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连续墙支撑受力体系下的深基坑框架结构快速施工技术论文_雷泽军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30

摘要:朝阳广场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朝阳路城市商业中心,是南宁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同期实施的换乘车站,并预留了7号线的换乘通道,是南宁市轨道交通线网近期规划中唯一的3线换乘车站。本站为地下四层双岛重叠式同台换乘车站,附属结构分8个基坑共设置了12个出入口、3组风亭。因附属基坑围护结构外侧的土压力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和坑内设置的共计200根支撑体系共同作用于原车站主体结构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上,与原车站主体结构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形成封闭的深基坑围护体系,在附属结构基坑开挖阶段,已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自上而下随挖随破除既有地下连续墙;受这种特殊设计支撑体系的限制,在混凝土框架结构顺作阶段自下而上破除既有地下连续墙逐层接驳封顶又无法满足合同的节点工期;因此如何保证出入口混凝土框架结构快速施工并与车站主体完成接驳是本站确保工期的关键。

关键字:朝阳广场站;地下连续墙;出入口混凝土框架结构;快速施工;

0、前言

近年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城市加大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交叉地铁线网设计形成了日益增多的深大基坑换乘车站。受城市主干道路宽度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限制,部分车站的出入口设置为与主体站台成平行方向且共用部分空间的结构型式,附属出入口基坑开挖及框架结构回筑阶段,出入口深基坑围护结构外侧的土压力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及坑内设置的支撑体系共同作用于原车站主体结构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上,与原车站主体结构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形成封闭的基坑围护体系,在附属出入口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已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随挖随破除原主体结构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受支撑体系的限制,附属出入口框架结构在回筑阶段自下而上破除地下连续墙逐层接驳封顶又无法满足节点工期要求;通过反复模拟研究,采用了“先封顶、后接驳”的新技术,利用附属出入口的结构框架采用两次换撑转换土压力;先完成大面积的空间结构,仅预留靠需拆除的地下连续墙一侧的后浇带进行后期接驳浇筑收尾,采用这种方法将传统的自下而上破除地下连续墙改成了从地面自上而下顺序切除连续墙,安全高效。

1、工程概况

朝阳广场站位于朝阳路与新华街交叉路口,沿朝阳路南北向布置;是南宁市轨道交通1、2号线同期实施的换乘车站,并预留了7号线的换乘通道,是南宁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唯一的3线换乘车站,采用双柱三跨矩形结构,岛式站台,设计为地下四层重叠式同台换乘车站,车站长度321.7m,标准段宽度24.9m,结构高度28.18m,建筑面积42394m2,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基坑平均开挖深度32.8m,顶板覆土厚度1.2~4.2m;共设置4个地铁出入口、8个商业出入口、2个消防出入口、3组风亭。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六道内支撑体系;附属出入口深基坑开挖深度21.5m,采用φ1000mm钻孔灌注桩+三道内支撑体系。项目合同工期2012年12月20日~2016年4月16日。主体车站结构与附属出入口双基坑在支撑体系受力上共用了一侧地下连续墙的典型设计详见图1所示(以1、2号口为例)。

4、施工体会

采用“先封顶、后接驳”的施工工艺,快速高效,资源配置可控,施工过程体会有以下几点:

节约工期:先封顶后接驳,结构封顶时间大大缩短,先完成了大面积的空间结构,仅预留后浇带收尾,缓解了工期压力。

快速移交:在后浇带连续墙破除的同时可提前将空间结构移交给机电系统设备、装饰装修单位进行下步工序的衔接施工。

分段灵活:框架结构纵向分段灵活,不再受支撑体系的限制,避免了分段过多带来的浇筑循环增加。

改变作业顺序: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摒弃了自下而上破除连续墙,分期跳“马口”先接驳、后封顶的作业顺序。

安全高效:自上而下块状切割连续墙并吊出,在场外进行混凝土块的破除,安全高效,并且避免了在原位产生大量的混凝土碎渣所带来的清渣工作;且无需再考虑支撑住上部连续墙不下沉的措施问题。

5、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地铁,而地铁深基坑工程具有开挖难度大,工期长,费用高及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它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而城市为了节约土地,地铁车站的结构是越来越复杂,选择合理的框架结构工序步骤已经成了制约工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采用先封顶后接驳的施工工艺、自上而下从连续墙顶冠梁开始切割,地面吊出的方式,抛弃了同条件下传统工法自下而上破除连续墙,先施做柱梁结构后做剪力墙的作业顺序,满足了双基坑共用一侧围护结构,且共用的围护结构需承受附属基坑外侧的土压力,这种附属结构快速施工的技术需求,对同类似工程的借鉴意义巨大。

参考文献:

[1]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YB9258-19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

[3]雷泽军,莫智彪,李海洋等.发明专利:深基坑附属结构的快速施工方法;CN201710324884.X

[4]雷泽军,朱健平,宋晓帆等.与主体结构共用连续墙的附属结构快速施工工法;EJGF60—2017.

[5]陈进山,李海龙.新建结构与运营地铁车站接驳关键技术;隧道建设;2011.31(5).

[6]周华海,某地铁车站的结构改造与施工;四川建筑;2013.33.(1).

论文作者:雷泽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共用连续墙支撑受力体系下的深基坑框架结构快速施工技术论文_雷泽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