字两大类,其中自造字又分为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种,并对每一类方块壮字用了很鲜明的例子来加以解释说明,是对云南方块壮字造字法的详细研究。

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方块壮字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系统性,但还没有学者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证实研究。贺大卫关于方块壮字区域性的研究无疑给我们研究方块壮字的区域性和系统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方块壮字的区域性、系统性与壮语方言土语的区域划分关系是很密切的。

三 方块壮字的用途

方块壮字虽然未能成为统一、通用的本民族文字,但其也有旺盛的生命力,以至于能在壮族民间一直保存和使用至今。贺大卫认为,“在壮、布依地区特有的这些方块字很有意思,不过在传统文献中所占比例很小,文献中占绝大多数的字还是属于全国通用的正体字和土俗字。因此,研究壮族方块壮字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些通用字和土俗字的用途和分布上”。[8]也就是说方块壮字手抄本的绝大多数字是通用字和土俗字,研究方块壮字时应该把视野重点放在通用字和土俗字的用途和分布上。

目前,不少学者对云南方块壮字的用途进行了研究,如《云南省志》(卷五十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一书认为,“方块壮字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被麽公、道士用来书写经文,群众用来记录山歌等口头文学,有的还用来记家谱,方块壮字为丰富壮族的文化生活和继承文化遗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5]186-187

云南壮族学者杨宗亮认为古壮字有四方面的贡献,即:“记录壮族的创世神话;传抄宗教经典;记载壮族的生产技术、历法和医药;记录、编写民间故事、传说、山歌、民谣、谚语、童话和戏剧等。”[9]99

在闻宥的《广西太平府属土司县司译语考》[2](1936)一文中,作者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壮族译语抄录本为材料,对其中的107个方块壮字进行了考释,指出了其声符和意符,是我国最早面世的方块壮字形声字群体,也是研究方块壮字的奠基之作。韦庆稳的《广西壮族的方块壮字》[3](1953)一文也研究了方块壮字借音、音义兼借、借义、自造的形声字、自造的会意字、借字、自造字7种造字法。之后学界对方块壮字构字法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比较全面的是张公瑾的研究。

总之,就如张公瑾所说:“方块壮字文献主要分为碑碣、乡规民约及讼牒、信函、谱牒、民歌、长诗、壮剧剧本、说唱本、经书、医药等。”[4]227这些方块壮字文献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说明了方块壮字的用途。

但相对来说,云南方块壮字的主要使用者是各地布麽,且主要用来记录、传抄及创作壮族的歌谣、史诗、宗教经典、谱牒、神话故事、剧本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事务。

方块壮字历史悠久,在提高本民族文化水平、发展本民族文学艺术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保护和传承壮族文化遗产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但相对于云南浩瀚的方块壮字文本,目前文本的研究却还处于古籍的收集、整理和翻译阶段,对文本内容进行具体研究的还不多。

(一)古籍的翻译整理出版

云南方块壮字古籍翻译整理出版主要是在壮剧和麽教经书等方面,关于壮剧方面的整理出版情况可参考刘诗仁的《云南壮剧研究概览》[10]一文,对19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壮剧研究作了详细的梳理,是从事云南壮剧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之后,何正廷、蒙斯牧在《云南壮文与壮文经书》(1999)一文中根据文山历代流传下来的手抄本把文山方块壮字大致分为四类:第一,汉借字,又分借音、借义、音义全借三种。①借音,如:古(我);②借义,如:猪(猪);③音义全借,照搬汉字。此类字比较多,如“省”“六”等。第二,形声字,把两个汉字结合为一体,分别借用其音和义,如:鲃(鱼,左形右声)。第三,会意字。与前述所说的“汉借字”和“形声字”不同的是该类字只借汉字的字形而不借字音,如:昋(白天)。第四,自造的独体字,如:冇(不)。因此,何正廷、蒙斯牧两位学者把文山方块壮字分为了汉借字、形声字、会意字、自造独体字四类,其中汉借字又分借音、借义、音义全借三种,并对每一类方块壮字进行了解说和举例说明。[6]15-17

