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铁机务安全管理论文_陈德元

探索高铁机务安全管理论文_陈德元

陈德元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 青海 810000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高铁机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强化高铁机务安全管理的措施,以期有效的提升高铁安全管理水平,为动车组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铁;机务;安全管理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高铁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作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近些年随着高铁的蓬勃发展,现行管理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铁路总公司对高铁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近些年全路不断加大高铁安全管理力度,促使高铁安全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轨道,但高铁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高铁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强化高铁机务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为高铁安全管理出言献策。

一、高铁机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急处置能力存在不足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高铁在国内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动车组运用以及高铁机务管理处于摸索阶段,部分非正常处置预案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虽然近些年诸如动车组模拟操纵台等新设备的投入填补了非正常实训的空白,但高铁行车环境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就地处青藏高原地区的兰新客专来说,极端恶劣天气下非正常行车及设备故障种类复杂多变,且非正常行车演练条件有限,造成动车组司机对各类非正常处置预案上学习掌握不全面,应对突发非正常情况的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同时,相关部门在处理非正常情况的过程中联劳协调上存在问题,极易造成非正常处置不当扩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动车组列车上也缺少必要的特种应急救援设备,这同样对应急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

2、对高铁机务的运用安全规律尚未完全掌握

高铁机务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以及风险研判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充分验证完善,这对目前阶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相对不利。就管理理念而言,部分高铁管理人员创新不足,存在老眼光看待新形势、老观念研究新情况、老方法处理新问题、老经验办理新事务的不良习惯,高铁列车的安全控制规律,有很多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和掌握。就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来看,动车组LKJ、ATP等行车安全装备,本是防止“二冒一超”事故的有效硬件设备,但以往的安全管理上过分强调了机控而忽视了人控,久而久之,养成了动车组司机对机控设备的依赖性,弱化了人为干预的作用,导致司机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速度感、距离感存在退化现象,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就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引发事故。如2015年下半年以来,全路发生几起因动车组制动滑行,司机未及时人工干预导致冒进信号事故,这些事故同样体现出受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制约,对列车运行图的常态化调整、车型变化、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等动态风险及“冷门”风险研判预想不足,安全规律未完全把握。

3、职工素质还不适应高铁运营要求

人才支撑是高铁快速发展背后的最大短板。一些职工的业务素质无法胜任岗位需求,究其原因,一是高铁动车组司机来源有限,存在准入资质掌控不严等问题;二是培训教育工作的质量及进度和高铁的安全需求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对职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实作培训的时候,培训手段单一,要求相对不高,导致动车组司机业务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认真梳理并反思近年来全路发生的责任动车组事故,面对非正常情况,现场作业人员处理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存在不会干、盲目干的问题。在高铁发展的大形势下,对动车组司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流的铁路,配套的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队伍,如何尽快提高动车组司机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先进设备作用,满足动车组运行安全、正点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动车组司机的应急处置能力,在设备故障和非正常行车等情况下能够准确判断、正确处置,最大限度减小对运输组织的影响,确保行车安全,是当前机务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高铁运营机务安全管理有益的探索

1、不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对高铁机务安全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逐步完善高铁安全规章制度。其一,建立专业规章。从联调联试开始,对既有机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学习、借鉴,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出台高铁机务安全防范、非正常情况处置、救援等专业规章制度。其二,规范并健全管理制度。以各路局高铁运行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科学的结合机务管理客观情况,机务部门初步出台机务安全管理、安全操作、鉴定考评、管理培训等管理制度。其三,广泛学习和收集相关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认真归纳和整理,结合本局特点,提取有效成分,推广应用,缩短积累时间,加快成长步伐。北京局、上海局、广铁公司在高铁方面起步早,有不少先进的管理和现场操作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可供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捷径未尝不是一条好路。

2、提升机务专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资源,绝不让问题闲置。其一,按照总公司机务信息化建设向“数字机务、智慧机务”的要求,围绕人、车、图三个要素,以EOAS、LKJ、LAIS系统数据远程实时下载统计分析,推进大数据应用,逐步建成一体化、集成化的机务高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分析、处置、追踪在途列车运行情况,并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安全信息进行重点通报和警示,提高风险过程控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实现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提前防范。其二,高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对高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对高铁安全风险的防控和安全规律的探索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决不能有任何盲目乐观情绪和麻痹松懈思想,必须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抓好高铁机务安全工作。其三,长期预想和思索高铁行车方面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各种场景的实际解决办法,还要对各种条件下的行车规章进行归纳提取,重点教育,突出实用和可操作性,将对在特殊情况下的行车安全起到指导性的关键作用。

3、多措并举强化培训

面向现场,突出实际,创新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其一,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动车模拟台和多媒体培训,将以往死板、单调的学习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直观的作业标准、应急处置办法等学习资料发放到动车组司机手中,帮助动车组司机形成理论知识及实作技能的经验积累;其二,牵扯高铁运行的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联劳协作,经常性的模拟各种非正常情况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活动,解决作业人员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三,严格落实高铁岗位退出机制,按照总公司“精兵强将上动车”的要求,综合考虑年龄结构、外在形象、心理素质等因素,选拔技术素质过硬、安全责任意识强的动车岗位作业人员,对不适应动车岗位的人员坚决调离,确保人员素质动态达标。

4、加强高铁文化建设

从历史上看,一个企业的生命三年靠运气,十年靠经营,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与“魂”。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创造,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习惯与传统的总和,其中“整体价值观”是核心,高铁文化的核心是高速度、高可靠、高品位,支撑它的是高科技、高素质、高标准。从硬件上保证、制度保证方面应该具备或正在完善提高,从软实力方面还需要铁路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就目前来看,首先要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做好高铁岗位作业人员价值观念的引导,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铁安全文化,推动高铁安全发展;二是要完善高铁岗位作业人员业绩考评机制,做好先进人物选树,发挥典型先进人物的带头引领作用,调动其他高铁岗位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找差距、明方向、赶先进、同扶携、共提高”的目的。

结束语:

和既有铁路相比,高铁在管理方式、维修设备、指挥调度、客运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不仅给全路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铁路各部门而言这是一场较大的变革。高铁机务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给予重视并在工作中切实落实,采取精细化管理,激励干部职工改变安全思想,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保障高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郭风东,李涛.高铁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1(09)

[2]陈婷婷.铁路企业班组管理建设性意见[J].科技创新导报. 2015(22)

[3]程学庆,王 睿,李 月,舒继承.基于蝴蝶结模型的高铁车站安全风险管理[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12)

[4]薛云龙,王睿智,管理.基于安全管理角度的石油化工码头事故原因分析[J].港口科技. 2015(11)

论文作者:陈德元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探索高铁机务安全管理论文_陈德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