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发展特点-以大熊猫“蜀兰”事件为例论文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发展特点
——以大熊猫“蜀兰”事件为例

□ 宋奥琳

摘要: 本文以发生在2017年2月的大熊猫“蜀兰”事件为例,梳理了其舆情发展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次生舆情极易衍生、舆情活跃周期缩短以及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互动增加的特点。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蜀兰”;舆论场

大熊猫“蜀兰”事件最初由网友曝光在微博平台,后经网络传播成为全国关注的舆情危机事件,本文梳理其舆情发展的全过程,分析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建构的话语,进而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

国外友人也高度评价此次盛会。希腊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主管普拉门·顿切夫表示,进博会让世界看到,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经济正在向另一种模式转型。在这场转型的背后,是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的演进。而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黄载皓看来,曾被视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

一、舆情发展回顾

(一)危机萌芽期(2月13日前)

2017年2月初,多名网友在微博平台反映兰州五泉山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蜀兰”口吐白沫、瘦骨嶙峋。另有网友称,“兰州五泉山动物园的熊猫又脏又瘦,背部感觉还有皮肤病”,质疑该动物园是否有资格饲养大熊猫。

(二)危机爆发期(2月14—25日)

2月14日,《北京青年报》发表题为《官方回应兰州动物园熊猫口吐白沫称属正常现象》的报道,该报道被新华网、中国广播网、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多家媒体转载,随即引发大范围关注。网友纷纷呼吁接蜀兰回四川养老,微博中发起的话题#接蜀兰回四川养老#获得了667.9万阅读和1.4万讨论,#再救救大熊猫蜀兰#获得587.1万阅读和1.3万讨论。

当地丘陵较多,主要种植一季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现阶段处于用肥淡季。在国家化肥使用零增长政策影响下,当地农民施肥结构有所转变,今年化肥总体销量有所下降,尤其今年单质肥的销量有所降低,而新型肥料销量有所增加,原因有三:一是新型肥料利润较高,经销商推广力度较大;二是新型肥料效果较突出,农民愿意接受;三是农民用肥开始注重节约劳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纸质的试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统计。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摒弃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评、多方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

(三)危机蔓延期(2月26—3月11日)

3月12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兰州动物园设施陈旧,缺乏养护老年大熊猫的条件,会让“蜀兰”由成都的大熊猫研究中心代养。3月16日,“蜀兰”抵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代养。

(四)危机处理期(3月12—17日)

《北京青年报》2月26日刊文称,继网友曝光“蜀兰”口吐白沫疑似受伤后,又有微博网友晒出“蜀兰”近照,称其在9个月内暴瘦60斤,该报道引发了127次转载,掀起又一轮质疑兰州动物园的舆论热潮。

二、媒体报道分析

纵观此次大熊猫“蜀兰”的媒体报道,总体呈现出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手段多样化等特点。不仅国家级媒体和兰州本地媒体实时跟进报道,其他地方媒体也在关注这一事件。

(一)报道数量、议题和倾向

近日,《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为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制定了“路线图”。具体细节规划和研究已经开始,11月15日,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及广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开始招标。

图1 “蜀兰”事件新闻报道量

2.报道议题。“蜀兰”事件的报道主要议题有:“蜀兰”回川代养(23%)、“蜀兰”住舍设施陈旧生存条件差(17%)、“蜀兰”出现老年综合症症状(13%)、兰州市民惜别“蜀兰”(11%)、官方回应“蜀兰”生理指标正常(10%)、官方回应“蜀兰”口吐白沫属正常(10%)。值得注意的是,“蜀兰”瘦成皮包骨这一议题原发报道的数量不多(4%),但却引发众新闻网站的转载,仅《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大熊猫“蜀兰”瘦骨嶙峋兰州动物园再遭质疑》就被转载127次,传播范围广泛,影响也较大。

不少兰州本地网民认为兰州动物园恶劣的环境条件损害了动物的生存权利,抹黑了兰州的城市形象,应立即关停整改并追责。

“蜀兰”事件曝光后,兰州动物园其他动物的生存现状也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舆论开始扩散式发展。不少网友曝光兰州动物园中的黄金蟒死后仍被摆在展柜赚钱,园中的其他动物同样瘦骨嶙峋,没有活动空间。

(二)域外媒体兼顾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本地媒体缺乏舆论引导力

在报道内容中,域外媒体兼顾了官方回应以及网友观点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客观。本地媒体虽积极发布官方回应和兰州动物园采取的改进措施,力图起到引导舆论向好的作用,但转载量不足,影响力不够广泛,域外官方媒体的报道是事件的主要“传声筒”。

(三)域内、域外媒体报道基调不同

新媒体时代消息源增多,媒体“把关人”效果减弱,民间舆论场中极易产生议程扩散现象。以“蜀兰”事件为例,“蜀兰”返川虽然是本次舆情事件的收尾,但舆论并未因此止消,保护园内其他动物的呼声随后上涨。3月19日,官方认证微博@拯救表演动物项目发布微博,博文附有《兰动的大熊猫蜀兰回了娘家,可剩下的大象、长颈鹿怎么办?他们无家可回!》的文章链接,曝出兰州动物园里笼舍陈旧,动物神态萎靡。仅一天时间,该条微博得到325条转发、83条评论,微博话题#兰动虐待动物#达3万阅读量。这说明“蜀兰”事件的次生舆情已经产生。