(1)改进燃烧方式和提高燃烧技术。通过改造和更新燃烧设备和改进燃烧条件,提高燃烧技术,使燃气中的可燃物和可燃气全部或大部分燃尽,这样既能减少烟尘排放,又能提高锅炉热效率,节约煤炭。改善了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质量。在选用某一种燃烧方式时,应坚持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进锅炉燃烧装置,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选煤厂中的生活锅炉通常都是手烧炉,如果在这些小型手烧炉上装设间断二次风装置,对改进燃烧效率和减轻烟气黑度,均有明显效果。

据黄桂秋研究认为,“云南,早在1988年,红河州元阳县壮族老干部李祥先就从该县牛角寨壮族长老家搜集到壮族土支系的手抄本创世史诗《德傣掸登俄》,其内容和形式与壮族麽经十分相似。1993年,云南省文山州民委古籍办王明富、文山县政协卢金玉等先后在该州西畴县、文山县、广南县等地陆续搜集到壮族侬支系麽经抄本《麽荷泰》。同年6月,相关部门从广南县八宝镇那歪村布麽农家逢家搜集到一部名为《麻仙》的麽教经书。所有这些经书都已由云南省壮族学者何正廷、陆保成、蒙斯牧等组织人员翻译整理出版。”[11]6、283

因此,何正廷在其主编的《壮族经诗译注》[12](2004)一书中对上述云南壮族侬、沙、土三大支系的经诗《麽荷泰》《麻仙》《德傣掸登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翻译整理。该书采用翻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方法进行三对照编排,第一行为国际音标注音的壮语经诗,保持了经诗的原义及壮族各支系的方言土语特点;第二行为汉语逐字直译;第三行为汉语意译。每部经诗的前面都有一个介绍该经诗基本情况及相关壮族支系的简介,每个篇章的前面也都有概括该篇章主要内容的题解,且对神祗、民俗、特有工具、宗教术语和宗教禁忌等作了重点注释。

本文的中心论点即标题“太多顾忌,太多牵绊”,据此,段落第一句就是分论点,以“不是……而是……”的句式,辨析了顾忌的实质。以下句子均围绕段首分论点句展开。

其中,《麽荷泰》是壮族侬支系的“超度经”。“麽荷泰”即壮语“超度经”之意,“麽”意为诵经,“荷”即操办,“泰”由本意“移植”引申为“超度”之意。该书共6套42篇6000多行,整部经诗包括创世史诗和宗教典籍两大部分,为布麽超度亡灵时吟诵使用。它阐释了创造天地万物、民族起源和历史发展的各种神话,还讲述了赎魂送魂的各种宗教礼仪。它是侬人传统宗教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壮族先民社会结构及生活秩序良性运作的深层支柱。《麽荷泰》经书从内容到形式乃至结构、句式等都与广西壮族麽经有传承关系。

《麻仙》是壮族沙支系的“超度经”,“麻仙”意为“超度逝者亡灵到仙界”,是布麽为逝者亡灵进行超度时所吟诵的经文之一。该书共7篇1300余行,句式以五言句为主,杂有少量七言句或九言句。其内容包括替成人、孕妇、孩童等招魂;对亡魂情况的预测和解释;以宗教仪式超度亡魂并对之进行祭祀。麽教教义和道教教义在《麻仙》中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显示了壮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德傣掸登俄》是壮族土僚支系的创世史诗,“德傣掸登俄”意为“土僚造天地”,为布麽在红白喜事和节日期间吟诵使用。该书共4篇2300多行,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洪水淹天、土僚创世、星女下凡等四个部分,其中关于天地万物形成和民族起源与发展的神话又多与侬人和沙人的有别,至上神也有差异。

上面的公式中,k为状态系数(单三拍和双三拍时,k=1;单双六拍时,k=2)。由公式可以看出,步进电机中,转子齿数、定子相数和运行拍数越多,步距角就越小,控制精度就越高。

