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郭海滨

郭海滨

内蒙古通辽市科区医院 028000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骨科损伤控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骨科损伤控制;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多发骨折;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377-01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骨骼损伤在临床上难以进行处理,并且愈合恢复时间较长,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本文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骨科损伤控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0.56±10.27)岁。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1.28±11.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骨科损伤控制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

1.2.1 手术室治疗

当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地将其送入手术室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临床上的出血症状对其伤口进行清洗及止血等措施,稳定患者的状态,避免患者出现休克。创口清理处理完成后,采用支架对患者进行外固定。对于临床上出现动脉损失严重且伴有内脏损伤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腹处理;若在临床上伴有多发性骨折状况的患者,则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固定治疗[2]。

1.2.2 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当患者简单的手术室处理完成后便将其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复苏治疗,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复温治疗,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对于临床上存在酸中毒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积极地纠正患者的中毒症状,并且给予适当地呼吸辅助。

1.2.3 内固定治疗

最后将患者送回手术室,待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恢复平稳状况后,将患者四肢骨折位置进行内固定,并对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措施。

1.3 疗效判定

①优:患者分离移位的距离控制在4mm之内;②良:患者分离移位的距离控制在4-10mm之内;③一般:患者分离移位的距离在10-20mm之内;④差:患者分离移位的距离在大于20mm。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值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人体骨骼一旦出现损伤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及恢复,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对患者造成加大的生理痛楚[3]。因此临床上对骨骼类创伤患者的治疗不仅要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相应功能,也需要减少患者的疼痛。在处理患者伤口的过程中要全面地护理,从伤口处理、止血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来说,患者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以及内脏受损的状况,这些不良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骨科损伤控制在临床应用上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治疗的重点放在为患者止血、伤口处理以及维持患者生理机能上[4]。治疗的中后期则是为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并促进患者骨骼及伤口的恢复,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徐和松,郭菊花,徐友谊等.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3,09(25):237-237,238.

[2]张平.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16(33):91-91,92.

[3]马勇.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4):61-62.

[4]金超.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24):63-64,65.

论文作者:郭海滨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郭海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