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初探论文_黄俊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初探论文_黄俊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644009

摘 要:“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普遍重视。但大多数人只关心差生,很少关注优生。本文笔者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个别优生的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原因有: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骄傲感。没有了目标,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需要再认真学习。同时提出了矫正的措施: 适当地“提高要求”;寻求知识的新奇感;激发学习动机;进行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心理 矫正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待学习活动。

一提到厌学学生,你可能马上会想到的是那些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是,在我们的众多优生里面,也有一部分厌学的学生,他们虽然表面上学习很优秀,但是内心却对学习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厌恶……

“我现在对语文这门学科不太感兴趣……”在一次作文批改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感到很惊讶:这不是咱们班里上期语文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罗某某同学的作文吗?他可是咱们班出了名的“才子”呀。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平时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再想想他近段时间的表现:上课爱和别人交谈,不怎么听讲,书写也有所下降,上课发言也不太积极……怎么回事,这样一个老师心目中的优生,对语文学习居然不太感兴趣?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我努力回忆从前,我才接这个班级一学期多一点的时间。记得我刚接这个班级时,他们才上四年级。对于语文学习,罗某某同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上课他总是能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而且语文课的发言也很积极,常常会有一些特别新颖的观点,让人刮目相看。下课时,他也总是有事没事地和我聊天,故意亲近老师。我也觉得他在语文方面很有天赋,兴趣也很浓厚。所以,我也对他“另眼相看”,经常鼓励他、表扬他,甚至有时还让他当当老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帮老师收本子、发本子,辅导其他同学……上期的期末考试他还考了95分。

为什么才刚过去一学期的时间,一个原来对语文十分感兴趣的孩子,怎么就没了学习的兴趣呢?难道是自己的课堂不吸引人吗?没有呀,自己的课堂还是那样兴趣盎然,而且其他很多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又问了其他同学,罗某某同学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变化?他们都说很好,家庭条件也不错,他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他,对他的期望很高,上期期末还奖励了他100元钱,这学期还给他买了新衣服、新书包……既然不是老师的问题,也不是家庭原因,什么都没有改变,那为什么罗某某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降了呢?我得想办法找到答案。

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仔细观察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上课他显得比以前随意了很多,有时老师上课时,他也没怎么听讲,有时还拿起笔自顾自己写作业,有时老师没有讲的他也在悄悄地做。我找他的作业来看,发现他的作业还是能完成,老师没有讲的知识他也能懂一些。只是书写没有以前认真了。我寻找机会找他“聊天”,听听他对学习的看法,他的学习目标等。经过我的调查、谈话、观察,我终于明白了罗某某同学厌学的原因了:因为老师、家长的特别照顾,学生的欣赏,已经让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骄傲感和优越感。在学习上没有了目标,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的厌学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满足。

针对这一不良心理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的矫正措施:

一、适当地对他“提高要求”

太低目标和一般目标对于他来说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反,还会造成他的满足感与日俱增,产生骄傲情绪。所以,我有意识地对他提出了学习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目标的指引下,让他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帮助他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对于罗某某同学来说,一般的知识不能满足他。所以,我尽量扩大他的知识面,让他觉得学有所值,学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找到可以令他感到新奇、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就教育,让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另外,我还在班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不断渴求成功的欲望。

四、进行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教育

在学习上,老师有意为他设置一定的“障碍”,让他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经过努力,我发现罗某某同学又变了。上课时,他又精神抖擞、热情高涨,两只眼睛充满智慧的火花。下课时,他又来我的办公室,和我交流、和我探讨学习中的点滴收获。从前那个积极、好学的罗远红又好像回来了……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一定都是差生,优秀的学生也可能产生厌学心理。作为一名教师,要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做好厌学生心理的转化工作,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愿意学习、爱好学习。这不仅是所有人的愿望,也是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最大心愿。

论文作者:黄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初探论文_黄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