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曾令寰[1]2003年在《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克服现行吸指术的缺陷,提高脂肪抽吸术的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激光吸脂术( laser-assisted liposuction),先由此动物实验来评价激光吸脂术相对于常规吸脂术的优缺点,并初步了解其应用前景。方法:对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激光吸脂术组、常规吸脂术组和对照组。激光组我们用一根特制的含有YAG激光(Yttrium, aluminum garnet laser,钇、铝石榴石激光)光纤专门通道的吸脂管进行脂肪抽吸术,激光可以“切除”被负压抽吸进入吸脂管内的脂肪组织并使血管凝结;常规吸脂组用常规吸脂术处理;对照组不手术。我们从术后皮肤瘀斑、水肿、血肿、血清肿、抽吸物的脂/血容量比值、术后超声观察、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生化指标改变等方面,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激光吸脂术在术后皮肤瘀斑、水肿、抽吸物脂/血比值和并发症(血肿、血清肿)方面优于常规吸脂术。激光组与常规组相比在术后皮肤瘀斑和抽吸物的脂/血比值两方面有显着性差异;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无显着性差异。激光吸脂术对动物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激光吸脂术较常规吸脂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皮肤<WP=6>瘀斑和水肿等,不会导致实验动物肝、肾功能损害。我们应用一些常规而简单的方法在避免皮肤坏死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但是,激光吸脂术面临的激光机的使用维护与激光吸脂管的温度控制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其解决方法。

曾令寰, 向代理, 傅跃先, 张民众, 陈志远[2]2004年在《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评价激光吸脂术相对于常规吸脂术的优缺点。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激光吸脂术、常规吸脂术和对照组 3组。对两手术组动物以术后皮肤有否瘀斑、水肿及抽吸物的脂 血容量比值、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生化指标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激光吸脂术在术后皮肤瘀斑、水肿、抽吸物脂 血比值和更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常规吸脂术。且术后皮肤瘀斑和抽吸物的脂 血比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激光吸脂术对动物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激光吸脂术术中出血、术后皮肤瘀斑和水肿等比常规吸脂术明显减少 ,并不会导致实验动物肝肾功能损害。

潘福强[3]2012年在《Nd:YAG激光溶脂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皮下脂肪的过多堆积。出于对现代审美及健康的要求,形体塑形技术也随之流行起来。近二十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形体塑形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误工期、减少操作者的疲劳、减少出血和促进皮肤回缩。相对而言激光溶脂技术是比较新的技术,Nd:YAG激光是其中的代表。目前Nd:YAG激光的溶脂及促进皮肤回缩作用在临床上已得到证实,但是在人体上进行溶脂后进行组织结构变化的观察是不现实的。本研究旨在对比激光溶脂术与传统的负压吸脂术在进行脂肪抽吸以后脂肪组织以及真皮结构的变化,探讨Nd:YAG激光在吸脂术方面的优势。方法健康雌性巴马小型猪3头,体重15-17kg。将巴马小型猪随机编号1-3,在小型猪两侧胸腹部分别设计5处对称的处理区,面积17×7cm,画出每厘米刻度,在每厘米刻度处用碳素墨水纹身标记。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在两两对称的处理区中,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祖(即激光溶脂组),另另一侧为对照组(即传统负压吸脂组)。实验组在进行肿胀麻醉后使用Nd:YAG激光处立,参数设定为160mJ,40HZ,激光能量剂量为40.0J/cm2。对照组肿胀麻醉后将吸脂管捅入皮下进行扇形抽吸,使两对称处理区吸脂后剩余脂肪厚度相同。实验组在术中监测局部能量累积与体表温度的关系: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两处理组局部脂肪组织大体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术后1周观察两处理组真皮内成纤维细胞数目对比;术后1月观察两处理组真皮厚度对比、测量表皮纹身面积变化情况并对比、测量两组残余脂肪厚度并对比。结果Nd:YAG激光以40.0J/cm2进行溶脂,体表温度随能量累积的增多而增高,但没有超过42℃;术后即刻镜下观察对照组脂肪组织可见脂肪细胞的机械性破坏,而实验组则出现片状均质红染的坏死或萎缩的脂肪细胞、凝固的胶原纤维和血管以及黑色的组织碳化现象;术后1周对照组脂肪组织之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而实验组出现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1月对照组脂肪组织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而实验组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1周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在实验组增多比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1月,真皮厚度比较实验组增厚明显(P<0.05),两组纹身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实验组更明显(P<0.05),残余脂肪厚度比较对照组较实验组较厚(P<0.05)。结论使用Nd:YAG激光进行溶脂是安全而有效的,与传统的负压吸脂相比较, Nd:YAG激光不但能安全地溶解脂肪,还能凝固小血管,使术中出血更少、创伤更小。激光溶脂在脂肪层内的操作层次相对可控性较好,可以防止出现术后局部的不平整外观。激光溶脂后能刺激局部胶原增生(包括脂肪组织内和真皮内),可以促进局部皮肤的回缩。

