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预意识模式与情绪情绪的实验研究_前意识论文

前意识模型的提出和大学生情绪—心境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境论文,实验研究论文,模型论文,情绪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独立模型、附着模型和前意识模型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研究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得到广泛注意的研究手段是过程分离程序(Process-Dissiciation Procedure,PDP)。PDP提出两种测验方式:包含测验(Inclusion test)和排除测验(Exclusion test),如果应用在词干补笔中,包含测验就是让被试首先用回忆出的单字补笔,如果回忆不出,就用第一个想到的单字补笔;排除测验就是让被试用非回忆字来补笔,即被试如果认为他所想起的字是学习过的,就不要用它补笔,而用一个未学习过的字进行补笔[1]。这样,逻辑关系为:

Inclusion=C+U-(C和U) ——(1)

Exclusion=U-(C和U)——(2)包含测验的结果由意识(C)和无意识(U)共同构成,但应减去二者叠合的部分(C和U),这是因为(C和U)同属于C和U,或言C和U的界限无法划清,造成被试所做出的(C和U)的数据重复叠加。排除测验的结果的主体由无意识(U)构成,但是由于要排除意识(C)的干预,在公式(2)中需减去(C和U)。(1)和(2)中减去(C和U)的意义是不同的。

图1.独立模型和附着模型的示意图

我们以数学公式的标准来考察公式(1)(2),发现在这两个方程式构成的方程组中,未知的量有三个:C,U,(C和U)。若三个未知量之间没有第三个方程式,将无法求出所有的解。基于不同的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模型,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第三个方程式。Jacoby[2]的假设是意识与无意识相对独立,测验成绩既可以是意识或无意识的单独影响,也可以是二者的共同作用,这个模型被称为独立模型(IndependenceModel),Joordens等[3]提出了附着模型,又称冗余模型(RedundancyModel),修正了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认为测验成绩可能是无意识的独立影响或意识与无意识的共同作用,而不存在意识的独立作用,意识是附着于无意识的。图一是独立模型(a)和附着模型(b)的示意图。

依据独立模型,得出第三个关系式:

(C和U)=C∩U——(3)即(C和U)是C和U的交集。因为C和U都是比例值,所以上式在计算中等于C与U的乘积,即

(C和U)=C×U——(4)由方程式(1)(2)(4),得出

C=Inclusion-Exclusion——(5)

U=Exclusion/(1-C)——(6)

依据附着模型,得出的第三个关系式为

(C和U)=C——(7)由方程式(1)(2)(7),得出

C=Inclusion-Exclusion——(8)

U=Inclusion—(9)

比较两种模型的结果(5)(6)和(8)(9),发现C的算法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无意识U的算法。哪一种更接近事实呢?Joordens将Jacoby的实验数据用附着模型加以修正,但是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用结果证明假设,只能构成循环论证。

撇开独立模型和附着模型之争,PDP的方法也有值得推敲之处,方程(1)和(2)中的(C和U)是否同质呢?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中(C和U)部分的信息提取方向有所不同,包含测验中被试从回忆开始,先进行有意识地提取,意识失败后,进行意识外的搜索;而排除测验中被试先进行无意识随机提取,想到一个补笔字时由意识进行再认,如果认为不是学习过的字则可以采用。测验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介入顺序不同,造成意识和无意识所承受的提取压力不同,包含测验中被试的意识承受压力较大,排除测验中被试的无意识压力较大,这样,不同的测验状态下(C和U)部分应有相应变化,并不是一个恒定值。

如何消除这点误差呢?一方面在实验中实验程序应合理集中,使(C和U)在两种测验条件下统一,本实验对此做了一定尝试。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思考,(C和U)同时受到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它是怎样的一部分?仿佛是被无意识“侵染”的部分意识,又仿佛是被意识“侵染”的部分无意识。如果用我们所熟悉的“冰山”模型来类比,(C和U)就象涨潮和落潮的海面之间的那一部分冰山,与海面上的意识或海面下的无意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其特殊性,我们将(C和U)这部分称为“前意识”(preconscious)。这是借用了弗洛伊德(Sigmond Freud)提出的一个概念。[4]按精神分析论,前意识是界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境界。前意识与潜意识的最大区别是潜意识中积压的经验,个人无法回忆;而前意识的经验是可以回忆的。[5]

