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全面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论文_胥淑美

如何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全面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论文_胥淑美

济南黄河河务局历城黄河河务局 山东济南 25010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黄河工程对黄河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针对如何采取措施提升黄河工程的管理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相关部门落实好黄河发展的规定,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关键词:黄河工程;黄河工程;环境污染

前言:当今社会,跨江跨河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及热门。在黄河工程过程中,黄河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对如何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全面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黄河工程对黄河的影响

(一)黄河工程对黄河的积极影响

黄河工程针对黄河提出了要将其变为“城中河”的概念,“携河”发展。所谓的“携河”就是要拥抱黄河,让部分城市发展与母亲河相连,打破空间阻隔,将“屏障”转化成“资源”。通过跨河发展,能够打破城市带状的发展格局,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将黄河打造为“城中河”,将河两岸的经济全面发展起来,推动城市的“跨越”发展。

黄河工程提出了打造沿黄“经济新区”的构想,利用黄河现有资源进行“盘活”。以济南市为例,该市已建立了百里黄河景区,其作为国家3A级景区能够大大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发掘,从而凸显出国家母亲河的魅力,提高社会大众对其的认识,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卫母亲河”的潮流中来[1]。在未来,济南市还将扩建黄河两岸的城区,加强对济南河段的保护,从而提升黄河治理效果。

(二)黄河工程对黄河的消极影响

黄河北岸地区是巨大的煤矿储藏区,黄河北煤田高王矿区的煤矿储量在12亿吨左右,若实施开发新城区等战略部署势必会影响当地煤矿产业的发展,造成收益损失问题。除此之外,黄河北是重要的农业作业区,在大部分城市也存在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新城区的开发也会对传统耕地造成损害,不利于黄河北岸的发展。黄河工程必然会进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自然也就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以济阳县为例,近几年转移的几大项目如仁风的环境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太平的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等,都是高污染的企业,其他引进的企业也存在环境威胁,近几年引进的台资企业如大鲁格印染企业,其也具有高污染的特征,再如旺旺、统一等一系列的食品企业,不仅会对大气产生严重污染,还会造成水源污染,威胁黄河工程治水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黄河工程管理措施与方法

(一)规范管理行为

面对黄河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积极应对,采取合理手段进行维护,落实好管理规划、施工设计及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管理规划,并将期限设置为三年,在每年的八月及九月会进行下一年度的实施方案,这样能够有效保障黄河的养护效果。与此同时,为了维护黄河工程并保证其正常进行,还应加强对相关项目的管理,规范工程设计,从而保障防洪工程的有序进行及安全开展。

(二)完善管理办法

可以实行精细化的管理,结合黄河工程黄河大桥等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2]。例如,在对雨毁工程进行管理时,要将重点放在观测与预防相结合上,既要保证观测的及时有效,也要保证预防工程的落实,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重复作业,避免资源浪费。如在济南与黄河交接区域,还存在水源污染的风险,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严密防控,规避污染风险,联合治安部门对相关企业及个人加大处罚力度,以此督促市民保护水源,积极投入维护行动。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监督,落实“双岗责任制”,加大检查力度及考核力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能够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管理有人抓,不断推动精细化管理,从而完善管理办法,促进黄河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防洪管理

除了黄河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洪难度大也是黄河管理水平的一个制约因素。有关部门已经提出过“三条黄河”的治理思路,通过数学思维及技术对洪涝灾害进行模拟,有效减轻了洪水的危害。但是黄河工程势必要在沿河区域建设新城区,这在无形之中也给黄河管理人员增加了压力,因此,政府要加大投资,帮助黄河治理人员加强灾害模拟,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确保其能准确分析出重点危害区域,帮助城市进行防洪规划,在灾前把人民进行疏散转移。

黄河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其流经中华腹地,借由其河水的滋润,诞生了炎黄子孙,是中华儿女的“母亲”;同时,其又具有无可避免的问题,其在相当长的历史上都难于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缓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如黄河工程此类的发展既是社会抉择,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投入到黄河工程的管理中去,不断规范管理,进而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黄河的发展保驾护航。

结论:综上所述,在黄河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其为城市及黄河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有关部门也应该意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采取合理手段加强管理,维护黄河治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灵燕.济南打造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02):1-5.

[2]田正兴,陈延宝,朱瑞.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东水利,2017(11):47-48.

论文作者:胥淑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如何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全面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论文_胥淑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