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进取,稳步创新--解读2007年高考“全国英语卷”_英语论文

稳步进取,稳步创新--解读2007年高考“全国英语卷”_英语论文

稳中求进 稳中求新——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中求论文,全国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甲、乙、两卷“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实现了“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测试目标。两份试卷的整体特点如下:

一、连续性和稳定性

两套试卷的结构、题型、题量和分值的分配等与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与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相同,有效地保持了试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稳中有变,稳中创新

两份试卷各大题考查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考试大纲》要求,与2006年的试卷基本一致。试卷考查的内容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情景交际。各大题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试题的设计强调通过语境理解,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而与此同时,各大题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一定的变化和创新。

1.听力试题的变化

加大语境理解的考查力度:与往年一样,听力的对话选材广泛,话题贴近生活,呈现场景真实,交际情景多样。涉及的话题有邀请朋友喝茶、咨询旅游信息、在商店购买衣物、采访年轻歌星,送礼物、课程介绍等。场景包括商店、公司、家庭、办公室和课堂等。交际功能涵盖了询问、问候、邀约、拒绝、告别等。试卷中考查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各项听力技能。其中,考查理解主旨要义的1小题(5);考查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12小题(1,3,4,6,7, 8,11,13,14,15,18,20);考查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的6小题(2,9,10,16,17,19);考查理解说话者观点或意图的1小题(12)。从表面上看,2007年的听力试题似乎只是在选材的内容上与往年不同。但仔细观察,我们至少会从以下小题中发现某些变化:

第19题 What is "the short-cut" to learning words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Taking more courses.

B.Reading basic words aloud.

C.Learning how words are formed.

该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听,理解词汇“the short-cut.”的意思。显而易见,考生要理解“the shortcut”的意思,就必须能听懂上下文的特殊语境,通过语境理解明确该词汇的意思。没有语境的支持,想要靠听懂个别字词来作答是不可能答对的。

第1题.Who is coming for tea?

A.John.

B.Mark.

C.Tracy.

录音稿:

W:John,is Mark coming for tea tomorrow?

M:Yes.I told you yesterday,Tracy.

W:Oh,did you? Sorry.I must have forgotten.

答案:B

该试题的测试目的是考查考生通过听一小段对话。获取关于人物的事实性信息的能力。这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听力测试内容之一。它要求考生听明白对话的整体脉络,即说话双方的身份,谈话的内容,被提及人物的信息等。如果考生的注意力只放在人物的名字上面,他们难免在选项上要左右为难。试题的问题是“Who is coming for tea?”,首句设题,换角度提问。录音稿的首句出现了答案,但答案在第二句中进行核实,要求考生一定要在听懂整个对话的上下文之后才能作答。试题设计精巧,考查目的和对听力教学和学生能力要求有很好的导向。与往年的听力考试题首句设计相比有变化。以往首句通常不设问,试卷上的问题也通常与对话中提出的问题基本吻合。例如2006年全国卷的第1小题: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

A.£ 7.5.

B.£ 15.

C.£ 50.

录音稿:

M:How much are the tickets?

W:They're fifteen pounds each,but student tickets are half price.

M:Could I have two student tickets,please?

答案:B

试题的问题与听力录音基本吻合,考生能够在看问题的提示下,听到首句,就可以考虑答案。相比之下,2007年的第一题在录音稿的首句只提供了答题信息,如果考生经验性地忽略了问句所提供的背景信息,不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那么,考生就很难马上选中答案。并且,试卷上的问题与对话中提出的问题并非完全相同,这也加大了考生预测对话内容的难度。由于第一节的对话仅读一遍,考生没有重新得到信息的机会,出错的几率明显增大。试题三也用了相同的设题方法。

What does the man come for?

A.lecture.

B.A meeting.

C.A party.

录音稿:

W:Hi,Tom.We had to start the meeting without you.

M:I know.My flight was delayed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W:But you are just in time for the discussion.

答案:B

该试题的提问,考生会把注意力聚焦在“Why does Tom come?”,指望对话中会出现相关的提问,但录音稿第一句是陈述句“We had to start the meeting without you.”如果考生已经养成了整体把握对话文脉的习惯,这道题应该不难。但是,如果考生只是等待着相似提问的出现,那么,他们会很遗憾地发现自己没有特别关注第一句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 2007年的全国卷已经悄悄地把突出语篇的命题原则又向前发展了一步,提高了对考生整体把握对话脉络的要求,凸显了听力测试的目标。

2.语言知识试题重视基础,强调交际

单项填空试题继续保持了避免单纯考查语法知识的命题思路,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每道试题都创设了比较完整或相对独立的语境,全面考查了考生在各种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考查既有点也有面,主干知识动词为考查重点,全面覆盖了大纲要求的大部分语言知识。

全国甲卷单项填空试题考查点涉及了动词时态语态(32、35)、情态动词(27)、非谓语动词(24、 25、28、29)、代词(21)、定语从句(22)、连词(31)、介词(23)、状语从句(26)、动词和动词词组(30、 34)、情景交际(33)。

