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教学走进儿童青年心田_幼儿心理论文

让戏剧教学走进儿童青年心田_幼儿心理论文

让戏曲教学走进孩子幼小心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小论文,心田论文,戏曲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学习的范畴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在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艺术教育不应只包括舞蹈、音乐、美术等几方面,还应包括戏曲等内容,它与幼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我国传统瑰宝之一的戏曲,其优美的旋律和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饱含乡土气息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的唱腔,演员的台步、招式,戏曲服装的民族化,独特的脸谱造型等都可以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和审关美情趣,对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在戏曲的咏唱、形体表演之中充溢的童真之美,能赋予孩子与成就感,是自我满足的最佳舞台。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选取一个中班为研究单位,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戏曲片段,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一、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为丰富孩子们对戏曲的了解,我收集了许多有关戏曲表演和演唱的资料,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幼儿观看、欣赏,让他们耳濡目染,激起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在教室的四周张贴各类戏曲演出的剧照;借来一些漂亮的戏服、戏帽给孩子们进行介绍;准备一些常用乐器让孩子们了解、认识。同时,教师还有的放矢地进行多形式的适合幼儿的戏曲教育活动,如让幼儿学学、唱唱、勾画戏曲脸谱,让他们相互化妆、打扮进行片段表演,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成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二、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发展能力

正确地了解幼儿发展规律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发展进程及特点,是对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在对本班幼儿实施戏曲教学之前,首先了解孩子们对戏曲的了解及喜好程度,孩子所在家庭环境对戏曲的了解及喜好进行了摸底调查;然后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去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对戏曲有厌恶感的孩子不强迫、不批评,而是慢慢地分步走,先让他们旁观,再让他们慢慢了解、熟悉,直至产生兴趣。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明确教育目标及班级、幼儿园、家长中可利用的资源,更应善于运用社会、礼区中的不问资源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儿童教育前辈陈鹤琴也曾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主张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在我们的周围,在家长中间,有许多戏曲表演、乐器演奏经验丰富的老师、前辈,于是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一方面,让他们来园为孩子们示范表演、讲解,以弥补教师在戏曲专业知识经验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动家长带领孩子到社区“戏迷”集中表演的场所去观看、去欣赏。我们还通过“展示”的方式即在幼儿的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时,抓住一切表演的机遇,鼓励幼儿进社区、上舞台为大家展示表演,以此扩展幼儿的学习资源与空间。丰富优化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条件,从而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及特色。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通过戏曲教学,使更多的孩子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戏曲教学促进了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取得了很大的实效。

四、深化了音乐教育的内涵

(一)在戏曲教学活动中,幼儿感到心情愉悦

音乐教学活动应充满愉悦性,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在一系列的戏曲教学活动中,我们所选择的内容是基本的、幼儿能接受的、通过自我努力能达到的,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学黄梅戏《咏柳》中,就是选用《女附马》的曲调填上七言诗的词进行学唱;在学会之后,进一步让孩子们探索用另外学过的七言诗为乐曲填词,让他们在为乐曲填词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唱唱、填填、学学中让孩子们感觉到戏曲演唱的神奇与有趣。

又如歌曲《蝈蝈和蛐蛐》,具有浓厚的北方戏曲风格,歌词内容幽默、诙谐,整首歌曲讲述了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再加上歌曲演唱时将通俗唱法与拖长腔、回环的京韵唱法相融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幼儿对这样的作品非常感兴趣。虽然歌词很长,且唱腔独特,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厌烦,而是饶有兴趣的很快就将整首歌曲学会了,而且在每次演唱这首歌曲时,他们都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和愉悦情绪。

(二)在戏曲教学活动中,幼儿思维得到了拓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儿童不应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要学会思考。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幼儿在戏曲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在活动中造就能有所创新、发明和发现的个体。如在豫剧《锄草》的学习中,采用创设游戏情境引致导幼儿到不同的菜地锄草,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充分发挥了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在京戏《龟兔赛跑》中,我们更是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去创编,自己去设计乌龟、兔子的各种动作、表情,进行情境表演;使幼儿在顺利完成歌唱任务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创造和满足。

