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引流及疼痛的改善效果分析论文_刘华芳,陈敏

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7病区 225001;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脊柱301病区 225001

摘要: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引流及疼痛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术后闭式引流的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改善预后情况,进一步缓解患者痛苦并帮助患者舒适度过围术期,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开胸手术;术后引流;疼痛

心胸外科手术中开胸手术具有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的特点[1]。在手术后需要在胸腔放置引流管,通过将胸腔内部积留的残余气体与液体引出体外,保持胸膜腔内的负压,使术侧的肺部能够快速膨胀,消除残余空腔,预防感染发生[2]。但留置胸腔引流管会为患者造成感染风险、行动不便与增加疼痛的后果。本文通过对开胸术后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研究开胸术后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24~65(40.8±10.4)岁;24例患者行开胸探查止血手术,14例行肺大泡切除术,7例行肺叶切除术,5例行其他手术方式。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8~68(41.1±10.9)岁;22例患者行开胸探查止血手术,16例行肺大泡切除术,6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行其他手术方式。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胸腔术后闭式引流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患者引流管拔除的临床指征为日引流量低于100mL,行X射线胸片或胸透检查确认肺部扩张较为满意,且不存在胸腔积气与积液。

1.2.1 心理护理

在开胸手术完成后当天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指导内容包括留置引流管的目的、咳嗽与床上活动的作用,通过明确清晰且态度柔和的指导,获取患者的信任,促进患者的配合。

1.2.2 增进引流功效

在护理过程中确保引流通畅、固定、无菌、密闭,加强观察与计量工作,每小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并观察,指导陪护的家属了解识别引流功效的影响因素,如引流管扭曲、受到挤压以及引流瓶过高等。

1.2.3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包括吸气训练器应用、周期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锻炼3种,在患者确定择期手术前即开始进行,急诊手术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在其恢复清醒意识后4~6h后开始。在吸气训练器使用时,首先完成一次正常的深呼吸,之后含紧吸气嘴将球吸起,将1个球吸起为600mL,2个球吸起为900mL,3个球为1200mL,保持球在管腔顶部2~3s后将吸嘴取出,之后缓缓呼出,以5~10次为1组,每天完成2组。周期深呼吸运动中要鼓励患者使用鼻腔完成深呼吸,再缓缓呼出。手术完成后当天以2~4次为1组,完成1~2组,之后以4~6次为1组,每天3~4组,逐渐增加。有效咳嗽训练在患者刚睡醒或咳痰时进行,嘱患者尽力吸气后紧收腹部且张口微伸出舌行重咳嗽两声。

1.2.4 疼痛护理

在患者完成开胸手术后进行疼痛指导,嘱患者闭合双目完成缓慢的深呼吸或腹式呼吸,减轻患者紧张情况,保持肌肉放松。在患者表现疼痛时,以舒缓轻柔的音乐环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安抚患者心理,辅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舒适状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循序渐进的镇静药物治疗,在患者疼痛明显出现前给进行药物镇静,对应用镇静药物泵注后疼痛持续加剧的患者进行再次评价,并与临床医师沟通,为患者确定恰当的镇痛方案。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并对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疼痛评估方法的制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疼痛评分方法与分级标准。以NRS数字分级法将疼痛程度分为0~10分,轻度疼痛评0~3分,不影响患者睡眠与饮食情况;中度疼痛评4~6分,疼痛过程中存在痛苦表情,对患者睡眠与饮食有影响;重度疼痛评7~9分,存在明显的疼痛情况但患者能够耐受;极度疼痛评10分,患者疼痛十分剧烈不可耐受,同时伴有体位与情绪的显著变化,呼吸频率与脉搏加速,伴有冷汗与面色苍白等症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

研究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2.13±9.08)h,对照组为(91.98±10.21)h,研究组引流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

2.2 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疼痛评分为(3.52±1.37)分,对照组为(6.99±2.86)分,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1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利用重力,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也能观察肺漏气及引流量,有助于判断胸腔内是否继续出血,也是预防胸腔内感染的重要方法。在疼痛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3]。疼痛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护理工作既具有一般护理工作的性质,又具有疼痛临床的工作特点。随着疼痛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疼痛治疗的范围以及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使疼痛临床对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身心舒适的一个普遍问题。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主要因切口和/或内脏器官损伤和引流物的刺激等引起,受患者个人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等的影响[4]。术后疼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痛苦,还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降低患者满意度,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5]。术后镇痛的目标就是要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急性疼痛,避免疼痛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并协助多学科人员对疼痛给予有效控制是护士的重要职责。患者术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与适当程度的活动能够促进胸腔积液的排除,加速肺部膨胀的恢复过程,而患者由于术后疼痛的存在,往往会伴随不良情绪的发生,加之对胸腔引流管留置的不科学认知,在手术完成后不仅畏惧活动,甚至不敢翻身与咳嗽。本次临床研究中,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引流管道管理,增加引流管的引流功效,同时通过针对性的疼痛管理与心理护理,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焦虑,使患者能够积极有效配合围术期的护理,缩短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杜放辉,贺丽娟,李丽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术患者疼痛和焦虑反应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1):51-53.

[2]郑萍,江明君.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手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91-1192.

[3]胡容,朱学敏,张霞,等.开胸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2):189-191.

[4]孙君辉,秦彦荣,谷静媛,等.心脏外科正中开胸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22(12):921-924.

[5]吴萍,张东云.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24-1125.

论文作者:刘华芳,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引流及疼痛的改善效果分析论文_刘华芳,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