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智能排涝措施论文_姜浩

浅析城市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智能排涝措施论文_姜浩

衢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浙江衢州 324000

摘要:城市集聚着较多的人口与经济财富,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一旦城市发生洪涝灾害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今城市的主要灾害之一就是洪涝灾害。基于此,本文对城市洪涝灾害的现状与城市洪涝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论述了加强城市智能排涝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洪涝;灾害;现状;原因;智能排涝;措施

1 城市洪涝灾害的现状分析

因为强降雨而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使我国较多城市都遭受到破坏,受灾人口上亿,给居民的正常生活与交通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除了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今年,湖北、广东、香港等多地城市出现的城市内涝灾害,也在全国范围造成了舆论压力,考验着政府治理城市的水平。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各种极端气候频发,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沙尘暴灾害、冰雹灾害等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气候的变化,我国较多城市的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建筑规模增大,绿地面积被占用较多,并且城市的一些排水设施建设还存在问题,城市道路大多都是水泥或沥青混凝土地面,一旦发生强降雨,很容易导致城市的内涝,因此引发城市洪涝灾害。以下就对我国城市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以及提高城市智能排涝能力的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2 城市洪涝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城市地理位置的因素。我国很多城市的地理位置均不利于排涝,大多位于盆地、平原、丘陵地带。且建成区都比较平坦,较多城市的周边都会有湖泊以及河流,拥有较为丰富的水源,一旦发生强降雨,就很容易造成城市内部的积水。

2.2全球气候变化,强暴雨频发。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范围内极端天气现象频发,较多城市都很容易发生强降雨,暴雨侵袭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并且近些年的暴雨强度比较高,降雨的时间比较长,导致城市经历着严重的外洪与内涝灾害。

2.3人的破坏因素。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绿地与农田都被开发为城市的建筑用地,而我国城市的排水设计和施工标准较低(比如为节约投资,在设计中选择的暴雨重现期较短),排水系统的功能布局还较为落后,使得城市综合的防洪排涝水平比较低。

2.4城市排水设施的管养问题。很多城市的排水设施管养跟不上建设的速度,重建设而轻管理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城市管理部门往往在排水设施建成使用后,没有配套的制度和资金投入,未对雨水系统进行定期疏通养护,也是造成内涝的重要原因。

3 加强城市智能排涝的措施

3.1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我国城市目前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水雨情监测体系,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与精度不断提升,尤其是会造成大范围自然灾害的暴雨、冰雹、台风等重点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对于及时防范洪涝灾害有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实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地区监测点布设密度尚无法满足重点监测短时强降雨的需求,虽然针对一些山洪、泥石流高发区域加强了预警监测,但是城市内部布点还并未形成高效、网格化的布局体系,城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还尚需努力。还有,在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极大的利用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但在信息整合与共享方面还需积极改善,目前城市地区水雨情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气象部门气象观测、水利部门水文观测以及建设等其他部门的观测点,这些部门协调合作水平与监测点的分散直接影响信息共享价值,管理上的分散降低了资源整合效率,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服务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针对短时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局部内涝,可在现有预警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视频监控手段,来解决人员短缺和预警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在易涝点加装视频监控,有针对性地且能比较直观地来判断城市局部内涝的发生位置和内涝发展趋势,保障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反应,通过疏通、强排等措施来解决城市局部内涝问题,从而为有效解决洪涝灾害争取时间。

3.2建立智能控制排涝系统。城市洪涝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处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洪涝灾害的发生,有预警困难的特点,而灾害的处置特点是需在短时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设备,比如对涝水进行沙袋围堵,对涝水进行强排,这都需要短时集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运用好智能控制排涝系统,提前防范和预处理涝水,就能有效减少和化解洪涝灾害,从而减少对人力的需求。智能控制排涝系统,从监测预警的数据处理开始,结合视频资料的判断,通过行洪系统(主要是雨水主管网、内河水系、行洪渠道以及城市周边的江河)的水位标高变化趋势,提前或及时启闭排涝闸门,腾空排涝系统,为涝水在城市内的行走和排放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挤压了涝水在城市路面滞留的时间,如此来做到有效减少和化解城市的内涝灾害。智能控制排涝系统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指令发布具有人力不可比的优势,不管是反应时间或是指令发布,均有后台的水文数据作为支撑,是科学管理城市的典型管理手段。

城市智能控制排涝系统应该作为当今城市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必须在城市化进程中予以重视。从城市规划开始就因认真研究,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落实。智能控制排涝系统的核心是软件系统,但城市外围和城市内的行洪通道的规划是关键,而其他硬件设施,比如排涝闸门和泵站等均为必要条件。在现今极端天气多发的现实情况下,落实和完善城市智能控制排涝系统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有效解决内涝问题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城市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该重点保障和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城市智能控制排涝系统,有效缓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易涝通病。

3.3完善应急处置的方案。智能控制排涝系统是有效预防和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但无法根本解决洪涝灾害问题。因此,每个城市都应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和完善洪涝灾害期间的应急处置方案。要做到快速反应与及时抢险,人员与设备需要随时到位,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暴雨天气对城市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的影响。在强降雨天气到来时,各防汛责任部门应该在本级“防指”的指导下,根据应急预案开展一系列的准备、组织和抢险工作,比如在强降雨到来之前,派遣防汛应急队伍进入准备应急状态,加大巡查力度,派遣人员在市区易涝点和下穿桥地段进行值守;在暴雨期间及时处理集聚于雨水口的落叶,并适时打开雨水口井盖,增大排水能力,有必要时采用强排设备及时处理积水。所有的应急人员、应急设备与应急物资在汛期均都处于待命状态。

3.4加强城市的排水系统的管养。城市排水系统的管养也是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定期疏通城市的雨水管网,定期检查排涝闸门和泵站等设施,及时更换损坏的排水设备,从而提高和保障汛期排水的能力。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疏浚内河水系和外围江河水系等行洪通道,改善河道水系的排洪能力,可以有效的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避免城市发生积水与内涝灾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使得防洪排涝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运用智能排涝系统,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必须落实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尚全民,胡亚林,赵璞.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形势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5(3)

[2]赵铁斌.聊城市城区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利,2014(12)

[3]杜亦婷,王涵.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6(5)

论文作者:姜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浅析城市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智能排涝措施论文_姜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