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文

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汪广丰

一、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概况

意大利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文明古国,是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国家。打开任何一本讲述西方建筑和城市历史的书,意大利的建筑都占据着相当多的篇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意大利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仅登记过的最珍贵的文物就有300 多万件。意大利共有54 处世界遗产,数量为全球之首,其中世界文化遗产有49 处,有约3500 家公立和私立博物馆、10 万多座教堂、2 万多个历史文化中心、4.5 万座城堡和花园、5 万余座历史建筑和超过2000 处考古遗址。古老的建筑、优美的雕塑,各式各样的艺术珍品遍布全国各地,是意大利人民的宝贵财富,也为意大利带来滚滚财源。几乎每一座意大利城市和村庄,都是一座博物馆。庄重的中世纪教堂,华丽的文艺复兴城堡,大气的拜占庭广场,唯美的巴洛克喷泉,气势恢宏的各类建筑、精美绝伦的壁画、历经千年的古迹、古罗马时代宏伟建筑的遗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随处可见,一根圆柱,一段残壁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

二、严格的法律制度

1820 年,红衣主教巴尔托罗梅奥·巴卡在罗马颁布了第一部关于保护古物和挖掘工作的法令。1909 年,统一的意大利颁布了第364 号法令,对历史、艺术、建筑作品的保护进行了规范。这部法令第一次提出了“物质或非物质历史、建筑、艺术遗产”的概念,并且明确规定这些遗产不能被转让。1948 年,意大利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写入了宪法。意《宪法》第9 条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意大利政府认为,文化遗产是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定为长期国策,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法律体系及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1939 年法律规定:在意大利发现的出土文物,不管谁发现的,都属于国家所有。在这里土地可以私有,但地下的文物均属国家财产。意大利《文化和自然遗产法》规定:未经有关部门的批准,禁止对在考古、历史和人类研究等领域有价值的文物,进行任何形式的拆除、改造或修复。在意大利境内发现的所有出土文物都归国家所有。对于发现和报告文物的个人和团体,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金额一般是所报文物价值的10%。在意大利,法律规定,不允许私挖文物,对私人收藏的文物,不经批准,也不能转让和出卖,经批准的也要卖给国家博物馆或意大利人。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建筑物,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拆毁与改建,装修内部也须经文物部门派人检查、鉴定和批准。旧市区除非经特批,原则上不再增加新建筑。规模稍大的城市都圈出古城区,限制车辆进入;市中心的著名咖啡店以不变的面貌存在了数百年。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文物,工程就会立刻停工,交由文物保护部门先行发掘和抢救,再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工程图纸或是取消工程项目。1982 年佛罗伦萨实施了古建筑历史园林保护宪章《佛罗伦萨宪章》。

三、严密的管理体系

意大利分为20 个区、98 个省、8099 个市镇,实行的是中央、大区、省、市四级国家管理体制。历史上,意大利经历了几次长期分裂,这造成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遗产传统,也直接导致了意大利的文化遗产收藏和保管分散,许多珍贵的收藏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大区、省和自治区)、私人、大学、机构,并最终决定了意大利存在显著的分散管理模式特征。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宏观规划,具体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均由大区议会负责。大区拥有地方自治权能,可以建议对宪法做某些修改,向议会提出法律建议,包括制定独立的城市规划法、文物古迹保护的地方立法、拥有制定景观规划的权力、拥有城市与古迹管理权等。意大利的省是大区的派出机构,执行大区的法律规定,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经费方面,由中央分块切给大区政府,大区政府再分配给省、自治区政府。

意大利文化遗产部下属的研究中心是意大利中央政府决策的重要助手。其中,国家编目中心是重要的核心。一切与文化遗产登录、编目工作相关的规划、标准、计划项目及参与活动均由国家编目中心负责。国家编目中心的编制及管理根据字母分类。这一分类标准在各大区严格实施,不得改变。意大利遗产管理采用的是分中心的大区模式,国家编目中心制定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大区政府,大区进一步要求各省专门组建一个文化遗产的登记委员会,负责文化遗产登记,并提供照片、图表、文字的登记基础资料。由于文化遗产的数量浩瀚和管理上的分散,国家编目中心目前仅完成各大区已知信息的15%左右。如意大利首都罗马所在地的拉奇奥地区,虽然是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重镇,但历史中心区尚未完成编目。从2005 年起,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开始推行新的数字化管理规范,大区层面的遗产数字化登记管理与国家编目中心进行联网,便于面向公众更广泛、便捷地开放文化遗产信息。目前,有关工作已扩展到利用录音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口传历史进行记录,并逐步建立分类和管理标准。