这是借用的“前意识”概念与其原意略有修正。我们用信息学观点来重新界定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按照信息输入时的编码方式进行提取且原样输出信息的有意识过程,如回忆属于意识范围;前意识:借助非信息输入时的编码方式进行提取且原样输出信息的意识、无意识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自由联想,词干补笔是前意识的作用方式;无意识:借助非信息输入时的编码方式进行提取并以原样外的其它方式输出信息的无意识过程,如行为表现,罗夏墨迹测验属于无意识的作用方式。这样,我们建构了一个新的模型,称之为“前意识模型”(Preconscious Model)。前意识模型的形成示意图见图二。在图二中,前意识模型(b)由独立模型(a)转化而来,但同时前意识模型并不排斥附着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如内隐学习后的测验,前意识作用完全代替意识作用,前意识与意识叠合,就会出现附着模型图一(b)的情景。因此,附着模型可以看做前意识模型的特例。以具有动态机制的前意识模型作为中介,协调了独立模型和附着模型之间的对立关系。

图2.前意识模型[b]的形成示意图

利用前意识模型得出PDP的运算式为:

C=Inclusion-Exclusion(10)

P=Exclusion(11)

U=1-Inclusion(12)其中P代表前意识。运算式(12)是在信息没有物理性损耗的假设前提下得出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一种模型的异同,我们采用下面的实验予以说明。

2 关于大学生情绪—心境的实验研究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健康平衡的心态,是教育界广泛关心的问题。有一些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人格和心态[6]。但没有发现利用内隐研究方法的研究报告。

2.1 方法

2.1.1 被试:

华东师大本科生50名,其中男女各半。实验后发给小纪念品。

2.1.2 材料:

双字词40个,均选自孟昭兰著《人类情绪》中提供的普拉切克(Plutchik)情绪—心境测查量表[7]。其中包括四个维度上的词汇。“合作”性词汇8个,如“信任”;“再整合”性词汇8个,如“压抑”;“破坏”性词汇8个,如“攻击”;“保护”性词汇8个,如“害怕”。此32个双字词随机排列构成词表。另外8个双字词用于消除记忆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每个双字词一张词卡,词卡大小7cm×6cm。一套词卡共40张。

2.1.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2×4三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是性别因素,测验方式和词汇组别。

2.1.4 实验程序

本实验分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每个被试都单独地进行学习和测验。

在学习阶段,主试向被试逐张呈现词卡,被试出声朗读一遍,3Sec./张。全套卡片学习一遍。

测验阶段中,测验一是回忆测验,让被试努力回忆所学词汇,写在答题纸上,限时5分钟。测验二是自由联想测验,让被试将脑海中自然浮现的双字词写出来,不少于20个。测验三让被试对自己写下的词汇作出判断,在学习过的词汇下划线。

2.2 结果

表一显示了回忆和自由联想测验中,被试写出先前学习过的词汇的正确率。

以性别因素(男或女)为组间因素,测验方式(回忆和自由联想)和词汇类型(保护、合作、破坏、再整合)为组内因素,以词汇正确率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包的ANOVA进行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1,48)=7.70,P<0.01);测验方式的

表1 不同性别被试对情绪词的两种测验成绩

回忆测验 自由联想测验

男女男女

保护性词汇 0.325 0.41 0.095 0.095

合作性词汇 0.23 0.315 0.035 0.065

破坏性词汇 0.185 0.205 0.025 0.055

再整合性词汇0.315 0.26 0.035 0.11

主效应显著(F(1,48)=348.6,P<0.001);词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3,144)=9.75,P<0.001);性别因素与测验方式,性别因素与测验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测验方式与词汇类型的效互作用显著(F(3.144)=2.84,P<0.05);整体交互作用显著,F(3.144)=2.84,P<0.05)。

两两比较相同状态下的男女性别差异,发现只有在自由联想测验中的“再整合”性词汇上表现出显著差异(F(1,48)=9.96,P<0.01)。

测验三结果发现,被试对于自己在自由联想测验中写下的词汇表现出良好的再认能力,大多先前学习过的词汇被再认。

2.3 分析和讨论

2.3.1 大学生在四种维度上的情绪—心境特点

普拉切克情绪—心境测查量表,是形容词检表的一种。该词表对于测定情绪—心境敏感准确。本实验选用了其中四个维度的三十二个词汇做为材料,探测大学生在保护、合作、破坏、再整合方面的心态特征。

