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论文_丁爱苏1,孙方同2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卫生院 2644041;山东省威海市羊亭医院 2642042

目的 分析文登1999-201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今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5年文登市的出血热疫情总体平稳,年发病率在0~11.28/10万之间;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8:1,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发病最多,占77.02%;春冬季是该病在我市的主要流行季节,5月份、11月份是主要发病月份。沿海地区乡镇成为我市主要的发病地区。结论 近年文登的出血热疫情总体平稳,高发人群依然以青壮年农民为主,春、冬季成为主要发病时期,靠近沿海乡镇成为主要疫区今后应加强疫情监测分析,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宣传、防鼠灭鼠、疫苗接种等措施的落实。

材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及人口学资料。肾综合征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2、统计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汉坦病毒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居全球首位。文登自1986年报告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后,之后4年未有病例报告,1991年、1992年各报告1例病例,直至1999年突然报告病例36例,疫情形势较为严峻,之后发病率一直较为平稳的维持在5/10万左右,直至2008年之后,发病率明显下降。

1999至2015年文登市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409例,年平均发病率3.72/10万;死亡7例。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02年,为11.28/10万,最低的年份为2009年,未发生出血热病例。此后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出现明显的流行周期,约12年左右不同年份出血热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地区分布:1999年至2015年全市19个乡镇(包括城区办事处)中18个乡镇有出血热疫情发生,发病数最高的乡镇为高村镇,为26例。其中16处乡镇有38个村发病人数达2例或2例以上,占疫点总数的10.47%(31/401)。病例及发病人数达2例或2例以上的病村多集中于临近城区和沿海的7处乡镇办事处,占病例总数的61.84%(248/401)。

时间分布:文登市一年四季均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出现于5月份和11月份,3~7月份累计发病263例,占总病例的65.59%。

人群分布:发病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85岁,以4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占全部病例的74.81%;40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中男性316例,女性83例,男女性别比为3.8:1。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为主,共315例,占77.02%,其他职业零散发病。

血清学监测: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296份,阳性267份,诊断符合率为90.20%。对16处发生疫情的乡镇随机抽取的442名健康人做隐性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隐性感染率为3.70%(14/378),其中男性3.96%(9/227),女性2.33%(5/21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ⅹ2=0.97,P>0.05)。

鼠间疫情监测:2015年室内共布夹6087只,捕鼠569只,室内鼠密度为9.35%;野外共布夹2894只,捕鼠304只,野外鼠密度为10.50%。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平均构成比例为68.19%(388/569),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平均构成比例为50.33%(153/304)。共采集鼠肺标本436份,其中室内鼠肺标本带毒率为4.04%,室外鼠肺标本带毒率为2.88%。

结果讨论

本资料显示,文登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在2002年达到流行高峰后,发病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达到最低,此后又开始逐渐回升,2015年处于动态的稳定期。由此可以看出,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明显的流行周期,此周期大约在12年左右。从人群隐性感染率调查结果看,人群对病毒普遍易感,人群免疫力的变化,可能是出现流行周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水平的高低与鼠类活动密切相关,文登沿海地区乡镇近年来水貂养殖产业发展较快,卫生环境差;城乡结合部区域鼠生境较好,人群密度高,社会和自然因素使上述区域鼠类分布密度及活动频率更高,因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加强上述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力度。

论文作者:丁爱苏1,孙方同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文登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论文_丁爱苏1,孙方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