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论文_彭翔,谢爱民,莫逸,叶慧,郑凯

湖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手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13%、92.31%、97.50%,且对肿瘤TNM分期的诊断准确性为83.18%,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术前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对结直肠癌的术前临床分期进行有效判断。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断;18F-FDG PET/CT显像;分期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多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往往采取手术方法,但需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肿瘤分期进行明确,需进行术前快速诊断[1]。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动态增强CT检查方法,为了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次研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了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1例,最小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5.87±18.62)岁,均出现腹泻、便血、腹痛等临床症状。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covery ST 8排PET/CT扫描仪和GE Minitrac回旋加速器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放化纯度需超过95%。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时,将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显像剂经静脉注入,注射剂量为296~555MBq,注射完1h后进行全身显像扫描,CT扫描的电压设置为140kV,电流设置为150mA,层厚设置为3.75mm,扫描时间为0.5s/r,PET采集的模式为2D,采集时间为2.5min/床位,共采集5~7个床位,扫描范围为大腿中段至颅部顶端,将获取的图像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校正,并融合CT、PET图像,得到最终图像,由至少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阅片,作出诊断。

1.3观察指标

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术前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计算术前PET/CT显像检查对肿瘤TNM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诊断准确性=各分期真阳性例数之和/总阳性例数。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采用McNemar检验,即配对卡方检验,对诊断结果进行四格表设计;肿瘤分期的诊断准确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

2结果

2.1术前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结果分析

120例疑似患者中共有107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术前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13%(105/107)、92.31%(12/13)、97.50%(117/120),存在1例误诊、2例漏诊。见表1:

3讨论

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结直肠癌的发病早期往往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往往会被忽视,待临床症状明显时,结直肠癌往往发展到中晚期,此时恶性程度高,癌细胞往往发生扩散和转移,治疗难度增大,预后效果较差[2],因此,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结直肠癌病变肠段进行手术切除,可有效遏止癌细胞的扩散,但在手术前需对结直肠癌的分期进行明确,以明确手术方式和手术切除范围[3]。目前,术后病理诊断是结直肠癌的诊断金标准,可对结直肠癌进行准确诊断,对肿瘤分期进行有效判断,但这种诊断方法只能在手术后进行,无法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故寻求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极为重要。

CT检查是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单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常规CT检查由于受到结直肠内容物的干扰,对结直肠内病变情况的显示不够清晰,故临床上还需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加强CT扫描。18F-FDG是一种常用的显像剂,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在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中,主要是通过将18F-FDG注入患者体内,使18F-FDG在肿瘤病灶被高度摄取,从而有效强化肿瘤病灶的轮廓和边界,使其在影像图中得以清晰显示,这种增强扫描方法可有效消除结直肠内容物的干扰,对结直肠内病变情况予以清晰的显示,对肿瘤分期进行明确,具有快速、便捷、无创的优点[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13%、92.31%、97.50%,且其对肿瘤TNM分期的诊断准确性为83.18%,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实了术前PET/CT对结直肠癌的显著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术前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对结直肠癌的术前临床分期进行有效判断。

参考文献:

[1]田墨涵,王大龙.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6):564-567.

[2]王大龙,于丽娟,田墨涵等.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70-74.

[3]崔兰兰,蒲竞,徐香玖等.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3):60-63.

[4]张毅勋,李耀平,赵铭等.结直肠癌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9(12):2210-2214.

[5]葛继元,张建,吴仪仪等.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中的价值及诊断标准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7):65-69.

论文作者:彭翔,谢爱民,莫逸,叶慧,郑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18F-FDG论文_彭翔,谢爱民,莫逸,叶慧,郑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