(三)在戏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皮亚杰的阶段论给人们提供了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即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教什么,怎么教的教育教学心理依据。在戏曲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做到:制定的目标、设计的内容、运用的方法与幼儿发展阶段相符,循序渐进地为幼儿的学习目标设计递进的台阶。如从刚开始的看录像、听录音,让幼儿感受戏曲的优美意境;然后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曲目让幼儿唱、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的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再慢慢地加深难度,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戏曲的种类、特点、服装及戏曲艺术所含有的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戏曲的喜爱。

当然,教师不但要考虑全班幼儿所处的共同发展阶段和集体的需要,还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培养了幼儿的良好情感

常言道:触景生情。让幼儿在戏曲教学中目睹其景、耳闻其声、心感其情,从而激发情感之弦的共鸣。

通过学习戏曲,孩子们知道了戏曲(特别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要爱戏曲、唱戏曲,担当起学习和继承中国戏曲的责任。例如在学习《红灯记》、《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剧时,教师先要激情地向孩子们讲述剧情及英雄任务的事迹;再让他们欣赏演唱及表演;大大激发了幼儿对剧中人物的热爱,特别是花木兰、穆桂英此类女英雄的勇敢表现,更让孩子们产生敬佩之心;促进了幼儿有一股继承戏曲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对戏曲演唱的喜爱也随之大大增强。

在戏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紧紧抓住情感纽带,并将之传递给每个孩子。例如,在向幼儿讲述剧情时,评价剧中人物时,能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好人、坏人,让他们懂得世界上有爱也有恨,从而激起感情共鸣。例如,在教孩子们绘画京剧脸谱时,大多数的孩子都选择红、兰、黑等颜色画脸谱,表示对好人的喜欢与爱戴。在让孩子们扮演剧中人物时,他们往往抢着演杨子荣、李铁梅等英雄形象,而对于反面形象却总是嗤之以鼻。从幼儿的情绪表现中已充分体现出教师已经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娴熟的技能激发了孩子对戏曲热爱的人。

(三)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培养完整儿童,奠定幸福人生”是实施幼儿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

戏曲是一种集服装、表演、化妆、歌唱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曲目,如“花木兰”、“金玉良缘”、“京剧脸谱”等,不但把孩子们带入优美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得以提高。这也正符合新《纲要》中所提倡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一要求。

在学习了京剧后,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特意安排了幼儿化脸谱、设计服装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大胆的用色及夸张、变形的图形来展示京剧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及色彩的运用能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从中发现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戏曲教学讲究的是唱、念、做、打,特别是“亮相”动作在京剧中运用很多,在戏曲教学中,幼儿通过手、眼、身段、唱腔的训练,发展了协调能力、感受能力、创编能力及表现能力,更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气质及优美的动作体态,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在“六一儿童节”的汇演中,孩子们的戏曲联唱表演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戏曲的信心。

在戏曲中孩子们找到了快乐、实现了创造、懂得了交往、学会了知难而上。戏曲表演给了孩子们一个梦想的舞台,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是能力强弱,他们都乐此不疲地学着、唱着,他们的演唱、表演受到其他小伙伴的羡慕、家长的赞扬、教师的肯定、观众的掌声,孩子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感到无比自豪。

七、提升了教师素质,形成了班级特色

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要求高素质的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修养,我们不断地查询有关戏曲的资料,刻苦地进行唱功、形体的训练,力求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将最正确、最到位的动作传授给孩子;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孩子们表演《戏说脸谱》这一段曲目时,教师一次一次地去请教懂戏曲的专家,然后自己反复推敲,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不敢马虎。教师在编写戏曲教案、学习戏曲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两年的戏曲教学研讨,班上的孩子学习戏曲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整个班级形成了一股学戏、唱戏的高潮,甚至有许多家长都被我们浓厚的气氛所感染。一个以戏曲教学为亮点的班级特色已凸显,并在不断深化、改进,形成气候。

让戏曲教学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乃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得以开展,愿戏曲教学这朵奇葩能开得更加艳丽。

标签:;  

让戏剧教学走进儿童青年心田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