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轿车市场细分及发展预测研究

中国轿车市场细分及发展预测研究

崔劲维[1]2004年在《中国轿车市场细分及发展预测研究》文中指出美国着名市场学家Stan Rapp和Tom Collins指出,从市场营销的发展来看,20世纪60年代是大众营销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便进入了市场细分时代,任何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因此市场细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营销工作的基础。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市场的销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私车消费成为拉动轿车需求增长的强劲动力。我国轿车在汽车销量中的比重开始超过载货汽车和客车,到2002年底,轿车、货车、客车叁者的销量之比已经接近35∶33∶32,表明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预示着我国私车消费新时代的来临。但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汽车产品的关税逐步下调,汽车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会越来越高,汽车市场也必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 因此,如何对汽车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怎样有效的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是汽车厂商十分关心的课题,本文便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探索汽车市场细分的标准、方法,进而探讨市场预测的方法和模型,并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汽车生产者、汽车市场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由于国外轿车市场发展的历史很长,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是国外有了一套市场细分的理论和方法。在市场细分方面,国际上通常采用底盘、发动机排量、功率、车厢内空间等综合因素划分出轿车级别。近年来,国内轿车市场发展迅猛,轿车企业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对国内轿车市场的现状、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之后,本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轿车市场的细分还没有独特的、切合国情需要的方法。因此,提出了以轴距为主要指标,兼顾价格因素对轿车市场进行细分的方法,把轿车市场分成微型轿车市场、小型轿车市场、紧凑型轿车市场、中型轿车市场、中大型轿车市场、豪华型市场等6大类。 市场细分更好的把握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只有市场细分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市场规模进行预测,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因此,本研究在对市场预测的方法、技术和模型进行了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并根据市场预测的理论和方法,收集汽车市场的历史数据,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对国内汽车市场的规模进行了预测,并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市场预测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本研究采用四种模型,即指数平滑模型、弹性系数模型、趋势推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四种模型的优缺点,将四种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对2004年轿车市场的各种车型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即2(X)4年轿车市场各车型总体的需求量为264.05(万辆),微型轿车的需求量为18.26(万辆),小型轿车的需求量为70.69(万辆),紧凑型轿车的需求量为121.68(万辆),中型轿车的需求量为67.08(万辆),大中型轿车的需求量为12.23(万辆),豪华型轿车的需求量为76.19(万辆),可以看出我国轿车市场的需求量仍然呈上升趋势,稳步增长。 根据商务部预计2(X阵年全国轿车产量达到260万辆,比2003年增长26%左右,本文的预测结果非常接近,说明和市场有一定的吻合度。但是,一方面,由于轿车市场的需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民生产总值 (GDP)、第叁产业占GDP的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年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保费、轿车本身、制造商、销售商、潜在顾客、周边环境、相关产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轿车市场真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所以历史数据积累相对较少,而一些模型的应用要求数据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文的一大难点。另外可以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罗nee)数据的搜集是本方法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方法应用到需求量的预测中,使本研究还有一些方面留待以后加以改善。 中国轿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我国的轿车工业要走集团化生产道路,发展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形成独立自主开发能力,不断推出技术密集、高水平的新产品,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实力。

