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分析论文_谢柯祺,张永洪,杜娟,何玲,张静月

谢柯祺 张永洪 杜娟 何玲 张静月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方法:采取随机的原则对来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2016年3月—2017年4月),均采取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观察在全麻的恢复期的各个时间点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95%边缘频率以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情况。结果:患者在对呼名有反应的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患者对呼名有反应的数据差异较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等指标均可以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但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于患者的深度监测更加敏感,且该指标可以区分有意识以及无意识,可以作为预测意识恢复的最好的指标。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电指数;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17-02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and eeg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epth of anesthesia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Keqi Xie ,Yonghong Zhang,Juan Du,Ling He,Jingyue Zhang. Departments of Anesthesiology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Sichuan 6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omparison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and eeg index for anesthesia depth monitoring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We tak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to our need for 84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treatment (March 2016 - April 2017), then to propofol on patients - isoflurane compound anesthesia, pay attention to the records of all time points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dex, bispectral index, 95% edge frequency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so on and so forth.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bispectral index and 95% marginal frequency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ponse to the call name,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pectral indices and the 95% marginal frequency of the patients' response to the call names (P<0.05). Conclusion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dex, bispectral index and 95% edge frequency indexes can be used in 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of anesthesia depth monitoring, but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dex for monitoring the depth of the patients with more sensitive,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and the index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consciousness recovery.

【Key words】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Eeg; Anesthesia depth monitoring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应包括镇静、镇痛和应激反应等内容,麻醉过浅导致术中知晓,对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伤害;麻醉过深加重围术期呼吸循环抑制、药物蓄积、苏醒延迟等风险,临床实践中应该努力避免麻醉过浅或过深造成的危害。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记录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95%边缘频率以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情况。具体的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采取回顾分析法对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2016年3月—2017年4月),男38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48.36±5.63)岁,平均体重为(52.01±3.65)kg;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监测方法

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室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监测。均采用快速诱导:咪达唑仑0.05~0.1mg/kg,舒芬太尼0.5g/kg以及罗库溴铵1mg/kg,1分钟后经口气管内插管[1]。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微泵泵入异丙酚10~30ml/h以及七氟醚1.0%~3.0%,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追加肌松药来维持患者的麻醉。手术结束前20分钟,停止吸入七氟醚。缝合完毕后,停止泵入异丙酚。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往恢复室进行观察。

本院采取丹麦Danmeter公司的A—line无创麻醉深度监测仪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同时给予患者的双耳短声刺激(声压超过被检测者的70dB的平均听阈,同时将频率设置为6.9Hz,持续2ms)监测的电极放置在患者的左乳突(-)以及前额中央(+),参考电极放置在患者的左前额(Ep2,AEP的监测窗口设置为20~80ms,滤波频宽设置为1~200Hz)。本院采取黑龙江华翔公司的HXD-1型脑电多功能监测仪来对患者的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同时采取Fp1-A1以及Fp2-A2双导联采集脑电信号(患者的皮肤阻抗设置小于5000Ω,滤波范围参数设置为0~30Hz)以2.5s为一单位来分析与处理原始的EEG来获得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

1.3 评判标准

患者在进入恢复室之后,需要监测各个时间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95%边缘频率以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情况。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Ramsay评分,评分的标准为:1分,患者出现焦虑以及焦躁不安的情况;2分,患者安静合作,有一定的定向力;3分,患者对于指令有正确的反应;4分,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轻摇以及呼名等有剧烈的反应;5分,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轻摇以及呼名等反应迟钝;6分,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轻摇以及呼名等无反应。

1.4 统计学科学处理

本次实验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x-±s)进行表示,用t进行检验,如果科学处理后的数据显示P<0.05,即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等情况

患者进入恢复室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分别为40.8±11.8,73.5±10.9以及17.6±2.9,而在拔管之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分别为72.5±11.1,88.3±7.4以及22.6± 2.7,故患者在拔管之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显著高于进入恢复室的时间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患者对呼名有反应的数据差异较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 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呼名有反应前后以及出恢复室时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等情况

在进入恢复室的时候,有27例患者的Ramsay评分为6分,即患者正在处于无意识状态。患者在呼名有反应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等情况均出现变化,但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差异显著高于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3.讨论

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由于听觉神经系统受到刺激而导致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生物电反应的情况,在对人体进行麻醉的时候,该指标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可以用来作为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2],但是对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监测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主要是因为对于电生理方法以及波形识别十分复杂,给临床医师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已经有学者提出了AEPindex,它可以有效地反应出AEP的波形形态,达到计算的目的[3]。

本文就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对比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对呼名有反应的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患者对呼名有反应的数据差异较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等指标均可以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但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于患者的深度监测更加敏感,且该指标可以区分有意识以及无意识,可以作为预测意识恢复的最好的指标。

【参考文献】

[1]鹿曼曼,杨改生.麻醉深度监测对全身麻醉恢复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74.

[2]安政庄,杨宗林.BIS和AAI在小儿七氟烷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9):1182-1184.

[3]陈丽丽,郑超,吕红,等.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监测婴幼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9).

论文作者:谢柯祺,张永洪,杜娟,何玲,张静月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分析论文_谢柯祺,张永洪,杜娟,何玲,张静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