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田爱民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程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病多是由于患者的纤维环破裂,进而造成髓核突出压迫了神经根,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反复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积极治疗心态,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情绪对于提高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疼痛反应程度和镇静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此,笔者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治疗的患者80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2.1±7.8岁,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即①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宣教,帮助患者迅速熟悉住院病房环境,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通过日常交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②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定期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情绪,同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临床知识及整复术临床治疗的过程,减少患者因不了解具体治疗过程而产生的莫名的恐惧、焦虑情绪,同时患者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2];③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日常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正向性”引导,对于担心治疗能够成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向其讲授之前成功治疗的案例,积极鼓励患者,坚定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任何问题,并关心患者的日常起居,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④强化患者的自我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紧张的训练,同时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通过细心的指导和耐心的解释,让患者了解到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患者能在术后快速适应硬板床休息和床上大小便等康复生活,并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1.2.2临床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抑郁程度采用SDS抑郁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焦虑程度采用SAS焦虑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价。

1.2.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a=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间盘变形、髓核组织突出和纤维环破裂等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发生的疾病。此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3]。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对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4]。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基于传统生物学角度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即是自患者入院后直至患者出院前,给予患者“正向性”心理暗示,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护理中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整体治疗效果。本次临床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往往有腰腿部疼痛、麻木,不能久坐和站立行走,发病率约为52%。腰腿部疼痛是常见临床表现,多因外伤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引起腰痛伴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痛。部分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性或病变的特殊性,针灸、理疗、推拿、康复等治疗效果不佳,电动牵引整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常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护理时不仅要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也要从心理和社会学角度出发进行全面护理。

总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程度,可改善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翠霞.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4,33(12):53-54

[2]马永莉.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32):108-109

[3]项珍.许淑娟.沈玉美等.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3)56-57

[4]王美.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64-65

[5]罗红叶.张敏.袁文滔等.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353-353

论文作者:田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田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