罗延发[2]2007年在《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研究》文中认为汽车产品是一种具有典型差异化特点的产品。在差异化特点明显的产品市场研究中,如果忽视产品的异质性,那么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很不可靠。然而,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现有研究,绝大多数都建立在产品同质性的假设基础之上。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市场研究,通常是基于特征空间的研究,它区别于传统的基于产品空间的市场研究。采用特征空间的市场需求分析,往往需要应用离散选择模型。早期的离散选择模型被用于市场研究时,存在着诸如ⅡA或先验的消费者选择次序等固有缺陷,而在最近十几年内被逐步完善起来的随机系数logit模型,能很好地克服多项式logit模型和嵌套多项式logit模型等早期模型的固有缺陷,因而特别适于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市场研究。此外,在现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中,份额最高、发展速度最快并且最具增长潜力的子市场是中国家庭轿车市场。为此,论文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从产品差异化的视角对中国家庭轿车市场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的重要主题的考察,并考虑到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研究的相关主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层次性,论文确定了研究主题。论文首先呈现了一个较完整的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汽车市场研究框架,然后通过构建不同的消费者选择模型,研究了主要产品品牌间的竞争格局,模拟了未来10年内的需求状况,并评估了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论文应用815份消费者家庭调查数据和公开数据,针对占有中国家庭轿车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17个主要产品品牌,采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为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的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或轿车级别的选择建模。消费者选择研究分别散布于第4、5、6叁章。论文根据针对各研究主题的不同研究目的,分别构建了不同的消费者选择模型。如果仅从轿车产品属性看,研究发现,轿车产品在油耗、车型尺寸、加速性能、品牌原产地、后备箱空间等产品属性和价格上的差异,将影响到消费者对各主要产品品牌的选择;而轿车产品在油耗、车型尺寸、内部宽度等产品属性和价格上的差异,将影响到消费者对各轿车排量级别的选择。中国家庭轿车市场上主要产品品牌间的竞争格局分析构成了第4章的主体。根据消费者家庭及其户主的特定社会人口统计特征,论文的研究将各主要产品品牌归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通过对与产品属性相关的自身需求弹性的计算,论文分析了特定产品属性的改善为各品牌所带来的需求效应,从而预测出各制造商运用非价格竞争策略的效果;通过对自价格弹性和半弹性的计算,论文预测出各制造商运用价格竞争策略的效果;通过对交叉价格弹性和半弹性的计算,论文明确了各主要产品品牌的竞争对手,并考察了制造商品牌的内部竞争现象。中国家庭轿车市场未来10年的需求模拟构成了第5章的主体。在给定的基准情景输入条件下,研究发现,在未来10年内,中国家庭轿车市场上的较低排量和中等排量轿车的相对需求比重将持续下降,较高排量轿车的相对需求比重则将持续上升。家庭年总收入增长与收入差距状况对需求结构弹性模拟结果都具有很高的敏感度。此外,论文对节能环保导向的轿车产品开发和使用的激励政策的考察结果表明,政府的资助行为对市场具有很强的引导力量。研究还发现,仅仅依赖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市场朝产品小型化方向发展的目标,有必要考虑对大尺寸车型征收高额制造税或消费税。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效应研究构成了第6章的主体。在假设条件下,研究发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推行,在短期内将导致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的单车油耗大约下降3.72%;假定潜在消费者家庭未来的年度收入增长率为5-7%,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推行,将导致10-20年后市场单车油耗大约下降2.47-2.97%。此外,论文的研究还发现,从长期看,征收燃油税并不能必然地降低消费者对家庭轿车的使用。从文献检索检索结果来看,在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市场研究领域内,国内研究还非常稀少。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国内率先从产品差异化的视角开展了系统的汽车市场研究,并研究了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领域内目前尚未被充分关注的主题,从而弥补了市场研究的不足。在国内市场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研究都建立在产品同质性的假设基础之上,并且是基于产品空间的研究。囿于研究的假设和视角,它们很难深入研究中国汽车市场的某些重要主题,如汽车制造商实施非价格竞争策略和价格竞争策略的效果、汽车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状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效应等。论文从产品差异化的视角并采用特征空间模型,在这些研究内容上取得了一些进展。(2)论文采用非集计需求建模方法,并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对汽车市场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构建不同的消费者选择模型,从而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国内研究中,采用非集计需求建模方法的为数不多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交通行为研究领域,而只有少量的研究针对产品市场;并且,在应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领域,笔者还没有检索到已发表的国内研究成果;另外,国外的同类研究在为消费者选择建模时,往往没有清晰地描述出其基本的建模思路。作为一项探索性的研究,论文还存在诸多的局限与不足。对部分数据的测量、抽样过程中的随机化,以及研究结论在其他市场研究领域中的推广,都还有待于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王晓玲[3]2006年在《XX汽车企业进入多用途轿车市场的产品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支撑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从国内市场竞争到国际市场竞争的深刻变革。主宰产品生杀大权的是市场和顾客需求,因此,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定位成为WTO环境下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然而,怎样去识别市场机会?怎样去做竞争对手分析?怎样去把握未来顾客的需求?怎样从众多的顾客需求中聚类出目标客户群?再从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及偏好中定义出新产品的功能技术特性?对生成的新产品概念如何选择和验证?这些有关市场机会识别、新产品定位及评价的战略策划问题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是一个必须回答但又很难准确回答的关键性决策问题。 本论文以国内某大型国有汽车生产企业为背景,结合该公司进入MPV市场的产品定位研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面向国内汽车企业的新产品定位阶段产品定位实施框架,为新产品的概念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依据。整个框架基于“比较优势导向”的研究模型,包括:市场环境与市场机会识别、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消费者研究及产品定位、保障措施等模块。 论文在市场环境与市场机会识别部分通过整个MPV市场的环境及驱动因素分析,预测整个MPV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出市场发展的机会点;同时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进行SWOT分析,寻找公司进入MPV市场的初步机会点。 论文在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模块分析并确定了MPV市场的细分标准,并结合内、外部竞争模型,引入“市场吸引力——内部竞争优势”分析矩阵和“动态战略模型”,作为市场选择的基本手段,做出公司进入MPV市场的目标市场的选择决策。 论文在目标消费者研究模块,首先将目标市场的用户进一步细分,寻找到公司的目标核心用户群,通过对核心用户群的消费行为、需求偏好分析,运用“消费者知觉分析图”、“重要度-满意度”分析矩阵等将发散的模糊的顾客需求转化为了收敛的具体的参考结论。 产品定位是整个论文的结论部分,通过其他部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目标消费者研究,最终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将产品定位图形化,最终将作为新品策划工作的输入,指导开发出具竞争力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品。

