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论文

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论文

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孙磊

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 黑龙江通河 150900

[摘 要]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不仅能调节和改善林内环境,更会直接影响物种群落和生态环境。随着林业建设工作的迅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对树木的危害也随之加重,不仅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更直接影响林业建设成效。因此,本文从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出发,对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林业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原因

1 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客观原因

森林害虫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害虫的主动和自然传播,以及苗木、木材和生殖材料的运输。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危害森林安全的有害物种约有200种。有害物种在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环境和树种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此外,随着地区与国际社会经贸往来和人口流动的频繁增加,通过人工渠道传播有害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出现新的有害物种。人工纯林面积增加、林分不合理也是导致病虫连年成灾的重要原因。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物种单一,结构简单,食物链脆弱,林木密度大,林木潜在生长量低[1]。这种森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为一些专门性疾病和昆虫的生存、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大量病原菌和害虫的存在是造成森林害虫的根本原因。同时气候变暖也是森林病虫害普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主观原因

经营管理粗放,林地卫生状况不良,木质化程度较低导致抗性差,再加上种植后的粗放管理。林业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导致林业建设中病虫害猖獗。在中国由于检疫工作不完善,缺乏专职检疫人员和运输人员,原产地检疫跟不上,运输检疫不严。过去,从外地引进种子苗和进口木材,基本上没有认真落实检疫措施。一些地方领导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组织工作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控制技术相对滞后,许多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困难,资金不足,面对自然灾害,许多部门、单位和群众有着”等、靠、要”的思想,造成大规模的渗漏和无防护现象[2]

2 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防治的对策

2.1 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方法

采用林业管理方法是消灭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的关键。加强幼林管理,及时种草、间伐,提高树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特别是及时清除死树、死枝和被蛀虫、真菌浸染的死树,防止次生病害的蔓延。采用生物控制方法,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蜘蛛、鸟类、青蛙等害虫的天敌。为营造适宜的害虫天敌生存环境,应进行树种混交和林地间作。人工剔除,人工杀灭适合于害虫的早期阶段。采卵、割虫枝、设陷阱或诱捕器、光诱捕和毒饵等方法可以及时杀虫。采用化学控制方法,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杀虫剂。我们可以使用干孔注射,有毒标签,堵塞,喷雾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应注意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应当指出的是药物管制应当以病虫害的发生、环境以及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为基础,防止次生公共危害。

2.2 加强林业害虫调查预测

继续加强林业害虫预测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林业病虫害信息中心处理系统,建立预测点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林业害虫调查预测过程中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决策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从防治到预防的战略转变。加强对危害严重的森林病虫害的专项监测和控制,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趋势动态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加强害虫监测。要坚持全年监测病虫害状况,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我们对今后如何防治病虫害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2.3 加强了制度保障,依法实行限期治理制度

尤其是对林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科学规范的制度对于整个林业建设中防治有害生物发生工作有效进步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基于此种发展特点,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机构积极对林业建设中防治有害生物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重视,并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颁布了促进林业建设中防治有害生物条例,充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这样的措施对于林业建设中防治有害生物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纳入法治化轨道,使之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一定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谁管理、谁预防、谁处置”的方针。重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制,督促、指导管理人员做好防治工作,跟踪、检查防治效果,加强重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实行”限期治理制度”,对拒不依法防控,要严格处罚,确保消除有害影响,以提高整个林业害虫防治”群控群防”的意识[3]

2.4 落实科学防控,推进工程治理

目前,大多数基层森林管理部门的监测和控制手段仍处于人工调查和小型机械控制的落后水平,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投入,对危害严重的危险害虫实行工程防治。通过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将先进、实用、简便、易于实施的优良成果和方法推广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针对20种林业害虫:板栗蚜虫、光肩星天牛、松梢实象、桑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天天牛、刺槐种子、黄连种蜂、黄蜂、松梢蛀虫、锥叶蛾、板栗山天牛、板栗实象、板栗叶蜂、轻扣八齿小傻、刺槐、香椿叶蛾、杨树十点、吉丁虫、白杨透翅蛾,进行科学放空,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防治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攻关[4]

采用主成分法对标准化处理后的三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按照输出结果中特征值和贡献率的大小提取出两个公共因子F1和F2。由表2可知,两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为100%,大于85%,符合提取公共因子的原则;最后将旋转后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视为权重,与两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值相乘得出因子综合得分,该得分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值F,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3 结语

总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借助现代林业生产经营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林业生态平衡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出发,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要求,正确选择和协调综合利用。按照现代综合治理的要求,优先选择和发展副作用小、防治成本低的措施。

(3) 工程处治方案。由于桥隧相连部位的山体高陡,采用坡面主动防护工程规模大,且施工相当困难。故结合隧道口河流高阶地较为宽阔的有利条件,在不影响河流行洪的条件下,决定对崩塌落石影响区的桥梁调整为路基与隧道相接。这样避免了桥梁一旦受到危岩破坏而很难修复的缺点,充分发挥了路基抗灾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并在隧道口延伸明洞,明洞上部设置必要的倾向河侧的缓冲层,进一步提高线路的抗灾能力,达到对崩塌危岩的有效处治。

参考文献:

[1]高敏.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有害生物防治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7(19):11-12.

[2]梁富荃.关于北流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7):69-71.

[3]张敏丽.林业有害生物灾情动态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1(04):88-91.

[4]王鹤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与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17(08)156-158.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