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应用中的高效节能措施论文_陈哲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应用中的高效节能措施论文_陈哲

(保定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51)

摘要:我国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是五十年代初期引进了前苏联的设备技术,六十年代我国才有了自己制造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到七十年代有了改进型的新结构产品。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耗能高,输出功率低。采用新型高效节能措施对阳极供电主电路、栅极电路、震荡管及振荡槽路等进行改造,改造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大大降低,输出功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提高,维修费用降低,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了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振荡管:槽路电容器:高压硅整流:节能措施。

一、 现代高效节能型感应加热设备具备的特征

(一)要有适应多种工艺需求的机型,即要有多种功率档次和各种频率档次,要有多种线路形式供用户选用。

(二) 要使用高效节能的工业用电子管。

(三)阳极供电主电路要用高压硅整流器和调压装置。

(四) 槽路及隔直流电容器要用新型板式、筒式和高压云母电容器其耐压要高于二十千伏。

有了上述条件设备就调试容易,操作方便,故障率低,耗能低等性能,现代高效节能型加热设备的效率可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比原来设备高出很多,从经济效益上讲可提高一倍以上,但与发达国家先比仍存在一些差距,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需广大应用界和理论界的同仁一起努力。

二、 应用中的高效节能措施

高效节能是国家战略方针,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效途径。高频感应加热的应用,与其他加工手段相比用电容量大,其利用率只有25—45%,当前国家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视,电力部门把高频加热节能问题放到首要位置,提高效率对高效节能是一个综合指标,是由许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按照各主要因素性质分别对待,能达到这一综合指标是有意的。

三、设备的选用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对感应加热工作的成败,效率高低,能耗的大小,产品质量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 。高频设备自身的技术指标有功率、频率、线路结构及外围设施等区别,我们就要根据感应加热工作所需的功率、容量、频率档次、工艺加工对线路结构的要求进行选择,有几种技术指标的选择进行探讨。

四、关于功率的选择

感应加热设备所需要的功率,要看其被加工件的大小,单个加工时间的长短而定,也就是要按照工件所耗用高频电能的多少和加工速度来选择设备的功率档次。当前用于淬火、焊接、熔炼等设备从10KW—400KW等,设备标定功率是指振荡功率,不是工件上吸收的功率,而工件上能够得到的功率只有标定功率的40—70%,选用设备时要加以考虑。对于工件所需功率可以用下式计算,即在一秒钟的时间内使M公斤的材料温度升高T(℃)所需的功率:P′=4.186MCT(KW),式中的C是材料比热,金属的比热是随着温度的上升变化的特别铁磁材料更为显著。

五、 旧设备的节能改造

旧设备是指八十年代以前生产的部分设备,属于旧式设备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1)阳极供电采用闸流管整流调压。(2)所使用的电子管为广播发射电子管。(3)槽路和隔直电容器为罐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对这些旧设备进行改造和有必要。

(一)阳极供电系统的改造

用高压硅堆取代闸流管装置,在选用高压硅堆时要考虑耐压和电流,一般电压选20KV、100KW高频选30A电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KW高频设备选50A以上,以避免在重载下出现过载或短路时整流器才较安全,选用合适的高压硅整流桥,进行此部分的的节能技术改造,首先撤掉原机上的闸流管及灯丝变压器,将直流输出正极与阳极阻流圈和高压旁路电容器用半导体连接好。老式高频设备中绝大多数使用广播电子管,缺点是耗电多、效率低、寿命短、工作范围窄等,如:FU—890(10KW),FU—431S(30-60KW),FU—433S(100-200KW),FD—5S(400KW)等。以用的最多的FU—433S管为例,当阳极输出功率为88KW时,其阳极损耗和灯丝损耗之和为50KW左右,而高效节能电子管FD--911S阳极输出功率同为88KW时,其阳极损耗和灯丝损耗之和只有35KW,每天每台设备工作按10小时,每年按300个工作日计算,每台100KW设备仅计算电子管一项就节电4500度。我国对节能减排较紧张情况下,此项节能改造就显得较为重要。