周燕钢[4]2007年在《成都轿车经销商市场营销战略分析》文中提出面对进入21世纪初快速发展的成都轿车市场,面对高高在上的厂商和日渐成熟的消费者,从疯狂中冷静下来的轿车经销商已经感受到机会背后的巨大竞争压力以及未来可能的新挑战。游走在上游厂家和下游消费者之间的经销商们必须作出应对,作好准备。文章总结了成都轿车市场的现状和特点,研究了成都轿车经销商的现状和面临的竞争形式。并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成都轿车经销商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通过经销商内部环境分析,指出了经销商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成都轿车市场进行了细分,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未来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将目标锁定在家庭年收入3~15万的个体经营者和工薪阶层,并展开营销攻势。文章也重点指出,经销商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营销策略上有作为。例如实施顾客满意度CS策略,加强服务理念。重新审视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改进并完善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同时采用整合传播方式,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树立自身品牌,扩大市场需求,做大市场蛋糕。

钱银涛[5]2008年在《MPV轿车市场的STP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支撑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从国内市场竞争到国际市场竞争的深刻变革。市场和顾客需求决定了新产品的开发,因此,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定位成为WTO环境下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如何去识别市场机会、做竞争对手分析、把握未来顾客的需求、从众多的顾客需求中聚类出目标客户群、再从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及偏好中定义出新产品的功能技术特性、对生成的新产品概念如何选择和验证。这些有关市场机会识别、新产品定位及评价的战略策划问题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是一个必须回答但又很难准确回答的关键性决策问题。本文以国内某大型国有汽车生产企业为背景,结合该公司进入MPV市场的STP策略研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面向国内汽车企业的新产品定位阶段产品定位实施框架,为新产品的概念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依据。整个框架基于“比较优势导向”的研究模型,包括:市场环境与市场机会识别、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消费者研究及产品定位、保障措施等模块。在市场环境与市场机会识别部分通过整个MPV市场的环境及驱动因素分析,预测整个MPV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出市场发展的机会点;同时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进行SWOT分析,寻找公司进入MPV市场的初步机会点。在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模块分析并确定了MPV市场的细分标准,并结合内、外部竞争模型,引入“市场吸引力--内部竞争”分析矩阵和“动态战略模型”,作为市场选择的基本手段,做出公司进入MPV市场的目标市场的选择决策。在目标消费者研究模块,首先将目标市场的用户进一步细分,寻找到公司的目标核心用户群,通过对核心用户群的消费行为、需求偏好分析,运用“消费者知觉分析图”、“重要度-满意度”分析矩阵等将发散的模糊的顾客需求转化为了收敛的具体的参考结论。产品定位部分,通过其他部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目标消费者研究,最终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将产品定位图形化,最终将作为新品策划工作的输入,指导开发出具竞争力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品。同时,本文也提出了某汽车企业进入MPV轿车市场的STP策略的相关保障措施。

杨颖[6]2003年在《联合分析在营销调研应用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联合分析方法作为市场营销研究中的一种十分广泛使用的方法,非常胜任于估测消费者对一些能够详细定义的某种产品或服务(如产品、品牌、商店等)的相对重要性和属性水平的效用的评价。虽然联合分析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流行,但在我国,由于市场营销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因而联合分析还鲜为人知。本文在此介绍联合分析方法,进而讨论联合分析方法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最后以上海通用汽车赛欧轿车市场的联合分析案例来说明联合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共分为叁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联合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联合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基本概念;随后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介绍联合分析方法应用的基本步骤;最后介绍了正交实验设计。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国外对联合分析在应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研究。联合分析在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在这主要涉及了偏好模型的选择;搜集数据的方法;全轮廓方法构建刺激组;联合分析的软件化过程。 第叁章为实证分析部分,为了了解消费者对赛欧轿车的各属性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的定位市场。本文在这一部分利用联合分析方法作了上海通用汽车赛欧轿车市场案例研究。主要做了群体及个体的效用值和属性相对重要性分析;市场细分及市场占有率分析,和价格变动分析;最后提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古涛[7]2005年在《中国轿车产品市场细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轿车市场营销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跳出市场竞争的同质化和价格战陷阱,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品牌定位,实行STP即目标市场营销。而市场细分是实现这一营销战略的第一步。本文重点研究轿车市场的细分问题,为实行轿车产品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提供基础。过去,中国轿车企业习惯于根据轿车排量对市场做粗略的划分。笔者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和轿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轿车市场的消费需求日益分化,消费多样性和个性化日趋明显,轿车营销必须有新的视角。只有多方位对轿车市场进行细分,才能全面深入了解目标消费群的真实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在目标市场上树立本企业产品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根据中国轿车市场的特点,本文采用轿车排量、轿车结构和消费者性别叁个细分变量对中国轿车市场进行了细分尝试。

