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操作路径初探论文_白红利

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操作路径初探论文_白红利

平昌县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四川平昌 636400

摘要:城市是现代文明以及技术革命的基础,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笔者从数据化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出发,给出了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有效操作路径,工作人员可以从城市规划管理、社区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形象管理这四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管理数据化程度,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转。

关键词:城市管理;数据化;大数据技术

前言

在进行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城市居民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受到机制设计以及交易费用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数据信息时常会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使得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应用,阻碍了城市管理数据化的发展。因此,城市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相关事项,加强数据的采集与挖掘,应用有效的操作路径实施该体系,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数据化。

一、数据化背景下的城市管理

(一)数据化时代概述

数据化主要是指通过信息采集实现数据转化,分为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两个步骤。数据采集由硬件设施完成,比如,手机中安装的GPS传感器可以定位具体位置;健康手环中的血氧传感器可以采集人体的血氧信息数据。数据处理由软件设施完成,通过算法以及程序实现数据的转化。数据化时代进一步凸显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在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开展工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从传统的学术领域,扩展到现在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城市管理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数据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管理数据化分析

具体而言,城市管理数据化就是通过城市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以及应用,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管理的水平。在数据化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城市管理数据的共享,有助于城市管理人员决策水平的提升,还能够增强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协同创新能力。要想使大数据技术的上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管理人员需要构建完善的内容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在数据化时代,城市管理数据不仅要依靠数据积累,还需要获取实时数据,并将城市数据进行共享,有效提升城市数据的利用率,促进城市管理数据化的发展,通过数据进行管理、决策和创新[1]。

二、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操作路径

(一)城市规划管理

对于数据化内容体系而言,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应用到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三维规划平台和城市居民参与策划平台,以此实现跨部门协作,确保相关标准的统一。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大部分工作人员都通过地形图以及文献查阅等方法进行规划编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规划编制方法需要进行创新,比如,工作人员可以对城市居民的公交刷卡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状况,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协调管理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管理而言,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大数据背景下,这三者需要协调管理,将城市居民的活动、城市交通流量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以此构建全面的数据平台,实现城市规划的协调管理。

第三,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度。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产生和传播速度非常快,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技术采集城市居民产生的数据,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反馈。比如,工作人员可以对城市居民的社交网站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城市居民对附近建筑以及环境的评价,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问题,以此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市社区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城市社区管理数据化可以进一步缩小社区管理的范围,丰富社区管理的内容,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具体而言,社区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提升社区工作的绩效。对于城市社区管理数据化而言,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化平台的构建,将公民事务进行集中办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人口数量随之增加,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管理效率低下,而数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将社区人口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于数据化平台,以此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少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与此同时,数据化平台还具备检索功能,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检索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比如社区的低保户、单亲家庭以及独居老人等信息,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的绩效。

第二,丰富社区服务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有显著的提升。在实现城市社区管理数据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化平台全面了解社区人口中的老弱病残等相关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为这类人群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区居民发送最新消息,比如民政、劳保以及住房等信息。另外,在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缴纳水电费以及管理费等多项费用。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化管理模式可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2]。

(三)城市环境管理

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城市环境管理数据化实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环境管理的精细化以及数字化。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实施:

首先,做好环境规划编制。在数据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缩短了环境监测数据、环境污染数据以及环境治理数据等信息更新的时间,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此为环境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比如,某城市在进行建筑项目建设之前,进行了该建筑项目的仿真模拟,了解该建筑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影响的效果进行项目的调整,确保建筑项目能够满足环保的要求。

然后,做好环境质量管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具备不同的水文气象条件,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下的水文气象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环境质量管理时,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城市的环境质量,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比如,微软公司研发的Urban Air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对监测站监测的部分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城市居民的流动规律、城市的交通状况等信息的分析,得出整个城市全面细致的空气质量。

最后,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度。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还需要城市居民的帮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城市居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参与热情,以此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城市形象管理

城市形象主要是指公众对于一个城市的内在实力、外在表象以及发展前景给出的综合评价,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总体特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在进行城市形象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实现,传播的手段较为单一,使城市形象的传播受到局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丰富城市形象的传播手段,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出城市形象。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馆应用大数据技术构造了3D紫禁城,通过虚拟世界进行故宫真实样貌的还原,这一虚拟世界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助于北京城市形象的塑造。

第二,加强监督管理。在过去,城市形象的监督管理主要依靠于执法部门的检查,严重缺乏第三方佐证,城市形象管理收效甚微。在数据化时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化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动态化的城市形象管理。比如,哈尔滨和三亚等城市的城管执法局,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了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旦城市的信息采集员在街道上发现了违法摆放的摊贩、随意粘贴的小广告以及丢失的井盖等现象,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将照片发送到平台并进行简单的描述,会有专业人员予以解决,城市形象管理的成效显著[3]。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城市管理的不同需求实现数据化。分析可得,通过对城市管理数据化的分析可知,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数据化时代的特点,构建城市管理的数据化平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确保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有效实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洋.面向居民需求的智慧化城市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王枫云,林志聪,陈嘉俊.从网格化城市管理走向网络化城市治理:必然与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2):39-43+78.

[3]李杰义,卢旭佩.“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及路径依赖——基于宁波市城市管理的运行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2015,24(05):76-79.

论文作者:白红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城市管理数据化内容体系的操作路径初探论文_白红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