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高中教育改革_普通高中论文

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高中教育改革_普通高中论文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全面推进论文,社会发展论文,普通高中论文,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实现“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指出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和模式,实现普高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好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关系。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课题,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如果不从思想转变入手来谈教育改革,不以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反过来,不通过教育改革,教育思想的转变也就落不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将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普高教育有序、高效地发展。

普高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最高层次,接受普高教育的学生面临升入大学或是步入社会这两种对人生具有较强的决定性意义的出路,因此,普高教育中转变思想和深化改革都面临着要冲破陈旧思想观念束缚的艰巨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为此,今后几年中,要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做好高中教育发展的具体规划,调整完全中学的高中规模

自1994年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以来,市、区(县)都已对高中阶段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作出了初步的规划,也作了初步论证,但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拿出具体的、可行的普高规划,并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新世纪到来之时,形成一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效率的普高教育基本格局。

制定和落实普高发展规划,要坚持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利于提高普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进一步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的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完全中学的高中规模进行调整。据最新统计,我市有高中校(其中绝大多数是完全中学)286所,在校高中学生10.25万人,平均每校高中在校生近360人,约合8个教学班。高中规模在18个班以上的学校仅有10余所。完全中学中普通高中规模过小,造成了一方面教育资源严重紧张,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率又不高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成为一批基础薄弱中学办学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的直接原因,影响了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面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全市普高需在本世纪末发展到在校生13.5万人的规模,如将这些学生平均分配到现有的286所学校中,每校的高中规模也只有470人左右,规模效益仍然很低。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调整完全中学的高中规模。

调整完全中学的高中规模要注意因校制宜。要从办学物质条件、师资队伍状况、学校管理水平、地域环境、社会声誉等方面对现有的完全中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哪些学校适合办纯高中,哪些适合办以高中为主的完全中学,哪些适合办纯初中。从原则上讲,应当把各方面综合情况好的学校,通过逐步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相应缩减初中招生的办法,办成纯高中或以高中为主的完全中学。同时,下决心对基础较薄弱、高中规模极小的学校,撤销或合并其高中部,集中精力办好初中,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总之,在规划高中布局时,必须统筹安排,从基础教育全局工作着眼。要结合薄弱初中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职业教育校建设及示范校建设的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不可顾此失彼,损害整体效益。

近几年内正值初中入学高峰,又将要普及高中教育,需要扩大整个中学教育规模,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中学内部初、高中的调整工作,将面临诸多困难。另外,调整工作又涉及到干部和教师的切身利益,调整会改变学校的招生情况,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必然会引起群众的意见。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要加强宣传,最大限度地统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认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二、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几十年来,普通高中单一的办学模式,造成了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相脱节的严重后果,极大地制约了普通高中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教委在对普高教育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进行充分的理论分析,并在总结各地办学模式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高办学的四种模式,即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模式、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模式、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模式及特色校模式。

从北京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已具较大规模,初中后分流到普高的学生占的比例相对较小,高考升学率相对较高,因此单纯的就业预备教育模式的学校可能不会太多,但其它三种办学模式业已存在。我们应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加大办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初步形成各种模式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普高教育格局。除一部分师资和生源条件较好的学校要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外,相当一批甚至大部分学校应逐步发展为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模式。少部分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有计划地办成特色高中。

升学预备教育模式并不是传统的“考学模式”。升学预备就是要求高中教育应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应为学生在大学里顺利地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奠定基础。升学的预备,不等于应试知识和能力的预备,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的预备。因此,肩负升学预备教育任务的学校,应该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本市高中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典范,成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典范。

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模式是一种“综合高中”模式。从国际上看,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化是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方向。美国、日本、瑞典等国的综合高中已发展成为高中办学的主要模式。他们的实践证明,综合高中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雄厚,更适于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对职业变换的需要。我们办综合高中,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考虑。要看到随着本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实现,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肩负双重任务的学校必然是普通高中的主体。所以,办肩负双重任务的综合性普通高中,决不是一种权宜之计。我们必须努力探求这类学校的办学特点,尤其要努力探求如何在不降低普通文化课教学总体要求下加强职业预备教育的途径,探求通用型职业预备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从而使这类学校的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也包括升学)所急需的后备力量。在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从理论上、舆论上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要研究在课程(教学)计划、会考办法、学历和文凭制度等方面对这类学校的倾斜政策,在师资、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为学校创造条件,并积极争取计划、劳动、人事部门对综合高中的分流教育予以大力支持。

特色高中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模式,我市个别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改办为特色高中后,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但是,这种类型的学校只能是少数。各区县要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下,做好分析论证。科学规划布局,办出一批确有特色且适应社会需要,形成自己办学优势的特色高中。

三、在努力改变薄弱环节面貌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示范高中

在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高问题上,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今后,我们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薄弱环节,保证每一所高中学校达到办学水平合格的标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还要抓好一批高水平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培养大批优秀毕业生,并带动整个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国家教委提出薄弱高中建设问题,并颁布了《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的十项措施(试行)》,对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推进普高整体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要引导这类学校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摆脱升学率的束缚,进行办学模式改革,或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教育的综合高中,或办成侧重某一方面教育的特色学校。