四类词汇类型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在回忆测验成绩中,无论男女被试,其保护性词汇得分率最高;在自由联想测验成绩中得分也较高,仅次于女生再整合性词汇得分。大学生对保护性词汇的敏感性反映出大学生心态中紧张焦虑的情绪占相当比重,甚至远远高于学生的合作性倾向,学生更趋向于自我保护而不是加强合作。

指示负面情绪的再整合性词汇的得分也较高,仅次于保护性词汇。以“空虚”,“失望”为主题的再整合性词汇也反映出大学生的消极性心态,学生对此类词汇的敏感性也明显大于有积极意义的合作性词汇。

聊以安慰的是,无论哪种测验,无论男女性别,破坏性词汇得分率都是最低的。大学生没有对破坏性词汇表现出特别的敏感,表明在这一点上,大学生的心态是平和不过激的。

将四种维度词汇的得分正确率由高至低排列,顺序基本如下:保护性,再整合性,合作性,破坏性。

2.3.2 性别差异

性别因素的主效应明显,但与词汇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由此可知,男女生得分正确率的显著不同是由性别差异引起的,反映了女生在文字能力(回忆或自由联想)方面远远优于男生或者女生对于情绪性词汇的敏感性要高于男生;性别的不同与词汇类型不同所造成的正确率变化互不影响,男女大学生的心境在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别,外显内隐测验的结果也没有发生分离。唯一例外的是在再整合词汇测验中,女生回忆测验的正确率低于男生,而自由联想正确率显著高于男生,发生了实验性分离,反映出女生的深层心理状态比男生更能够感受和表达“压抑”、“空虚”的情绪,这可能与女大学生相对缺乏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有关。

2.3.3 R/K测验的效能

测验三表明,被试对自己在自由联想测验中写出的词汇能够很好地再认出学习过的词汇,再一次证明了Richardson-Klavehn所提出的包含测验加上R/K测验代替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方法是不合适的,支持了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8]。

2.3.4 与前意识模型有关的讨论

本实验中,Inclusion=回忆测验值+自由联想测验值,Exclusion=自由联想测验值。以男生再整合性词汇得分正确率为,由表一计算出表二。

表2 男生再整合性词汇两种测验成绩

Inclusion Exchusion

再整合性词汇0.35 0.035

将表二的结果代入独立模型的(5)(6)式,附着模型的(8)(9)式,前意识模型的(10)(11)(12)式,得出表三。

表3 男生再整合性词汇测验在三种模型下的信息状态

意识C无意识U前意识P

独立模型0.3150.0511-

附着模型0.3150.35 -

前意识模型 0.3150.650.035

由表三可见,三种模型的意识作用是相同的,不同处集中在无意识作用,三种模型的U值呈依次增大趋势。前意识模型还清晰界定了前意识的作用。

假设没有物理损耗,信息输入量=思维空间内的总信息量,但不一定等于信息输出量,因为有可能因缺乏提取线索而保留一部分没有输出。我们考察一下三种模型下的人思维空间内的信息状态,计算可得:

独立模型:信息总量=C+U—C∩U=0.315+0.0511-0.315×0.0511=0.35

附着模型:信息总量=U=0.35

前意识模型:信息总量=C+U+P=0.315+0.65+0.035=1

信息输出量=C+P=0.315+0.035=0.35据前面的实验可知,各结果是通过测验得到的,可视为信息输出量。信息输出量是否等同于信息输入量呢?不一定。正如茶壶里的水量不能以倒在小杯子里的水量来度量一样。从上面计算可见,独立模型和附着模型显然犯了这个错误。实验中测定的值为多少,前两个模型也确定了信息总量相应为多少,而不象前意识模型只相应确定了信息输出量的多少。对于同一学习过程,如果测验方法改变,信息输出量可能改变,而人思维空间中的信息总量应是不变的。然而对于前两种模型,这种变化支反映为信息总量的变化,这显然是不对的。由此我们可做出结论,独立模型和附着模型是不完善的静态模型,而前意识模型则以前意识为中介,能够反映意识作用和无意识作用的动态关系,是一个相对完善的模型。

3 结论

3.1 情绪—心境测验表明大学生对情绪词汇的敏感顺序为:保护性词汇,再整合性词汇,合作性词汇,破坏性词汇;

3.2 提出前意识模型;以本实验为例将PDP的独立模型、附着模型和前意识模型做了比较,认为前意识模型更切合思维实际。

标签:;  ;  

大学生预意识模式与情绪情绪的实验研究_前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