意大利遗产管理中设立的文物监督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纽带。文物监督人隶属文化遗产部直接领导的建筑历史环境监督局,分为建筑与环境、考古、艺术和历史遗产、当代艺术四大分支,人员通过文化遗产部的考试,并接受中央政府的垂直领导,代表中央政府派驻各地,履行政府的相关法令,其工资由中央政府统一核发。文化遗产部管理人员不到100 人,但有4.5 万名相关科研人员,其中有超过2 万的文物监督人,直接派往地方政府,代表中央政府指导地方的保护工作,使文化遗产得以正确地保护、修复和使用。文物监督人拥有国家赋予的财政和业务方面的自主权,每年向国家建议所负责地区的大小修缮项目名录;任何文化遗产的改变首先要得到文物监督人的同意,文物监督人直接干预权力很大,对地方政府的开发与保护预案进行审核,有法律规定的执法权,有权阻止地方政府、私人的任何不适当开发行为,对个人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有直接处罚权,而不需要层层报批。除地区性的文物负责人外,意大利的某些重要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也有文物负责人的垂直领导制度,他们是特殊的文物监督人,如佛罗伦萨的石匠学院、东方艺术博物馆等5 家国家级的专项展览馆同样设立了文物负责人。大区可以设立一个经验丰富的总文物监督人,西耶纳、罗马、庞贝等古迹众多的古城也可独立设立文物总监督人,其下属是一个协作团队。文物监督人通常拥有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考古学家等职业背景,在该领域颇富权威性,具有代为政府处理复杂问题、提供咨询、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保护方针政策的能力。

四、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意大利政府从1994 年开始建立“领养人”的制度,即政府在掌握其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的条件下,让渡部分博物馆、古迹和遗址等文化遗产使用权和有限的改造权给民间资本,并由领养人负责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针对一些已成为著名旅游场所、专供游人参观的古建筑,意大利则通过多重渠道筹集资金和力量,把古建筑看做“孩子”,启动了“领养人”模式。“领养人”制度实际指政府通过招标把古建筑的一部分服务或者使用权租给私人企业。政府从他们的收入中抽取一部分提成,同时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古建筑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并对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开放文物修复工作。作为“领养人”,可以使用古建筑一部分场所,用作旅游咨询中心、书店、纪念品售卖点、咖啡厅和餐厅等,也可以用作举办文化展览等活动的场所,抑或承包售票、存包、保洁、秩序维护等服务。领养不意味着管理全盘外包。国家仍然掌握古建筑的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其重要的人事任免、票价、开放时间也由国家决定。如果领养企业投标时的计划存在缺陷或者太肤浅,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比如企业中途倒闭会造成维护“空窗期”,从而对古建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政府对领养文物设定严格的审核条件。2002 年,意大利文化部又主导成立了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交易所,将需要修复的文物古迹,以及其所需资金数额进行公示,规范了“领养人”制度。

意大利具有在考古学、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完善的高等教育。博洛尼亚大学、罗马大学、都灵大学等多个高等院校,都为文化交流、文物保护和修复培养了大批精兵强将。意大利文物修复被划分在文化遗产大类下。作为意大利大学专业中的瑰宝,文物修复并不是一个相对容易学习的专业。目前该专业多数为本硕连读专业,其中以博洛尼亚大学的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专业最为知名。罗马的文物修复学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性文物修复中心之一。主要任务是:对文物古迹进行检查并组织修复工作,研究保护文物的方法,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同时还要培养整修文物的人才。文物工作者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抢救了无数件处于危险状态的艺术杰作,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尊敬和信任。文物古迹整修工作要求有很高的技术,特别是对古画、雕刻和青铜器的整修在技术上要求更高。对古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去掉文物上的灰尘和污垢,然后对细小的损坏处予以修补,对于那些损坏面积较大或缺胳膊少腿的决不进行维修,而是尽量维护文物被发现时的原貌,而不是重修或重建。这个学院共有学生100 多名,学院每年仅招收20 个学员,但报考的人员约500 至700 人。条件是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8 至35 岁之间。进入该校需经严格的口试和笔试,内容包括美术、实践经验和古希腊、古罗马和意大利的艺术史。录取后,学员按专业分别由专家带领上课和实习。学习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和现代艺术史、修复技术、化学、物理、自然科学、绘画和雕刻技术。学习内容之广泛是为了他们未来能顺利找到好的工作岗位。学员一半上理论课,另一半跟随老师去修复文物现场实习。学生的实践课专业性较强,有的专学修复壁画,有的则专学修复纸画、雕塑、石雕等。在实验室一般1 名老师带领4 个学生,老师先给他们讲述如何修复,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类似外科医生,必须上实践课。学制为3 年,学员毕业后,成绩优异者获修复师证书,成绩较差者获修复工证书。如想进国家文物机关工作,还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意大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以及国家博物馆的门票价格,均由文化部下属的文化遗产部统一制定。门票收入占国民人均收入近1%,所有门票收入上交国库。目前在意大利的博物馆及历史景点中,只有罗马的斗兽场、那不勒斯的庞贝古城和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博物馆三个景点是盈利,其他景点都要靠国家财政拨款保证运营。

