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券市场的“扩大饥渴”_投资论文

论证券市场的“扩大饥渴”_投资论文

论证券市场“扩容饥渴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论文,饥渴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自1993年2月份以来的市场低迷和今年8月份以来的巨幅波动,不仅让投资者付出了惨重代价,严重挫伤了投资积极性,而且让管理层进退两难,最终不得不以停止扩容为代价。我国证券市场扩容的机理是什么?扩容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本文通过对“扩容饥渴症”的分析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扩容饥渴症”的形成机理

“扩容饥渴症”现象是指社会各经济主体对证券市场所产生的强烈扩容冲动。这一冲动的强度往往超过新生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分析“扩容饥渴症”的形成机制,须对各市场主体的扩容动力作深入考察。

1.政府的扩容动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途径。然而政府的干预行为须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后盾,因此,政府出现预算赤字也就在所难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的赤字只能通过市场来弥补,这就使政府在证券市场扩容过程中成为第一推动力。中央政府为完成宏观调控的使命而大量发行国债,各级地方政府也为加强市政建设而产生筹资冲动。

2.企业的扩容动力。企业的扩容冲动孕育于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中。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主体的要求使企业产生扩容冲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已经证实,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高效组织形式,这就使我国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从而加大市场扩容压力。其次,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经营的瓶颈,而即将商业化的银行因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而难有作为,企业不得不将筹资方向转向证券市场。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众多的国有企业普遍处于高负债、高风险的经营状态,资产负债结构严重不合理,介入证券市场尤其是发行股票、增加股本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也会产生扩容压力。

3.投资者的扩容动力。我国经济改革导致的后果之一是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藏富于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社会公众手头的闲置资金日益增加。然而在通货膨胀严重的现实环境中,这些闲置资金很难找到出路,因而希望市场提供品种多样、高质量的证券作为其投资对象,从而客观上也产生扩容冲动。

4.证券管理层的扩容动力。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经济货币化的过程或者说金融发展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正是完善市场结构、促进金融发展的必要而有力的环节。然而,证券市场的发展首先要求有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新兴的、尚未形成规模的证券市场尤其如此。基于这一认识,证券管理层先天上必然倾向于迅速扩大市场容量和规模,从而对市场主体的扩容行为加以纵容甚至鼓励。

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市场扩容似乎已成为必然选择,扩容冲动已日趋强烈。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由此而产生“扩容饥渴症”现象。

二、“扩容饥渴症”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的扩容似乎是人心所向,然而扩容的现实却是人气涣散,行市低迷,这反而又使扩容难度有所加大。证券管理层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证券管理业内人士的担忧主要来自如下几种制约因素:

1.资金问题。证券行市如同其它市场行市,无非也是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而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即代表着对有价证券的需求。在市场迅速扩容即供给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若无相应的资金流入,需求无法同步扩大,则必然带来行市下跌之后果。

2.人气问题。照理说,缓慢扩容如果伴之以需求的同步增加,并不会导致证券行市大滑坡。况且今年火爆的股市再一次证明,只要能够提供高回报,资金总是不请自来。然则,市场运行中最要紧的是“人气”。所谓人气,即市场的买气,它代表着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扩容的不断升级将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乃至对供求对比作出错误判断,使市场人气涣散,行市的下跌也就不足为怪了。

3.银行业冲击问题。社会闲置资金欲顺利转化为投资,无非通过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大渠道。证券市场的扩容导致证券供给增加,必然会吸引相应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直接金融渠道,使银行的业务经营受到相当的冲击,在银行利率呈负值的时候尤其如此。对一个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来说,这也构成业内人士担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4.证券的质量问题。由于缺乏健全的法规和有效的监管,市场主体的扩容冲动如果任其转化为现实,将很有可能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演发“扩容大战”,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证券也鱼目混珠,借机上市,造成证券质量的下降,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证券市场的更深入发展。

三、“扩容饥渴症”的历史定位

证券市场扩容问题始终是证券管理层关注的焦点。证券市场到底是否应该扩容?对“扩容饥渴症”应该如何评价?本文认为,辩证地看待“扩容饥渴症”现象,正确处理市场扩容冲动与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从长期来看,“扩容饥渴症”可以构成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金融工具创新和市场规模扩大只能孕育在各市场主体的扩容冲动之中。经济学家哥德史密斯(Gojdsmith)曾经指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发运动”,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规律对证券市场同样适用。只要条件具备,我国证券市场在“扩容饥渴症”的强力推动下,必将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来说,“扩容饥渴症”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是金融发展的积极因素。

然而,如前所述,在目前条件下,我国证券市场的这一扩容冲动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我国证券管理层所作的停止扩容(包括严格限制配股、国家股、法人股不流通等)决策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的。

然而必须明确,限制扩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限制乃至停止扩容只是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治理整顿”,其目的正是为充分实现市场扩容、促进证券业上新台阶作准备。因此,从近期看,停止扩容虽具有必要性,但决不是消极的等待,目前应该在构筑市场环境方面下功夫。当务之急尤其表现在提高证券质量和增强投资意识两个方面。

1.大力提高有价证券的质量。在控制市场证券增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其质量,大力优化证券的存量结构,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工具,而不仅仅是投机家的玩物。这一战略应该着眼于提高有价证券的内在含金量,而其根本则在于企业改革的进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促进投资意识的觉醒。投资者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证券市场的前途。我国目前的投资者行为是一种“异化”的投资行为,这已经成为我国证券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宣传等途径大力促进投资意识的觉醒。这里的投资意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让投资者意识到投资行为不容回避,每一个主体都应在收益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将资金投向高质量、盈利能力强的投资工具;二是应当强化风险意识,不应总是企求暴富而肆意投机,而应在收益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规范的投资抉择。

标签:;  ;  ;  

论证券市场的“扩大饥渴”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