(二)更换高效节能震荡管

旧型号的100KW和200KW高频加热设备,所使用的FU--433S电子管改造成FD—911S电子管,改造步骤要按阳极电容、栅极电路、阳极电路分别进行。详情叙述如下:这种管子的灯丝电压为12V--210A,灯丝稳压器可以利用。但应注意的是FD—911S电子管栅极引出端子的冷却方式可根据具体位置与灯丝端脚的冷却水路适当串联解决,并用一个直径200毫米轴流风机固定在距玻璃壳60厘米高处即可。栅极电路改造主要是栅压电阻,因为FD--911S电子管工作范围较宽,栅极偏压电阻在600—1000欧姆,范围内都能较好的工作,但在改造中还需要根据原机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具体方法是通过试车运行现场观察,如果发现删流太大,反馈调节范围变窄可以适当加大栅极偏压电阻,这时阳极导通角变小,整机效率会有所提高。应重视的是把栅偏压调高后看一下阳极电流会不会变小太多,如果阳流调不大效率虽高其输出功率会受到限制,如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调大栅偏压,而应该从降低反馈励磁电压入手。方法是改变第一槽路反馈分压电容:C1、C2为增减分压电容改变反馈量:RZ为增加防寄震部分:RS改变栅偏压调整电阻值:LT改变相关位置求得耦合匹配值。 三回路的一槽路等效电容是由C1、C2串联形成的C1和C2进行分压后给出反馈信号,C1、C2的比值范围为1:3—1:4适当改变比值可以调节反馈信号的强弱,但只能通过改变C2来实现,因为相比较C1的容量太小,变化C1将会引起一槽等效电容的大幅度变化,从而引起一槽的固有频率较大的变化,使整机性能变坏。槽路调好之后在整机振荡工作实验时,要注意一下反馈调节范围是否宽,耦合调节匹配效果是否明显,其标准是:在轻载和重载情况下都可以调整出理想的工作状态,即较大的输出功率和合理的阳流、栅流比值。例如在较重的负荷时阳极电压为12KV所对应的阳流可达10A左右,阳流、栅流比值应保持在7:1—10:1范围。原机为FU—433S震荡管,换成FD—911S节能管时改造就繁琐一些,首先是FU--433S管子的灯丝电压为33V/210A,而FD—911S的灯丝电压为12V/210A,原来的灯丝稳压器就不能直接应用了,根据经验可以将稳压器的次级线圈II1、II2并联起来,将补偿线圈K1、K2串联,然后再将次级与补偿线圈反向串联。这样的改造不破坏原来的稳压器,只是把端子改接一下就可以了。

(三)振荡槽路更换新型电容器

更换新型电容器是指振荡槽路阳极隔直,高压旁路电容器、过去使用的电容器耐压低、无功容量小、拆卸不方便、特别是耗能严重,经常出现击穿、放电等现象。新型的高功率瓷介电容具有耐压高、无功容量小、损耗小、散热好的特点,解决了上述缺点。槽路电容器的无功容量设计要求是设备振荡功率的二十倍,在重负荷下连续运行焊管高频加热设备,因为使用条件苛刻,槽路电容器一定要用CCG系列板式电容,为确保运行可靠可以两只串联后再并联成电容器组。隔直电容器要选用高压云母电容器,其耐压在三十千伏以上,采用上述配置能确保连续重载下工作的高频设备是必要的。

结语:设备经过优化改造所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输出功率提高,运行稳定可靠,加工范围扩大,产品质量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提高,设备维修费用降低,高效节能,使企业生产综合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素荣.基于DSP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系统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4,03.

[2]军伟,陈辉明,钱昊.负载串联谐振逆变器的逆变控制策略[J].电源技术应用,2015:02,14—16.

论文作者:陈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应用中的高效节能措施论文_陈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