在进行扦插时,首先需要剪去采集的插穗基部5cm左右的叶片,然后将切口剪去1~1.5cm,并且稍微的破坏一点插穗的表皮,从而帮助其促进根系的生长,注意对插穗的顶芽保护。

何正廷研究认为《麽荷泰》《麻仙》《德傣掸登俄》这三部经书实际源于何时尚无史籍记载,但从诗歌形式表述,以及诗中蕴含的内容来看,它应产生于壮族的原始社会,并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手抄本的出现则在唐宋之后。

《壮族经诗译注》将云南壮族三个支系的各一部经诗翻译整理呈现给后人,这无疑是一项艰辛而宏大的工程。在翻译过程中,编者尽量保持了经诗文本原形、原义,保留了经诗原有的音韵、格律等语言特点。给我们研究云南壮族三个支系的麽教经文和创世史诗、壮族语言文化等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由于收编的这三部经诗手抄本异文较多,且各抄本使用的方块壮字差异很大,记音汉字也有差别。因此,出版时没把经诗的方块壮字原貌展现出来,这无疑是这部鸿篇巨著的美中不足之处,给研究云南壮族三个支系的方块壮字造成了一定的遗憾。

之后,在2015—2017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何正廷主编的《云南文山壮族文献古籍典藏》[15](1-10卷)陆续出版,除收录了文山壮族地区有代表性的麽教经书外,还收录了部分壮剧剧本、卜卦图,以及麽教、道教、佛教相关挂图、饰图等,并采取了影印的方式再现了原书的风貌,且在每一部典籍的前面对该典籍的规格、体例、来源、收藏者以及内容梗概等作了介绍。编者认为,《云南文山壮族文献古籍典藏》是云南文山壮族民间传承的较有代表性的宗教典籍,是壮族民间继世传承的百科全书……侬支系的麽教典籍基本保持传承原生麽教文化,土支系的麽教还没有形成典籍版本传承,沙支系的麽教典籍有大量的壮传道教、佛教文化。通过壮族文献古籍普查,初步查明云南文山州壮族文献古籍藏量达数千册。[15]2

与此同时,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第四卷·壮族》[13](2013)一书主要收录了流传于云南省丘北、泸西、师宗等县沙支系壮族的鸡卜经书。佚名撰,清代抄本。该书是壮族鸡骨卜预测学典籍,用影印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壮族三部鸡卜经丧葬礼仪古籍的原貌。卦名用古壮语记录,需用壮语释读,记录鸡卦130余卦,配彩图,是为数不多的珍本。

此外,在卜辞方面,何正廷、蒙斯牧认为,“在云南壮族农村,至今还保存着多种卜辞,尤以鸡卦卜辞最为显著,多达458条。”[6]22相对于浩瀚的鸡卜卜辞,《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第四卷·壮族》收集整理的显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同年,何正廷主编的《壮族鸡卜经影印译注》[14](2013)(1-8卷)出版,共收录33本壮族《鸡卜经》民间抄本,其中有32本搜集于广西的田阳、田林、隆林、巴马和云南的西畴、马关、丘北、麻栗坡、砚山、广南、富宁等地,有1本采录《四库未收书辑刊》所载清嘉庆《越巫鸡卜》抄本影印件,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壮族鸡卜经书进行的全面收集、整理和翻译。全书以图文、原本影印和方块壮字、国际音标、拼音壮文、汉文直译、汉文意译五对照译注对应的方式编排,是一部规模宏大、各抄本自成体系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壮族历史、宗教、文献、民俗、方块壮字等领域的基本资料。