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前提下,还要建设一批示范高中。在抓示范校建设工作上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服从大局,重在示范。要本着有利于实施高质量义务教育和改变普通高中薄弱环节原则来建设示范校,而不是仅仅把建设示范学校看作是优化办学条件。示范校应通过智谋扩大高中规模,兼并、联办和对口支援薄弱学校改变面貌,在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等方面为其它学校树立榜样,促进教育的整体发展。对于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存在问题,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面有越轨行为,教育科研、教育改革等方面没有突出成绩,办学没有特色的学校,不论是否重点校,不论办学条件有多好,坚决不进行示范校评估。

第二,明确职责,各尽所能。要区分政府行为和学校行为,办学物质条件主要由政府负责,其它各方面建设工作主要由学校负责。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学校,在“硬件”上,特别是校园占地面积和运动场地等方面,与评估验收标准的差距很大,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下大力气帮助这些学校达标。

第三,“软件”先行,“硬件”跟上。“硬件”建设只是为示范校的进一步发展打好物质基础,“软件”建设水平才是示范作用的主要标志。在建设示范校过程中,要在国家教委《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验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软件”标准,进行重点建设。各区县应把那些“软件”条件好的学校确定为准备申报的学校,并采取有力措施,将这类学校的“硬件”建设好,从而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示范校。

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当前,要抓好以下改革项目,为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创造条件。

1.改革课程教材。教育是因变量,当今世界越来越迅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变革,为教育内容的发展框定了一个大背景,作为社会的“神经系统”,教育必须对外部环境的变革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修改课程结构和学科内容。教育也是个自变量,教育思想的转变、办学模式的改革,学校教育水平的地域性和层次性等因素,也要求教育内容上有相应的侧重和层次性。为适应内、外部变革的需要,今后几年中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认真贯彻实行新工时制后,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调整新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的法规性文件,加强视导,严格管理,纠正各种违法行为。

第二,加快高水平学校的课程教材改革。自1994年始,市教育行政部门已组织各方面力量着手编写适合以重点中学为主体的高水平学校的各学科教材,目前进展顺利。少数市重点中学已开始课程改革试验,市里将鼓励其它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和教材的改革。

第三,开展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不同办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教材有共性也有个性。办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特征必须在课程模式和教材的改革上体现出来。综合高中在未来的高中基本格局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应当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力量研究综合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模式,并编写与此相配套的教材。

2.改革考试制度。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在我市已实行5年,对规范高中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面临着由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高热”带来的普高规模将逐步扩大,以及普高办学模式逐步走向多样化的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对会考的意义、会考对象、免考条件、考试科目与时间安排、会考功能等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系统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明确一点,即会考的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为高考改革作辅垫,会考工作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大面积的教育质量进行控制。因此,要坚持为规范教学服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赋予会考办法一定的灵活性,达到支持学校进行重大改革的目的。

高中考试制度改革还应当包括入学招生和毕业后高考的改革。我们已就“中招”改革进行了前期研究,将提出方案。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要积极争取高考我市自行命题。

3.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过去,我们在抓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具有理论深度和较大实际影响的改革成果还很缺乏,也没有培养出较多的中青年教学大师。今后要重点抓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落实教学常规,保证各类学校各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第二,抓好教学科研及其成果的推广工作,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方面的重大问题,以及实践中已出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采取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广这些科研成果;第三,要制定多种鼓励政策,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法改革。

4.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传统教育是高度的“劳动密集型”活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将对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技术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一方面使我们能在提高生师比,解决师资紧缺,减轻教师较重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又能进一步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强化学习过程中感知的关联性,大大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要对现代科技手段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保持高度敏感。

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方面,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方面,我们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条件装备上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市目前的硬件装备情况与其它较发达的兄弟省市相比,已显落后,与满足教学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软件方面配备情况还很差。其二,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还不高。一方面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我们的侧重点还只是放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授上,还没有将计算机这种高技术充分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去推动教学改革走向高潮。

在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应强调以下两点:第一,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因此,要加大投入,致力于瞄准现代化信息技术新进展,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选择,大胆引进。同时要针对我市在这项工作中软件建设跟不上这一主要弱点,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软件,努力形成软件市场。第二,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在提高开机率和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学习使用计算机上下功夫。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教学工作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要求并不会一下子提得很高。我们当然不应拒绝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在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必须立足于首先利用好现有的设备(手段),不要总是着眼于“设备更新”,不要急于淘汰“过时”设备。要努力做到“资源共享”。

今后几年的工作,是下个世纪普高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托,以非凡的努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创首都普通高中教育的新局面。

(本文系作者在1995年12月26日召开的北京市普通高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第三部分,本刊有删节。已经本人审阅)

标签:;  ;  ;  ;  

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高中教育改革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