设计多项选择问卷时,要特别注意备选项的设置,内省法恐不可靠,还是要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备选项的可能来源有:通过表达性问卷所引发的言语行为;口语交际(自然语料或引发语料);对理解性问卷的开放式回答等。

意大利的文物古迹一直由国家负责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也主要由政府负担。意大利政府每年用于文物保护方面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1%,约20 亿欧元左右。再加上各大区、市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拨款,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提供的援助,意大利每年都有大笔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政府从发行的部分彩票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增拨资金,意大利在1996 年通过法律规定,将彩票收入的8‰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每年约有1.5 亿欧元。如意大利乐透彩票每周三增加开奖一次,利用总收入的1%每3 年执行一项修复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计划,包括资助修复并重新开放了罗马的维托里安诺博物馆、乌菲斯美术馆的扩建、策划意大利“文化遗产周”活动和资助重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等。

4.诚信经营。不断规范财务制度,维持良好的征信记录,定期披露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和公司股权变动情况,增进信息对称,争取金融机构的更大投入和长久支持。

政府发挥私人及企业在文物修复和利用方面的作用,在税收政策上对投资修复文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其赞助文物保护项目。2000 年,意大利颁布的《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规定企业投入文化资源产业的资金一律不计入企业应缴税款的收入基数;2004 年,意大利颁布的《文化遗产与景观法典》明确取消文化遗产继承税,免除文物修复材料增值税;为了吸引民间资本,意大利实行“艺术津贴”制度,规定所有捐助文物修复的企业可以获得税费津贴,政府还在捐助后3 年内以退税形式返还捐助金额的65%。推出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给予捐助者特定财政优惠,疏解困扰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难题,为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吸引更多投资,降低公共经费削减带来的不良影响,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高民间资本介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积极性,改善意大利的旅游接待条件,优化意大利旅游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除了这种日常维护模式外,意大利采取企业或个人赞助或捐助的方式来资助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修复工程,而“回报”企业的是广告效应或形象提升。罗马“许愿池”修复工程由奢侈品企业芬迪公司出资218 万欧元(约为1800 万元人民币)捐助。修复期间许愿池周边用透明玻璃围起,一些玻璃上印有“感谢捐助修复的芬迪公司”字样。对于赞助修复的企业,通常会在修复现场的挡板上留下广告空间,用来印企业标识。威尼斯叹息桥在修复期间全部用挡板遮盖,挡板以叹息桥照片作背景,上面印有意大利时尚巨头阿玛尼的标识。一些捐助修复的企业或机构不要求在修复现场“留名”,但政府会在新闻发布会中向媒体告知捐助企业或机构名称,并要求媒体发布这些信息。罗马斗兽场修复项目,耗资2500 万欧元,是在鞋业大亨托德斯集团的资助下开工的。西班牙广场“破船喷泉”得到了著名珠宝公司宝格丽集团的修复资金预计约150 万欧元。位于米兰圣玛丽亚教堂里的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最后一次修复就是由意大利奥利维蒂计算机公司赞助的。

全科医学是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连续的、综合的、预防的、基层保健的一门学科,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经济 、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在BIM模型构建中施工人员还应对各数据信息分离处理,并对数据加以分析,确保系统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BIM建模还可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对施工项目管理权限充分明确,促进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除了在意大利境内筹集资金,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向国际社会筹资,与国际基金会等合作,获取文物修复的捐助款。公营和私营部门也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框架依法获得援助。有些企业和个人也设立了文物保护基金。

五、优秀的文物修复人才

分析两图得到皖河泥沙特征:第一,径流量与含沙量波动呈正相关,月峰值同时出现;第二,上游支流潜水含沙量大于干流皖河;第三,1995年后,石牌站和潜山站年平均含沙量波动区间显著下降。