全国乙卷单项填空总体上难度系数小,突出语法基础知识的考查。15小题考查的语法点分布在:冠词(19)、代词(7)、介词(16)、形容词副词(9、 10)、倒装句(11)、非谓语动词(12)、动词短语 (13)、动词时态语态(15、20)、名词性从句(17)、状语从句(8)、固定搭配(18)、情景交际(6、14)。题干简单精湛,尽可能覆盖各种句型。无难题怪题,侧重语言的基本功能,很多知识点都放到了很真实的对话语境中去考查。即使不是对话的语境也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小语篇,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句义,从而做出正确的、符合语言习惯的选择。对英语的语法学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

第21题.—Have you heard the latest news?

—NO,what______?

A.is it

B.is there

C.are theyD.are those

答案:A

该试题考查代词的用法。要答对此题,考生需要首先读懂所填的代词是要代替上文中的“news”。其次,考生必须明白“news”是不可数名词。所以使用“it”。2007年的单选题大部分是在这样特定的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的。

3.能力考查试题成熟稳定

完形填空试题和阅读理解试题的设文更趋于成熟和稳定。完形填空试题的文长和考查要求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2007年全国卷阅读理解试题在保持难度稳定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两套试卷阅读理解试题仍然由5篇短文组成。全国卷乙卷仍然有第二节根据对话内容选句填空。甲卷阅读的总词量为1983,其中,短文词量1406,试题词量577。全国卷乙卷的总词量为2029,其中,短文词量1345,试题词量683。所有文章的选材真实性强,体裁多样,提供给学生较大的阅读量和信息量。考查的能力项目与《考试大纲》保持一致。

完形填空试题和阅读理解试题的主要亮点在于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把语言测试与情感态度启迪融为一体。全国甲卷的完形填空试题和阅读理解试题的选材文段难度适中、题材、体裁多样化、有教育意义且时代感较强。不少文段用词虽然浅显,但是含义隽永、发人深省,既能起到较好的测试作用,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完形填空的文章选用童话般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富有爱心的小女孩和一群被母亲遗忘的野天鹅之间真挚美好的情感。阅读c篇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母亲如何因材施教的故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作者通过人生经历提炼出来的经验,比枯燥的说教更能够在考生心中引起共鸣。本篇阅读的设题也尽量避免了追求细节的吻合,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推测、归纳、总结和升华阅读后的感悟理解。例如第64小题(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考查了考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第65小题Right after McKenzie came back,the other children were____。 (A.happy B.curious C.regretful D.friendly)要求考生根据具体事实,判断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第67小题(The author seems to believe that______.)考查了考生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4.写作试题开放性加大

全国甲卷的书面表达是写信描述理想中的笔友条件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笔友;乙卷是为一家宾馆写一篇文字介绍,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两篇书面表达看似老套平和,但在老套中我们仍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交际性强。全国甲卷的写作情景是写信请外教Peter找一位英语笔友;全国乙卷的写作情景是为宾馆写英语介绍。贴在互联网上。两篇作文所设的写作情景都真实可信,有交际意义。考生如果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的信才有可能写得有情,简介才会言简意赅。

(2)提示简洁。全国甲卷的中文提示有三点:年龄;性别;爱好(旅游、运动、宠物等)。全国乙卷的中文提示有五点:地点;房间价格;餐饮;游泳池;欢迎预定等。这些提示,尤其是全国甲卷,仅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而已。考生需要积极思考,适当增加细节,才能使文章内容连贯、丰满起来。

三、新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1.教学要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要进一步落实语言基础和语言的运用。英语课堂教学有两个重心: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学习的目的,两者缺一不可。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能运用语言知识的语境,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高三英语的复习应当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应该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2.英语教学要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

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都非常重视英语的工具性。事实上,教师要重视选取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现代科技等语言材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文化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教育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语法教学要从三维落实

语法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认识,机械的操练上。要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语境中认识语法现象的结构,功能意义和使用方法。高中的语法教学还要注意与写作联系起来,要落实在写上。

4.听力和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习策略

听力和阅读都属于语言的输入部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解题,也有利于学生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脉络。阅读要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迅速掌握文章大意。但不能忘记,技能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积累上的。所以,在听的方面要鼓励学生听多、听新、听长、精听泛听结合;在读的方面要鼓励学生读多、读新、读长、精读泛读并举。

5.写作教学要贯穿在整个高中教学中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书面表达正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其他的技能相比,写的技能更难发展起来。因此要把写的能力培养落实到课堂中。写的教学要与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相结合。学语法就要学到书面的表达层次上;学词汇就要掌握到词块(language chunk)。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正确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得言之有物,从而发展写短篇的能力。

标签:;  ;  ;  ;  ;  

稳步进取,稳步创新--解读2007年高考“全国英语卷”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