孙健[4]2010年在《脂肪抽吸技术发展历史回顾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文中提出目的阐明脂肪抽吸塑形技术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该技术形成以来在基础研究、肿胀麻醉技术、辅助吸脂器械、手术安全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最新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复习脂肪抽吸技术发展的历史及检索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脂肪抽吸塑形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报道,在基础研究、肿胀麻醉技术、辅助吸脂器械、手术安全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最新发展现状等方面,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科学信息和数据。结果①基础研究:传统的脂肪抽吸术一直避免触及真皮及真皮下脂肪,只去除深部脂肪,保留浅层脂肪特别是真皮下脂肪,因而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治疗皮下脂肪层较薄的部位,无法触及造成皮肤“波浪”畸形的浅层脂肪,术后皮肤回缩能力有限,导致术区皮肤“奶酪样”畸形长期存在,对于年龄较大伴皮肤松弛者治疗效果差。朱桂英等的动物实验表明注射器与肿胀技术的结合可以很好的进行浅层脂肪抽吸。术后组织切片证实抽吸后保留真皮下较薄的脂肪,浅层脂肪表层内的汗腺部分受到破坏,表皮与真皮无损伤,但有效地刺激了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其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的能力,导致真皮、皮下脂肪细胞间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纤维均增生,并且排列有序,走向与皮肤一致,从而促进了皮肤弹性活力的恢复。浅层脂肪抽吸保留了皮下脂肪间的网状纤维隔结构,保护了其中的血管神经束,对真皮的刺激促进了毛细血管的增生,故有利于改善皮肤真皮的血运。脂肪抽吸时所形成的皮下隧道纤维瘢痕增生,形成新的真皮下纤维结缔组织网,配合术后加压包扎固定,将松弛的皮肤通过“悬吊”作用重新恢复固定到正常位置,同时由于瘢痕的收缩导致皮肤回缩,有效的防止了皮肤松弛。术后观察皮肤回缩在术后4个月达到最大程度。②肿胀麻醉技术:赵国涛等为减少利多卡因用量,同时考虑盐酸布比卡因麻醉镇痛时间长的特点,将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结合应用,充分发挥该两种局麻药的特点。周卫兵等将常用的肿胀麻醉液进行改进,将单用利多卡因改为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及布比卡因联合应用,可增强麻醉效力,提高镇痛麻醉作用,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且毒性不相迭加的效果。③辅助吸脂系统:随着肿胀吸脂技术的产生,辅助吸脂器械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常用的电子、超声、共振等多种辅助吸脂系统各有优势,共同特点是有效的降低了术者的劳动强度和利于浅层脂肪抽吸。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机器及耗材价格相对较高,以及脂肪细胞遭破坏无法再次利用等也是妨碍其推广使用的不足之处。④安全性及并发症: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脂肪抽吸塑形术是一种安全、成熟的形体雕塑手术,但这是相对而言,仍不可忽视其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脂肪栓塞、利多卡因中毒、严重感染等。强调适应症的选择和术前严格的查体制度,加强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如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切实加压包扎和早期适量活动。⑤最新进展:在现代美容医学无创和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中,中胚层疗法(Mesotherapy)倍受世界同行瞩目,并受到求美者的追捧。其中,注射溶脂治疗局部脂肪堆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整形美容医师的关注。结论肿胀吸脂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人体塑形技术;肿胀麻醉技术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了吸脂塑形技术的发展,但并非绝对安全,仍需引起重视;辅助吸脂系统优势显着,组织损伤小,但成本相对较高;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吸脂术配合脂肪移植应用前景广阔;注射溶脂治疗技术尚需临床验证。

杨岚[5]2006年在《吸脂术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内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肿胀法吸脂术后短期内服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复方对术后局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对手术部位皮下创伤修复的影响;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从而了解中医药在美容手术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是否具有相应优势,为美容手术术后治疗探讨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一定的素材。 方法:将60例成功进行了肿胀吸脂术的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以单纯随机化方案,按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采用根据导师经验选取的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组成的方药汤剂配合抗生素内服,每日2次,共7d;对照组术后单纯采用西药抗生素内服,每日2次,每次2粒(0.5mg),共7d。观察治疗后患者各项手术部位症状、体征指标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有差异,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炎症指数总评分(P<0.05)和皮下瘀斑、肿胀指数(P<0.01)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中西药联合运用在控制急性炎症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而且中药在吸脂术后早期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消肿效果。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肿胀吸脂术后短期内服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加快术后恢复,有利于巩固术后疗效;显示了中医药在美容手术术后治疗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及其优势,值得美容临床重视,值得去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卢敏华[6]2013年在《吸脂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18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吸脂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手术效果,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18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肿胀麻醉,超声辅助下行脂肪抽吸术,术后加压包扎。结果:每例患者吸出脂肪及腺体200-600ml,胸围平均缩小10.2cm,伤口Ⅰ期愈合,乳房肥大消失,外形满意,无凹凸不平,乳房皮肤松弛显着改善。患者自我评估满意率77.8%。效果不佳和复发病例选用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组织。结论:吸脂治疗男性乳房发育安全有效,术后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可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对于中等至重乳房肥大,并有多余皮肤的患者,单纯吸脂效果不理想,更为合理的是采用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组织结合吸脂的方法。

佚名[7]2001年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第10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文中提出基础研究兔耳岛状皮瓣静脉干滋养系统的活体观察熊明根等 (1) :4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汤苏阳等 (1) :6蛋白激酶 A在 TGF- β1 刺激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张选奋等 (1) :9新型美容牙科纤维 /树脂复合材

参考文献:

[1]. 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D]. 曾令寰. 重庆医科大学. 2003

[2]. 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J]. 曾令寰, 向代理, 傅跃先, 张民众, 陈志远.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

[3]. Nd:YAG激光溶脂的动物实验研究[D]. 潘福强. 广西医科大学. 2012

[4]. 脂肪抽吸技术发展历史回顾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D]. 孙健. 山东大学. 2010

[5]. 吸脂术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内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6]. 吸脂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18例[C]. 卢敏华. 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3

[7].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第10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J]. 佚名. 中国美容医学. 2001

标签:;  ;  ;  ;  ;  

激光吸脂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