谢永昭[8]2006年在《HC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入世给中国高档轿车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外汽车厂家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生产高档豪华轿车,使高档轿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HC公司的营销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定价不慎,在广告创意、广告词上给人的印象平平,攻关乏力,定位模糊,营销网络还不是很完善等等。 本文首先分析汽车行业的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分别从市场需求、用户和竞争对手等方面对高档轿车进行市场分析,为提出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第二分析HC公司的营销现状。分别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分销策略四方面进行分析,总结HC公司营销工作存在的不足,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营销策略打下基础。第叁为HC公司提出营销策略。对高档轿车进行市场细分,确定HC轿车目标市场,并据此提出适合产品特点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分销策略。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HC汽车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营销状况,找出营销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并以此指导实践,为汽车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王卿[9]2008年在《基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轿车市场细分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其中以轿车市场最为突出。随着中国轿车市场的增长和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内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积极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而轿车消费主体也由团体转变为私人,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新的车型和品牌层出不穷,车市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同时厂商也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又导致了汽车营销的革新和发展,反映到轿车市场细分上,轿车厂商开始关注应用心理变量来细分市场。私人消费者由于在生活经历和先天特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消费者生活方式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进而导致购车行为的不一致。本文试图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研究轿车市场细分和轿车消费行为。首先,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与轿车消费行为研究关系模型;其次,本文通过实证归纳了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八个维度,并依据生活方式维度划分了四类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群体;再次,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群体在人口统计变量和轿车消费行为变量上的差异,验证了研究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本文根据细分的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群体和验证的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与轿车消费行为的相关性,结合轿车市场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营销建议。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归纳和逻辑演绎的思维方法。前者用于对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与轿车消费行为关系模型的归纳;后者用于实证研究,通过对轿车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来论证基于理论归纳而提出的相关假设。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证的基础上,对我国轿车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归纳了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测量模式(即生活方式维度)。2、在实证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生活方式对我国轿车市场进行了细分,弥补了我国大陆基于生活方式针对轿车行业细分的空白。3、在实证的基础上,检验了不同轿车消费者生活方式群体上的人口统计变量、消费行为变量差异,验证了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相关性。4、在营销建议中,依据划分的生活方式细分市场和验证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相关性对各细分市场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包一卉[10]2008年在《基于分众营销的企业广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广告自二十多年前兴起以后,便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近年来广告规模已经在全球广告市场名列前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益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以及不断分化的社会阶层,让大众传播效率越来越低,迫使传媒界努力寻求能与受众进行深度沟通的方式,分众传播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营销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企业感觉消费者的各种生活形态、需求变化越来越难把握,投入各种传统媒体的广告效率也越来越低,于是分众传播被创造性地应用到营销界,产生了分众营销的概念。分众营销广告策略是决定分众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将分众传播理论与企业的广告策略结合起来,探讨如何细分及定位目标市场,把品牌宣传及广告投放指向目标及潜在消费群体,把策略和操作规程都变得有针对性,避免企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主要研究如何在分众营销的框架指导下制定广告策略的问题。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首先,对本课题条件下广告研究背景作了简要分析,然后对企业广告的一般理论、分众及营销理论以及其他涉及分众传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发展态势两方面的陈述介绍了我国广告市场的现状,说明了我国企业已具备利用广告进行分众营销的条件和环境;论文第叁部分针对企业分众营销广告策略的应用现状,从环境、条件、观念、操作等层面上分析了企业广告策略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广告主如何立足于分众营销,在新媒体辈出、受众特征复杂的环境下实行广告策略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部分策略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 中国轿车市场细分及发展预测研究[D]. 崔劲维. 吉林大学. 2004

[2]. 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研究[D]. 罗延发. 浙江大学. 2007

[3]. XX汽车企业进入多用途轿车市场的产品定位研究[D]. 王晓玲. 重庆大学. 2006

[4]. 成都轿车经销商市场营销战略分析[D]. 周燕钢.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5]. MPV轿车市场的STP策略研究[D]. 钱银涛.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6]. 联合分析在营销调研应用中的研究[D]. 杨颖.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7]. 中国轿车产品市场细分问题研究[D]. 古涛. 吉林大学. 2005

[8]. HC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谢永昭. 西北大学. 2006

[9]. 基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轿车市场细分研究[D]. 王卿. 浙江工商大学. 2008

[10]. 基于分众营销的企业广告策略研究[D]. 包一卉. 广东工业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中国轿车市场细分及发展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