但在同年,广西壮族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2004)出版,该书整理了29本壮族麽教经典,其中第8卷就收录了上面提及的《麽荷泰》的部分经诗。本书编排的体例是第一行为方块壮字,第二行为新壮文,第三行为国际音标,第四行为直译。相对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族经诗译注》的编排体例,广西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里的《麽荷泰》多了方块壮字和新壮文,可以让后人窥见其方块壮字的原貌,给从事文山壮族侬支系相关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方块壮字资料。但该书只有直译,没有意译,这无疑也给从事经诗内容的研究者带来了困难。但云南和广西的两个版本恰好可以互补,通过两个版本的对照,不仅能窥见方块壮字的原貌,还有了新壮文、国际音标、直译、意译的相关资料,给从事侬支系壮族语言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对云南壮族麽经古籍进行收集、整理和翻译出版,首先是何正廷,主编的《壮族经诗译注》一书在前人收集的资料基础上对云南壮族三大支系的经诗《麽荷泰》《麻仙》《德傣掸登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翻译整理;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也对《麽荷泰》的部分经书作了翻译整理,这两个版本恰好可以对照使用,形成互补。此外,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还编写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第四卷·壮族》一书,对壮族三部鸡卜经预测学典籍作了整理;何正廷主编的《壮族鸡卜经影印译注》(8卷)首次对广西及云南的壮族鸡卜经书进行了全面收集和系统的翻译整理。之后,其主编的《云南文山壮族文献古籍典藏》(1-10卷)也对文山壮族民间传承的有代表性的麽经典籍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出版。

以上这些整理出版的云南壮族麽教典籍无疑对抢救、保护壮族的文献古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丰富了云南壮学的研究成果,还有利于后世的传承和研究,是我们研究壮族历史、语言文化等的重要依据。但壮族民间还存在大量的方块壮字手抄本典籍,还有待于学界的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且任务十分艰巨,形势迫在眉睫。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粒子速度峰值和比例粒子位移峰值均随波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单段线性拟合结果和实验结果偏差较大,而双段线性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从双段线性拟合结果可以看出:粒子速度峰值和比例粒子位移峰值在不同区域内的衰减规律是不同的,离爆心较近的区域衰减较慢,离爆心较远的区域粒子衰减较快。可见,花岗岩中球形波的衰减不仅包含了传播距离的几何衰减,还包含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引入的黏性衰减。

(二)古籍内容的研究

相对于壮族麽经古籍的整理出版,学界对云南壮族麽经古籍文献内容的研究还有待于提高。相关的研究只有何思源《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2007)一文中涉及的部分内容,“在文山侬支系的麽经《麽荷泰》中,壮语的塞声韵尾与汉字入声韵的对应比例不高,可能文山壮字所借的读音有某种更古老的汉语方言的遗存,也许是古平话;且文山麽经的成书年代,也要往明代以前推。”[16]9除此,目前还没发现其他有关于云南壮族麽经方块壮字的研究,相对于丰富的古籍文本,这无疑给我们研究云南壮族麽经及其方块壮字文献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四 方块壮字的缺点

方块壮字在壮族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却未能成为统一的民族传统文字,只在民间的布麽、师公、民歌手、壮剧艺人等小范围内传抄使用。究其原因,既有方块壮字自身的缺陷,也有外界的因素。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探讨。

3.20世纪80年代里根“经济复兴计划”——应对滞涨的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石油危机导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双高的“滞涨”,这个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很快地就蔓延开来,美国也不能避免,再加上社会保障的开支,使联邦政府的财政雪上加霜。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提供的1929—1980年美国个人收入及其转移支付的福利收入情况数据表明:自1940—1979年的40年间,用于主要社会保障项目的受惠费用,由310万美元增至2410万美元,增长了66.59倍[6]61。这是欧美社会保障模式的通病,政府的大包大揽必然造成福利依赖。

何正廷、蒙斯牧认为,“原因首先在于云南壮语的各种方言土语比较复杂,各地壮语语音差别很大,且流传于各地的麽经方块壮字读音也不同,方言语音的差异也引起了构字上的差别。其次是方块壮字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没经统一规范,造字的随意性很大,即使是同一本麽经中前后用字也往往不同,有不少异体字,常有彼此看不懂对方方块壮字的情况。因此,尽管用方块壮字书写的经书很多,能看懂的人却很少,甚至掌握经书的布麽也只能看懂出自同一师门的经书。因此,方块壮字未能成为壮族通用的文字。”[6]18

