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城市景观设计师应该根据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设计原则进行现代园林规划和设计。而当前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研究就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1当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园林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在我国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中,规划工作通常由某个单位承担,这使得许多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许多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具体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主观地听取某个领导者的观点,做足够多的面子工程,但同时城市的地方文化又得不到体现和提升,许多已经建成项目仍然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变成摆设。
1.2规划设计的风格混乱
在这个阶段,许多园林设计师仍然无法跳出传统园林设计的模板,大多数设计师缺乏大胆和创新的思维,或者直接照搬照抄西方城市园林的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中,导致明显的不协调、不适应、不匹配。这些保守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城市园林的发展,导致园林设计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1)在设计中国园林时,引入了许多优秀的西方园林创作模式,但它们反映的中国文化元素较少。西方园林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园林风格上的混乱。(2)还有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过多引用传统园林的设计方案,设计出来十分古朴的园林与周边钢筋水泥的建筑环境格格不入,显得十分突兀。(3)在设计许多园林的过程中,重点放在硬质景观的选择上,如石头、假山、小路等。然而,软质景观的重要作用却被忽视了,如轻视花卉种植的规划问题、水景景观的设计等。这使得人工景观占据主导地位,掩盖了自然景观的主要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趋于不平衡。
1.3设计缺乏地域考证,造成成本浪费
设计和造价是矛盾对立统一体,好的园林设计可以在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中发挥最根本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因为建设园林而盲目地消耗成本。园林规划和设计需要科学论证。在北部沿海城市,他们有独特的海景,但是在花园设计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大量的树木来种植。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它们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原有的海景特色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严重消耗了园林建设的实际成本。
2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2.1园林规划设计要形成地域特色
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色。在规划设计中,不允许盲目复制和批量施工。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跟随潮流。我们必须创造独特的地域景观。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审美水平不同。因地制宜,有利于体现本土特色。园林设计应充分发掘当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的特点,结合原始景观。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环境质量,传承本土艺术文化,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这不仅是设计与环境的结合,更是设计与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弘扬本土文化。
2.2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特征的充分融合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建设,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和环境污染状况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对于硬质景观,可以考虑就地取材,现场加工,既节约了运输和加工的成本又能体现当地的地貌特色。了解本土植物、运用本土植物,因为本土植物根植于当地,是本地的标志,是当地生命力的象征,让园林设计回归本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加强园林设计的公平、公开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设计中,应尽可能让大众参与进来,因为广大群众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受益者,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任何一个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归结到底的目标也即是服务于全民。园林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会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并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让设计决策更加合理、科学且实操性更强。而地方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园林设计,能一方面有效制约单纯行政决策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有效抵制一些行政腐败现象的发生。最后,科学的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克服设计工作的片面性,做到设计方案与广大群众意见协调一致。
2.4提升园林设计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园林规划的核心和灵魂在于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将直接决定景观规划设计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我们必须注意积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计师,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水平。而且相关部门也应该意识到加强设计师水平的重要性,并鼓励和支持他们进修和深造,提升他们的学识、设计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2.5放弃照搬照抄,积极开拓创新
首先,基于视觉效果感受分析。设计者应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思想认识角度出发,融合现代及传统园林设计手段,打造视觉特色突出的风景园林。其次,基于精神景观视角分析。一是要借助植被寓意来传达园林设计的思想文化,比如,玉兰花、海棠花等表示“金玉满堂”;梧桐树表示“始终不渝”;梅花则表示“坚忍不拔”;竹子表示“清风亮堂”等。二是设计者要通过自然的设计方式,将山水景色的灵性表达出来,为园林营造意境与氛围。三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将历史遗迹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求得保护与发展的平衡,通过对比效果,露出历史风貌,实现文化的再生。
2.6生态学原理合理运用
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统筹布局,合理协调绿地系统、自然地形地貌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应充分考虑各个不同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利用空间、运用互惠共生原则,合理搭配各种植物种类的比例,根据园区规划树木、灌木、绿化植物、盆栽植物等景观位置,形成鲜明、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植物多样性实施后,公园内将形成一个小型生物群落。这个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只能通过持续的人力维持来保证,这可以产生可观的生态效益。在植物的选材上,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尽量选择原材料地近、易存活、成本适宜的植物类型,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特点和生态优势,彰显出独有的美学欣赏价值。园林绿化设计要重视回归自然,强调动物、植物、人咧和谐共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目前面临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该从自己做起,呼应心灵的需要,走文化设计之路、走向区域设计之路,做好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在对当地自然环境进行实际调查后,结合先进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吸收西方园林的优秀经验,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实现生态效益、美学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贾建中,端木歧,贺凤春,等.尊崇自然、传承文化、以人为本是规划设计之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30年回顾[J].中国园林,2018,31(10):24-31.
[2]高婷.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6(22):196.
[3]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8,27(2):1-5.
[4]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18,23(1):7-10.
论文作者:陈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园林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景观论文; 中国论文; 植物论文; 设计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