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质疑二板“三步走”战略_三步走论文

王国刚质疑二板“三步走”战略_三步走论文

王国刚质疑二板“三步走”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步走论文,战略论文,二板论文,王国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有消息称今年第四季度深交所可能恢复新股发行,将5000万股以下具有成长性及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中在深交所上市,即在深交所建立一个中小企业板。而在本月18日,“中小企业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高级论坛上更透露出信息,未来的二板可能实施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在深交所设一个科技板块。第二步就是研究降低上市的门槛,进一步壮大科技板。第三步,条件成熟后,把这个板块分离出来,成立二板市场。

社科院研究员王国刚就这些信息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认为改良创业板,分步走等说法的共同点就是:认为5000万、6000万股以下都属于中小盘股,把这些放到深圳去上,由此解决深圳的困难,也满足中小企业,建立创业板的概念。但实际上这只是把A股的一部分放在深交所,根本就不是创业板。1993、1994年,首发5000万6000万股的都算大盘股。为什么标准不制定在3000万以下,也不是7000万以下呢?他认为这只是一种行政手段,与创业板无关。这样,仍然是一个层次的市场,起不到建立多层次市场的目的。

王国刚认为,创业板最基本的三点特征是:股本全流通;上市条件是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不能是A股规则;可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精神。而根据三步走战略建立的市场一条都不具备,三步走的结果可能反而是不再讨论创业板问题了。这样做无非是缓解了深圳本身的需要。

对于目前有人提出的创业板要渐进发展的观点,王国刚认为,创业板的基础是场外交易市场,这是我国十几年前就存在的,后来由于建立交易所而取缔。重建场外交易市场,只是一个恢复的问题,无需“渐进”。按照A股的办法渐进,就像鸡蛋孵不出鸭子,是发展不出创业板的。

赞成三步走战略的专家提出,深交所应采用纳斯达克的模式,发展三个层次,这样,一板、二板、三板市场之间的转换比较通畅。针对这种说法,王国刚认为,这是对概念的混淆。纳斯达克形成之前,美国有3000多个柜台交易网点所形成的场外交易市场。20世纪70年代初,这些柜台交易网点用计算机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美证券商制度报价系统,这才有了纳斯达克。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主板,就是纽约证交所,后来NASDAQ发展起来,形成另一个层次,这是多层次的概念。中国的主板概念是指上海和深圳这两个交易所。如果我们原来的场外交易没被撤销,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应该在那里产生。1998年我们就建议利用当时已有的场外交易系统,经过规划后重新恢复起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办在深圳,形成另一层次的市场。而现在我们只是受制于行政管理,把场外交易放到某一个场内交易去,那么多种层次的建立从何谈起?

三步走战略中还提出交易所不宜过多,早前更有人提出,由于上海将是中国惟一的金融中心,深交所实际上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对此观点,王国刚认为,放弃深圳这个市场从技术上讲是可行的,但市场的核心在于竞争,不是说技术达到了就可以搞垄断。多层次市场的关键在于给投资者以充分的选择,这才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现在两个市场就不足以构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如果市场的核心——竞争都没有了,就谈不上什么发展。

三步走战略主要考虑到,立即建立创业板会造成主板的资金流失,王国刚认为这种说法的前提是要保护投资者权益。如果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定要以不对A股做任何冲击为前提,那关键矛盾就在于:是维护13亿人和1000多万企业的利益,保护所有有投资能力并且有投资意向的人的权益,还是维护已经入市的少数投资人的利益?

王国刚分析说,创业板开立最终是要取决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是先有场外交易,后有交易所,我国也一样,十多年前就建立了场外交易,今天恢复,条件应该是成熟的。所以建立创业板现在面临的只是下面几个问题:社会共识还没有完全达成;创业板规则并没有完全理清;由于政策一直是个最关键的不定数,中介机构在这方面准备不足。

对于在深圳将建立的市场,王国刚认为,无论确定的名称是什么,如果仍然沿用A股发行的规则,对整个社会的创业精神起不到激励作用的话,对中国建立多层次市场就是没有意义的。

标签:;  ;  ;  

王国刚质疑二板“三步走”战略_三步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