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邬艳华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邬艳华

广州南珠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510610

摘要: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水利信息化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用在水利上达到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随着信息化在水利各领域的不断应用,必将助推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水利信息化重点是应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完成建设工作,其中包括一系列的采集、处理、存储等工作,要想加大水利信息资源的使用,就需要全方面的提高水利信息的建设,以此达到最好的效益。要加大水利工作的引导,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不断的从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水利信息建设做到做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窑的防范、水资源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厂,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积累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2.信息共享困难

当前对于信息的共享性以及重用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对于当前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

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市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难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1.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根据目前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利信息化标准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因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些水利机构应该要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合理的开展,能够让相关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工作中的失误出现的相关的问题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培养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培训形式,对相关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保障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有效进行,满足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加大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

2.1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科技含量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渠道单一,只能争取专项经费,因此,现在要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水利各级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开辟广泛的投融资渠道,全方位、多渠道地融资,即实行分项建设、分级负担的投资模式,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要纳入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水利信息化所用资金应在水利投入中占一定比例,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

2.2加快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利信息网络建设步伐,需要建立辐射全国的水利信息公共网络,可先在各地方水利系统建立各自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及水利信息化专网,逐级验收达标后,再实现辐射全国的公网连接。各地水利系统在水利信息化专网组建过程中,要做到统一标准,规范接口,以便和公网连接,实现水利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同时各级水利网站之间应具有数据、语音、视频的网上传输、非机密文件和资料的网上交换等功能。还应能够借助各级水利互联网站,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互联网发布招标公告,公布水利政策法规及办事程序,便于社会监督。因此,全面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对各种水利信息资源快捷、有效、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

3.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加大软件技术支持

3.1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渗透,水利行业面临着全面技术升级的大好机遇。水利政务、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型灌区的综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5(GIS、GPS、R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其中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技术支撑。GI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GIS技术的发展,更取决于水利行业信息化,尤其是数字化的进程。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而且迅速地占领管理和决策层面,并且势必作为基础技术支撑,进入数字流域或数字水利的框架。GIS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网络Gls、组件式GIS、三维GIS和四维GIS、VR-GIS技术。

3.2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全面共享

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全面共享。水利信息化是一项覆盖全国的系统工程,标准化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标准化的有效运用可使建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因此,应做到根据实际需要以实用为目的,确定目标,明确任务,不搞形象工程,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杜绝低水平的开发和重复建设,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全面推进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

三、结束语

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必须要重点推广的内容之一,其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康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水利要求,应当实行采取电子化管理以及水利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提高信息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这样更能有效地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水规计[2003]456 号)[J]. 北京:水利部,2013,12(08):17-23.

[2]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J].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8(09):24-26.

论文作者:邬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邬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