而《云南省志》(卷五十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一书则认为方块壮字各地字形不太统一,文字的结构复杂、笔画繁琐、壮族群众难写、难记。历来没有为行政公文和学校教育所采用,因此没有发展为壮族全面通用的文字。[5]188

狼剩儿有些犹疑,有些好奇地试着走上前。我伸出手,想摸摸他的脸。都十三年了,我想了无数个日夜,我的狼剩儿长成么样子了呢。月月初一十五,我点亮那个空明的世界,到那里呼唤你,在那里感知你的成长。看着二丫一天天长大,出落成个大姑娘,我想你跟她一般大,应该比她高些吧。你丢了六年,你的弟弟槐生也出世了。你从冇见过他,可他举手投足像极了你,我就常把他混成了你。抚着他的小脸儿,我经常走了神儿,以为摸的是我的狼剩儿……

总之,由于云南壮语内部方言土语的差异以及方块壮字造字随意性大,没有正字法和统一的规范用字,存在大量的异体字,一字多音、多义且方块壮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等情况,加之麽经流传的年代久远,很多抄本在传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讹误以及缺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要读通各地的方块壮字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懂其方言土语,还要依据上下文来推断某些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因而影响了其流通,而未能成为统一通行的本民族传统文字。同时,以上的种种原因也使得收集、整理和翻译方块壮字手抄本成了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工作。

综观所述,本文主要从方块壮字的构造、区域性、用途和缺点几个方面对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重点梳理和述评,以期有更多的学者对云南方块壮字进行系统性、深入性和理论性的研究。云南作为壮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间传承着丰富的方块壮字手抄本经书。由于方言土语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云南方块壮字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壮族乃至壮傣语支各民族语言文化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迄今为止,学界对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大多还处在古籍收集整理和翻译阶段,很少有学者从语言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云南方块壮字进行系统的研究,云南方块壮字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也给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莲江口镇莲花泡,试验地面积666m2,土质为黑壤土。试验田平整,排灌方便,管理水平较高,试验地未施用任何其他药剂。

参考文献: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闻宥.广西太平府属土司县司译语考[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丛刊,1936(4).

[3]韦庆稳.广西壮族的方块壮字[J].中国语文,1953(01).

[4]张公瑾.民族古文献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5]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云南省志(卷五十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6]何正廷,蒙斯牧.云南壮文与壮文经书[C].//云南民族古籍论丛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7]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8]贺大卫.传统方块壮字的区域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1(02).

[9]杨宗亮.壮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10]刘诗仁.云南壮剧研究概览[J].文山学院学报,2010(04).

[11]黄桂秋.壮族麽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2]云南民族学会壮学研究会编,何正廷主编.壮族经诗译注[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3]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第四卷·壮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14]何正廷.壮族鸡卜经影印译注[M].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15]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何正廷主编.云南文山壮族文献古籍典藏[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16]何思源.壮族麽经布洛陀语言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n the Zhuang Ethnic Minority Writing-characters of Yunnan

LIU Jian-qiong
(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The Zhuang ethnic minority writing characters were created by Zhuang ancestors in the long-term working and life.These national writing characters emulate the Chinese“Six Writings”methodology of classifications,and 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Zhuang and Han cultures.As one of the main settlements of the Zhuang people,Yunnan is still retains a rich history of the Zhuang literary documents.At present,some scholars have already collected,collated and studied the Zhuang writing characters.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he Zhuang writing characters of Yunnan,this paper focuses on combining,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most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in order to inspire more and more scholars to carry out a deep study on the Zhuang writing characters system.

Key words: Yunnan;Zhuang writing characters;Histo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H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6-0095-06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6.024

收稿日期: 2019-08-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壮族《麽经》方块壮字研究(19CYY04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广南壮族《麽经》方块壮字语音及其演变研究(2017ZZX083)

作者简介: 刘建琼(1985—),女,云南楚雄人,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壮、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张永杰]

标签:;  ;  ;  ;  

云南方块壮字研究现状述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