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卑情结的调适_自卑论文

中学生自卑情结的调适_自卑论文

对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中论文,自卑论文,心理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正是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被认为是第二次断乳期。其成长过程必然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当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时,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心理上的消极自我暗示,具体表现为:

学习生活中受挫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如成绩落后、交往受挫、常遭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同学的挖苦、奚落等,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于自己的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内心。

生理上的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中学生常因身体的缺陷残疾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于是感到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此,不敢主动交往,而封闭自我,离群索居,暗自伤心落泪。

自我评价低引起了消极暗示。有自卑倾向的人往往过低的评价自己,越低评价,越自卑,从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有的学生对自己成绩平平或不及格,得出了自己才智水平低的结论,而甘愿放弃学业上的努力。有的认为自身存在着怯懦、孤僻、抑郁等不利于交往的个性特征,在交往中就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消极心态,更有甚者,他们由于一方面或几方面不如别人,进而推断整个自我处处不如人,而更加自卑。

自卑心理的调适

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加以调适。

增强自信。自信是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要增强自信,其一,丰富成功的经历。一个人自信的强度与他成功率成正比例关系。心理学家盖茨也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自卑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自我有效感,以增强自信。其二,进行自信训练。如进行“我能行”、“我能成功”等自我暗示,以使其心境坦然,充满自信。正如心理学家马尔慈所说,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感受到的一定是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的人,感受到的一定是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

提高自我评价。自卑的学生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表现为对自己的优点和已显现出来的积极变化不能做到“明察秋毫”,反而扩大自己的缺点,以点代面,完全否定了自己。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首先,要其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补偿自己的不足,更何况哪里有高峰哪里就有低谷。一个人的优点越大,其缺点也会越突出。所以,要教育学生善待自己,悦纳自己,以确定自强、自信、自立的积极心态。其次,给予正确评价。中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依赖于他人,尤其是权威人物(如教师)对他的评价态度。如果他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表扬、奖励,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肯定自己,充满自信,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行为。相反,经常受到批评、惩罚,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再次,不要沉溺在自我批评中。有意识的自我批评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测或对过去行为的无休止的分析、自责、最终只能导致其行为的失败,自我评价的降低,自信心的丧失。

正确对待失败。自卑与失败的频率有关。学习生活一向顺利,偶遇失败易克服,但倘若“屋漏偏逢连阴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则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解决问题时,连续遭受无可预料的失败后,在解决新问题时易认输而不作努力,这被称为习得性绝望。所以,多次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又引起失败。要克服自卑心理,其一,在逆境中奋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就是生活、失败就是人生。所以,教育学生对失败不能采取放弃、倒退、消沉的自卑心态,而应采取积极的心态,不怨天尤人,不丧失锐意进取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增强努力的程度,以“失败是成功之母”来激励自己,战胜失败。其次,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家长和教师要引导自卑的学生树立这样的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这可以使其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同时,应预防学生将失败归因于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因为,这种归因方式常常使学生感到智穷力尽而自卑,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标签:;  ;  ;  ;  

中学生自卑情结的调适_自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