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溜车的原因及预防论文_戴雷

浅谈电梯溜车的原因及预防论文_戴雷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徐州分院 江苏徐州 221300)

摘要:电梯溜车是我们在乘坐电梯时经常碰到的故障之一,驱动主机断电后如果轿厢继续运行称为溜车,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分析造成电梯溜车的原因。采取应对的措施进行预防,并通过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则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部分恶性电梯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溜梯原因

前言

电梯溜车现象在电梯的日常运行中时有发生,这里所说的 "溜车" 是指电梯在失去电力驱动和控制的情况下,由于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质量差产生的位势能引起轿厢(或对重)上升或下降的现象。此现象非常危险,将给人身和设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轻者造成电梯冲顶或冲底,重则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 电梯制动器制动力分析

制动器在电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制停,是使轿厢静止在层站位置。当电梯出现故障或遭遇紧急情况,制动器制停是为了避免故障范围扩大,保障人员安全。我们对轿厢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后得知,轿厢运行,除了受自重和对重重力及运行阻力的影响,还受到曳引机牵引。运行时电梯的制动器“零速”抱闸制动,机械制动力矩与电梯静力矩相当。但是要使运行时突然失电的轿厢稳步制停,动态力矩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无牵引力的状态下制停,就会同时受到制动器的制动力、轿厢和对重的重力共同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电梯制停时的减速度来分析上文所提及的两种制停情况。电梯在稳定运行状态制停以及在紧急制停,其减速度 a 的取值分别是 a≤0.65m / 、a≤9.8m / 。一般情况下,物体质量(M)以及所产生减速度的力(F)决定 a 的取值。无论是正常运行状态还是紧急状态,轿厢的载荷是无法选择的。并且在紧急状态下制动,电梯的最小减速度通常都超过了2m / ,这个数值比稳定运行时制动减速度的 3 倍还要大。

因此,要同时兼顾两种制动情况对减速度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满足紧急制动情况下对减速度的要求。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对制动器的要求:当轿厢载有 125% 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操作制动器应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在上述情况下,轿厢的减速度不应超过安全钳动作或轿厢撞击缓冲器所产生的减速度。

2 电梯溜车现象的分析

2015年10月11日,某企业中一部电梯稳定地上下行,行进到第四层开门,轿厢瞬间向下自由溜车,溜到第二层,在安全防护系统的作用下紧急制停,电梯内人员并无大碍。检修后发现,电梯溜车故障是制动器不抱闸引起的。笔者现就此次溜车事故展开分析,目的是深入剖析溜车原因,从运行维护的角度提出预防和检修措施。

2.1 制动弹簧压力不足

外力拉伸或压缩弹簧时,弹簧所承受的压缩量或伸长量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F=KX 表示。其中:F—外力;X —压缩或伸长量;K—弹性系数。

电梯出厂后所设定的制动参数是一个固定值,电梯投入使用后,制动参数不会随着轿厢荷载的增减而自动调整。电梯在运行期间,弹簧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弹性随之降低,产生制动力矩的压紧弹簧力也会随之变动。也就是说,电梯投入使用后,弹簧的压紧力会随着电梯服务期限的延长而逐渐变小,继而使得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减小。

2.2 制动闸瓦磨损

由于电梯制动器的制动闸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闸瓦与制动轮长时间摩擦,制动闸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闸瓦的摩擦系数 μ 发生变化,使摩擦力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制动力过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电梯超载

电梯实际载荷超过额定标准时,对制动系统产生的作用力已超过了与额定荷载相匹配的制动力,制动系统所提供的制动力小于实际荷载量所要求的制动力,电梯超载,这是引发溜车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

2.4 存在附加的开闸的力

由于控制柜工作环境中灰尘或湿度较大,易出现接触器触点打火进而发生触点被粘连,与此同时,如果电路设计中控制制动器电流的接触器无防止沾连功能或接触器数量少于两个,将出现电梯到站后制动器不抱闸。另一个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中有卡阻,这种卡阻主要是由于电磁力调整过大或铁芯卡阻所至。铁芯卡阻是因为铁芯清洁不到位,内部被杂质污染,铁芯出现剩磁等因素所导致的。

3 解决溜车现象的对策

3.1 严格执行日常养护制度

例如,制动轮与闸瓦之间短时间的摩擦并不会对制动系统产生破坏作用,但是若不及时处理,就会降低制动闸瓦的摩擦系数,减小其摩擦力,最终引发溜车事故。

一般来讲,只要在电器运行期间,定期检修和养护(通常每个月进行两次),就可以及时发现制动轮与制动闸瓦的间隙,从而避免溜车事故发生。在检修和养护工作中,清洁和润滑是基础项目,除此之外,还要查看电梯功能和所有安保系统是否正常,这是最主要的检修内容。在上文提及的电梯溜车案例中,最关键的是验证超载开关电气的有效性,它的作用是保证电梯不超载。

一般来说,电梯用户不能自主完成这项工作,要依靠专业的电梯维修单位去完成。这就要求电气检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在检修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检修规定,以减少因维护不力所造成的电梯安全事故。如前所述,严格执行电梯检修与维护制度,无疑是防止电梯事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2定期对电梯进行修理:电梯要保证真正安全运行,仅依赖于日常维保是不够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依赖于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现使用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的职责。很多使用单位对这点不理解,认为电梯每月有两次维修保养,平时使用也没有大的故障,根本用不着花这笔“冤枉钱”。

3.3按照相关规定。维修保养单位每十五天应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等工作,仅靠这些工作对电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无法及时、全面、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检测是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证: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电梯每年必须进行年度检验、改造或大修后也必须进行监督检验且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有些问题在使用单位不具备技术能力和手段。

维修保养单位容易忽视的前提下,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测无疑是弥补上述不足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使用的电梯进行改造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对于轿厢面积超标的电梯,相应的制动系统或其他部件与之不相匹配,发生事故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可以根据轿厢的实际载荷,改造更换适合的驱动主机,以保证足够的制动力的要求。

结语:电梯溜梯故障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溜梯的主要原因是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和存在附加的开抱闸的力所引起的。制动器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由于制动器的故障,电梯就不能正常运行。本文通过电梯溜车事故的分析,找到电梯制动器失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电梯溜梯故障方法,希望能够解决电梯出现的类似问题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GB/T10060-201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1.

[2] 张正本.电梯节能物业管理大有可为[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0(Z1).

论文作者:戴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浅谈电梯溜车的原因及预防论文_戴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