从1994 年起,意大利部分博物馆、古迹、遗址等逐步从国家交由私人资本管理。但国家仍掌握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其重要人事任免、票价、开放时间也由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决定。租让时间根据文化遗产的重要程度确定,但不能超过99 年。私人资本的介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有社会各方参加的基金会。二是私营企业联合体。

六、保护古域 另建新城

如今,罗马新城与古城分开的做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城市为保护古建筑而效仿的模板,也成为解决现代文明与古代传统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保护罗马古城,1939 年,意大利政府开始在罗马古城南部另辟一座新城,让其承担现代城市功能。罗马人称其为“新罗马”。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罗马仅拥有两条半地铁线,原本计划2015 年竣工的地铁C 线,竣工时间一拖再拖到2025 年左右,被称为欧洲“工期最长、造价最高”的地铁线路。耗时耗力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地下文物。米兰4 号线地铁地下施工作业挖掘隧道时,意外发现古罗马帝国副帝马克西米安的陵园,工程即刻叫停。在意大利8000 多个市镇中,法定历史中心区就有900 个,意大利拥有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众多历史名城。为了保护这些古城的历史风貌不被现代化建设所破坏,政府在这些城市中划出专门的历史中心区,规定中心区内所有建筑物的外部结构管理权属于国家。房产开发商、居民和商店经营者,只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内部使用权,而不能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改造。佛罗伦萨的古城区保护范围日趋扩大,旅游大巴必须停在外围停车场,只能通过步行进入市区。

七、整体性保护

意大利博洛尼亚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也称“整体性保护”)。所谓的“整体性保护”就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要保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它留下的不只是古建筑的躯壳,更是要让古建筑“活着”,充满着生命的迹象。

2010 年,意大利不少地区阴雨连绵,雨水浸泡导致庞贝古城内的一些建筑墙体坍塌,这不仅在意大利引起强烈反响,也引来世人的极大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派出专家实地考察,以便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做出评估。2010 年11 月6 日,庞贝古城里当年角斗士训练营地中放置器械的房屋遗址发生坍塌。意大利人一直以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文物资源而自豪,特别是意大利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意大利,庞贝古城更被视为古罗马文明的典型杰作。但是,正是备受保护的庞贝古城文物偏偏严重受损,难怪坍塌发生后,意总统纳波利塔诺称这是“意大利的耻辱”。2010 年11 月30 日,“道德者之家”别墅区附近又有两处墙体坍塌。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处坍塌的墙体上均没有任何艺术品或壁画,其中一处墙体是在二战中受轰炸后修复重建的。庞贝古城墙体接二连三地发生倒塌,引来人们对政府文物保护工作的质疑。当地媒体认为,投入不足是造成文物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活化利用

最好的保护是利用,意大利不少古建筑仍作为办公场所或住宅使用。合理利用在意大利也被视为保护的渠道之一,不少古建筑仍作为办公场所或住宅使用。总统府奎里纳莱宫和总理府基吉宫都始建于16 世纪。维罗纳市中心的阿雷纳露天剧场值得一提。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维罗纳歌剧院阿雷纳露天剧场至尽保存完好,能容纳2.5 万名观众,每年举行维罗纳歌剧节。走在市中心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住宅楼前保留着当年的拉丁文招牌。这些古建筑保持着数千年前的面貌,毫不掩饰各自的时代特征,而内部早已翻新、加固,以适应现代居住办公需要。然而,使用老楼远比搬进新楼麻烦得多,因为需要遵守堪称苛刻的文物保护规定,如必须承担阶段性维护工作,翻新时连窗户颜色、材质都不能变动。这些建筑早年大多作为市政办公场所,楼梯专供骑着马匹的官员出入,按照马匹的步伐长度设计,一直没有改动过。

意大利文化部接管那不勒斯吉罗拉米尼综合建筑群,并投入1000 万欧元帮助保护这处饱经风霜的历史古迹。吉罗拉米尼综合建筑群建立于16 世纪至17 世纪,包括教堂、修道院、长廊和保存有大量珍贵书籍、手稿的图书馆。在过去的数年中,吉罗拉米尼教堂因为遭到偷盗而多次登上各国新闻报道的头条。多年来,吉罗拉米尼历史遗迹内存放的数以千计的物品常被盗窃并贩运到国外。前图书馆馆长马里诺·马西莫·德卡洛因犯有贪污、盗窃和私占赃物罪被关进了监狱。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吉罗拉米尼综合建筑群划归为那不勒斯博物馆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文化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在吉罗拉米尼综合建筑群中,图书馆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

标签:;  ;  ;  ;  ;  ;  ;  ;  ;  

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