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学经典朗诵的中学生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_李振国

基于国学经典朗诵的中学生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_李振国

摘要: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是国学经典著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思想、大智慧,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文化时体会和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他们受到影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懵懂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德慧智教育有无法推卸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在国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讲诚信,懂得感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关键词:国学经典朗诵;中学生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国学经典知识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哲学知识,国学经典知识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运用国学经典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提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远大的思想抱负,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中学生精神建设的发展。

1朗诵国学经典可以充分了解国学经典的教育作用

国学经典涵盖了我国人民在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经典,是具有权威性的典型著作,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教育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朗诵指的是读书、思考这两方面内容,朗诵指的是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设身处地地思考国学经典中的场景,一旦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纠正一些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渐渐加强。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朗诵绝不是简单地将书中的内容复述出来,也不是单一地朗读,而是要学生体会古人的心境,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塑造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朗诵国学需要的是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声音释放出来,并不是默读。在大声朗读的时候,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人吟诗之趣,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吟诗咏赋的场景。可见朗诵与国学经典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的解释之上,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使得学校的教育宗旨得到贯彻执行。

2国学经典朗诵的中学生素养提升策略

2.1加强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积极诵读,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拓展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和发展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国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功能。1)通过朗读来体会国学的教育作用国学经典对学生具有德育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使他们在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深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和人生观。在诵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把自己融入到其中的情境中,提高分析和思维能力,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加强教师诵读国学经典的能力由于国学经典的诵读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并深人探究其中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学校也要注重提高教师对国学的诵读能力,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让优秀教师介绍诵读经验,提高国学经典对教师的影响。

2.2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以体验人文

通常而言,国学经典是较为高深的,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遣词造句的特殊形式,亦或者是古汉语的多个含义,皆能成为诵读经典过程中所遇的难题,这时便需要外界辅助工具的帮助,简化国学知识点的盲区,使得其更加通俗易懂,便于中学学生吸收。此时,就可以通过体验式人文教学方式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利用声音、形体、图像、动画等等形式开展内容教学,便于阅读。例如,诵读《蒹葭》一诗时,便可以将对应的景点展示给学生观看,便于体会诗中的情绪,了解其描绘情景。通过现实存在的事物让学生体验人文,以便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引导感悟,理解情感

国学经典知识中有许多内涵和人生哲理,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中学生,使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经典国学知识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让中学生理解,中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很难理解“罔”“殆”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罔”和“殆”的含义,“罔”和“殆”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掌握重点字含义,促使学生对整句内容含义的掌握,也能使中学生了解其中的辩证关系。由于一些国学经典知识对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中学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就应该切记生搬硬套,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合理性的点拨。同时,中学教师也可以运用国学经典中的礼仪知识来规范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例如,在“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句话,讲解这句话时,中学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其中含义“父母教的知识,要恭敬的倾听,父母批评教育时,应该虚心接受”,这有利于中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用经典的国学知识规范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用“弟子规”中的知识教导中学生行为道德,使中学生将自身的行为习惯与“弟子规”中的行为习惯进行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促进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4朗诵国学经典,利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国学经典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学经典中强调孝道的语句很多,也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孝道的重视,国学讲授了做人要善良,对待父母要孝顺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生哲理还有很多。学校在开展朗诵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加强对学生孝道的教育,仅仅是教师的口头教育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在自我朗诵的时候体味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起到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2018年,我班学生在三学三立活动中,始终牢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虔诚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可见,朗诵国学,不但要秉持仰慕的心态,更是要带着理解学习的态度,对于一些看起来浅显易懂的道理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在其中学到一些深刻的做人之本,才能在其中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观的归宿。

结语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分析怎样运用国学经典知识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多读多记,强调背诵、指导阅读,了解意境、引导感悟,理解情感、多种方式,激励朗读、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等具体措施,对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望此次研究内容为运用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中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继红.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及其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147-149.

[2]邢利红.普通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学校的挑战与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16-18.

[3]张婉文.舞蹈啦啦操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05):24+26.

[4]陈培霞.完善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06):39-41.

[5]焦志远.谈激情跑操对提中学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5,(04):114.

 论文成果归属: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160486)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李振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基于国学经典朗诵的中学生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_李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