三、民间舆论场中的网民观点梳理

(一)质疑官方回应

对于兰州市有关部门回应的“蜀兰”体重合格、体形消瘦是视觉问题、口吐白沫属正常现象,网民普遍持怀疑态度。舆论认为,同其他老年熊猫相比,“蜀兰”明显不健康,并质疑官方回应中所用照片并非“蜀兰”,而是用“兰仔”冒充的。

(二)支持“蜀兰”回川安度晚年

微博中#接蜀兰回四川养老#和#蜀兰回川养老#的话题阅读量分别达到672万和520万。网友纷纷表示兰州动物园不适合养大熊猫,应送回四川,且“蜀兰”回川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也坐实了兰州动物园照顾不周。

(三)兰州动物园整体环境差,呼吁拯救其他动物

3.报道倾向。在关于“蜀兰”事件的报道中,超半数媒体持中立态度。正面倾向的新闻占比23%,其中多为兰州本地媒体报道。持负面倾向的新闻有22%。

(四)兰州动物园有损兰州城市形象,应加强整治

这时候,他们的头顶上已经传来鲲鼓翼的声音。他们抬头去看,宇晴师父坐在鹏背上,向他们俯冲过来,李离、上官星雨、袁安三人双足往山路上一点,衣袂飘飘,身形如箭,向鲲鹏的翅背间跳丸飞弹般射来。正是宇晴指点他们练成的“点墨山河”击水兮万里,纵翼兮排云,轻功之俊赏,与当日宇晴在黄梁驿见到时,已经是天差地别,宇晴不由得心里一暖。

1.报道数量。通过设置关键词“蜀兰”搜索新闻,发现自2月14日至3月20日,共有新闻2188篇,报道的具体时间趋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月14日媒体关注报道“蜀兰”事件后在新闻数量方面引发了一个小高潮。2月20日,兰州动物园“将邀请专家为蜀兰制定养老措施”的回应引发了又一次集中报道。2月26日,《北京青年报》一篇题为《大熊猫“蜀兰”瘦骨嶙峋兰州动物园再遭质疑》的报道引发媒体关于“蜀兰”体重骤降的报道热潮,“蜀兰”事件报道数量迅速攀升,在28日达到高峰。3月12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在答记者问时提出“蜀兰”将由四川代养,随后引发媒体集中报道。3月16日是“蜀兰”离兰返川的日期,又一波集中报道形成。

四、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新特点

(一)次生舆情极易衍生

“蜀兰”将由四川代养的消息发布后,域外媒体的报道中多带有“回乡”“返川”“安度晚年”等字眼,如人民日报《年迈“蜀兰”回家养老》和央视新闻《大熊猫“蜀兰”明晚离开兰州入蜀“回娘家”》,四川媒体的报道量也随之明显增多。兰州本地媒体则更多表现出了市民对“蜀兰”的依依不舍、难话离别的伤情色彩,“送别”“不舍”“再见”等字眼频现,报道内容中也多有市民赶赴兰州动物园送别蜀兰的场景。

(二)舆情活跃周期缩短

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替较快,议题讨论持续时间较短,不断有新的舆情事件进入公众视野,使他们对很多社会公共话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不断下降,舆情活跃时长随之越来越短。就“蜀兰”事件来说,虽然事件整体持续时间较长,但其舆情活跃期却只有短短几天。

(三)官方、民间舆论场的互动

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掌握在政府和媒体的手中,官方舆论场处于绝对优势。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话语权逐渐增强,两个舆论场由单向的传受模式转变为互动模式。“蜀兰”事件中,公众在网络平台的曝光迫使当地政府被动回应,从官方舆论场构建的议题来看,也是受到了民间舆论的影响,但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内容引发了公众的对抗式解读。按学者何舟、陈先红总结的我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其属于“单向宣教VS抵触”模式,呈现出反驳、混乱、不信、冷漠等负面效果。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出现的新特点启示政府部门应转变以往封闭控制和单向宣教的舆情应对思路,积极构建与民间舆论场的对话沟通机制。网络舆情监测应常态化,及时发现舆情并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式回应。此外,还应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舆情应对水平,使其熟悉网络舆情发展规律,避免因应对失当引发次生舆情。

注释:

①刘鹏飞,卢永春,李俊亮.政务舆情发展态势、特征及回应评估研究[J].电子政务,2017(04).

②何舟,陈先红.双重话语空间: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中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08).

节奏管理,既是指任何管理工作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及节奏,主要表现是在每一个部门或者是具体工作人员在其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都必须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任务完成。如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则将打破整体的管理节奏,不利于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

(作者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标签:;  ;  ;  ;  ;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发展特点-以大熊猫“蜀兰”事件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