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高压用户电能计量装置状态检修模式论文_李杰

探索构建高压用户电能计量装置状态检修模式论文_李杰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溧阳市供电公司)

摘要:随着江苏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平台建设日渐成熟,重新定义了计量专业工作的方式。本文阐述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应用下,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构建一套以计量在线监测、分析故障规律、现场查勘排故、验证总结防范为流程的状态检修新模式,实现营销计量工作的高效智能管理。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在线监测;实用化应用

1引言:

随着江苏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平台建设日渐成熟,基于电能量数据采集的实用化应用日益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然成为改变电力营销工作模式,促使电力营销工作迈入信息化时代的新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推动生产关系的进步,用采系统持续深化应用,也重新定义了计量专业工作的方式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阐述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应用下,如何利用好这个数据平台,构建一套以计量在线监测、分析故障规律、现场查勘排故、验证总结防范为流程的状态检修新模式。以期缩短故障发现时间,精确定位故障情况,使计量工作开展更为智能、精确、高效。以此作为对传统计划式的周期检验、首次检验的有力补充。

2现状调查:

2.1传统计量检验检测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计量检验检测模式主要依靠现场检查来实现。通常分为首次检验和周期检验两种模式。首次检验是指对新投运或改造后用户电能计量装置,在一个月内进行首次现场检验,简称首检。首检的目的是防范装接时由于工作差错出现的错接线或计量隐患。周期检验则是一种计划式、周期性的检验,按计量装置分类划分不同的现场检验周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电户数不断增多,现在的高压用户数量和十年前相比已经大大增加,造成公司计量专业所管辖的计量设备数量也大大增加。仅统计2017年一季度溧阳市供电公司现场检验工作数量:周期检验数量366户,首次检验数量45户,月均现场检验数量达137户。

工作量增多将间接导致现场检验检测工作质量下滑。由于来不及逐户到场,很多用户的计量检查流于形式。举例:溧阳市后周洪保粮食加工厂,2012年10月起,由于一次换表,计量装置发生B相电压、电流错接线,中间历经首检和数次周期检验均未发现故障。直到2017年8月通过用采系统发现有反向电量异常后才揭开错误,此时涉及差错电量已达几十万千瓦时。

2.2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江苏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完成了从无到有,深化应用的飞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在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侧安装不同类型的采集设备,实现对不同类型计量设备的数据全采集,包括实时电量、冻结数据、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相位角、时钟信息等等。加之近年来,采集覆盖率和成功率已接近百分百,为营销专业和生产部门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大数据背景下的计量检验检测模式不能僵化,必须变革。

状态检修就是要利用好这个在线数据平台,通过获取实时、历史数据,分析预判,精确定位用户故障。使得现场检查有的放矢。

3主要做法

3.1强化首次检验,弱化周期检验

完成计量装置装接后,检验质量的第一步是首检。首检的内容包括核对相位角、电压电流、接线正确性等。步骤较多,时间较长。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预先调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到现场就可以跳开某些项目,直击重点。通过系统提前调取用户即时负荷,还能有效减少“跑空趟”的几率。

对于周检,由于数量多,那么利用数据平台做召测分析,也可以基本实现目的。当发现数据有异常时,再行现场检查。这样的做法效率高,获得了班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样的改进,一方面保证了周检用户全覆盖,另一方面也区分了工作主次。

3.2构建运维机制,实现状态检修

计量运维相比于装表接电是一项复杂程度更高的工作。装接只存在于起始,运维则贯穿全过程。周检、首检是一种计划式的检验,覆盖面有限。为此,我们还要构建一种体制,实现对计量设备的实时监管。

2016年初,这个主站运维监控平台在班组内构建。专设两名数据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员,通过多渠道多系统多模块收集分析采集数据。当发现并初判异常后,第一时间派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现场查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主站现场联动,以数据支撑现场的工作模式,实现对辖区内所有高压运行计量设备的实时监控。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减少电量流失。这是计量装置状态检修的精髓应用。

3.3提炼排故方法,推广操作手册

为了更好地利用数据平台分析模拟现场情况,准确定位错误原因。通过近年来数据分析经验积累,总结提炼出以下一套分析方法,并已在班组推广实行:

采集数据异常分析主要可以判别几大类的故障:电压异常、电流异常、反向电量异常。每种异常背后又会有不同的原因,这需要根据不同判据来判定。

举例来说,电流异常就可以分为多种表象,如:一相或几相失流,反向电流异常,电流极度不平衡等等,针对某种表象背后又会有不同原因。这需要在案例中不断归纳总结。

譬如针对反向电流来说,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错接线,有时也会有其它原因。这就要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辅助判别,定位故障类别。

举例:

溧阳市裕国锻造有限公司,高供低计,三相四线计量。在线召测数据,异常表现为B相电流为负,Ia:0.204,Ib:-0.28,Ic:0.299。B相电流在1月17日有较大的负值。具体发生时间均在晚20:00到凌晨5:00之间。而比较奇怪的是当生产负荷较大时,三相电流又均显示正值。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判断非简单的反接线引起。经验总结告诉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下多半可以考虑该用户无功过补,引起反向无功倒送。如何验证?我们召测1月18日当天的电能表冻结数据。

重点观察一、四象限无功分布,一、四象限无功分别代表了正、反向无功。正常情况下,用户的无功总示数仅出现在一象限,四象限可能会有无功,但也只会有少量走字。但观察该用户电能表冻结数字,发现该用户四象限无功走字1347.52,大于一象限无功走字1122.67。这是一个有力的判据,证明了该户无功过补偿。通过观察反向电流出现的时间,也可以推断,该户无功自动投切装置损坏,当白天生产时,无功不过补,但当晚上有功负荷下降为0后,无功补偿仍按照生产时投入,未予以切除。这就造成了用户侧有容性无功流向电网,引起电流反向。

现场检查发现计量装置确实不存在错接线,原因是由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故障引起,成功验证了之前的判断。通知用户整改后,用户进行了相应设备的检修。目前已不再出现该异常。

通过总结提炼类似上诉的各种计量装置故障表象下隐藏的具体故障,班组内专门制作了计量装置状态检修操作手册,并在内部推广实行。

4、结语

近年来,营销优质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表计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作为一线生产要敢于打破旧模式,利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手段,实现营销计量工作的高效智能管理新模式。通过试行这套计量装置状态检修新模式,已经很好地为计量工作减负,节约了计量管理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使得问题的发现更为准确,辅助分析更为到位,优质服务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备案号:7768-2000

[2]胡江溢等.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4)

[3]周君平.浅析电能表非常规接线引起的计量误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

作者简介:

李杰(1989.3),男,江苏省溧阳市人,民 族:汉,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在读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电力系统

论文作者:李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  ;  ;  ;  ;  ;  ;  ;  

探索构建高压用户电能计量装置状态检修模式论文_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