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论文_乞克林

浅议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论文_乞克林

身份证号码:13220119831225XXXX 050000

摘要:土木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支柱工程,土木工程灾害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文章通过对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了解灾害本质的基础上了解土木工程灾害的涵义,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自身特点、灾害的分类以及土木工程灾害的防御技术等。

关键词:土木工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有效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土木工程建设者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处理问题,对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逐渐提升对土木工程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监控水平与抗灾能力。

1论土木工程灾害

1.1土木工程灾害的涵义

一直以来,我国将自然灾害的招致体一般分为两大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通常自然灾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气象灾害:通过大气圈、水圈中的致灾体引起的,如台风、干旱、森林火灾等。二是地质灾害,它主要是由岩石圈产生的致灾体而形成的,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三是生物灾害,它是在生物圈循环过程中形成的致灾体,主要有蝗虫害、瘟疫等。同时,人为灾害按照致灾体的类型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招致的灾祸,如核爆炸、化学用品等的爆炸。二是人的行为产生过失而产生的灾害,比如交通事故、煤气爆炸以及恶劣性质的火灾等。三是人类恶意的做事方式产生的灾害,如战争、战乱、恐怖袭击等。

在长期的灾害形成系统中,人类有时候是致灾体,有时候是承灾体,同时也有可能两者都是,他们是灾害的受害者,或者是间接灾害的造成者,人类在灾害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双重角色。而土木工程也是集致灾体和承灾体于一身的显著例子。在许多灾害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往往因外力的冲击作用,首先扮演承灾体的作用,但同时,若因其的承载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因为外力的冲击作用而失效、倒塌,甚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损失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扩大了灾害造成损伤的范围,从而体现了土木工程致灾体和承灾体的双重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土木工程建筑的失效而引起的致灾体产生灾害的情况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的自然灾害并不都是自然现象直接形成的,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才能找到正确的减灾和防灾的方法。

1.2土木工程灾害的分类

将土木工程造成的灾害进行分类,可以从土木工程失效、坍塌的外部因素进行探究,从而可以分为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土木工程灾害和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土木工程灾害两大类。除了存在于地震中的土木工程安全隐患之外,还有许多的自然灾害的致灾体是由土木工程灾害引发的。比如,在强烈的大风作用下,运输电塔遭到破坏,造成我国电网的局部断电,从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在零八年我国出现的极端雨雪天气,使得南方许多厂房被迫倒闭,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人为灾害中引起的土木工程的致灾体,可以进一步分为:技术过失、行为过失以及恶意行径等方式。

2土木工程抗灾水平较低的原因

2.1选址不合理

有些建筑的选址缺乏合理性,建在泥石流经过的地区,或地震断层处,容易引发坍塌,因为质地不均匀的场地不适宜建设土木工程。如果迫于选址压力,只能选择此类场地,那么就要提升预防风险的能力。但目前这种能力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还不能很好地预防或阻止灾害的发生。而且要想建设完备的监测与预防灾害的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过高的建设成本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少损失,最恰当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地避开高风险的场地,在建设工程前就应做好规划,选择合理的场址。在汶川地震时,北川县城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这个地区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和滑坡,不适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

2.2设防标准不科学

设防标准影响工程的抗灾程度,较高的防灾水准有助于提升工程防御灾害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1976年,唐山市受到地震的影响,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出现此种现象,也许是设计者与施工者受到当时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制约,或对此地区地震程度的判断有误,建筑物基本上没有对地震设防,进而造成严重的损害,使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为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土木工程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较低水平的设防技术可能会使整个工程失去效用。

2.3违规施工与管理不善

土木工程建设既要选择合适的厂址,也需要制定精确的施工计划,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制定严格的施工准则以及实施全面监控的施工管理是确保工程建设有效完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广大群众负责的表现。但土木工程建设常常会出现不合乎规范或标准的操作,进而导致各种问题或多种工程事故的出现,为工程建设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此外,工程建设完成后,在使用期间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工程维护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土木工程有其特定的适用标准,但部分管理部门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引发一些事故。由此可见,土木工程的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土木工程防御措施的探讨

3.1了解灾害荷载的破坏性

灾害的荷载破坏性,以地震为了解,灾害性的荷载就是地震荷载,人们对地震荷载的作用了解将近百余年的时间,地震的重要理论研究是关于二十世纪初的等效水平静力的荷载,这一项理论研究,奠定了我国抗震设计的初步规模。渐渐地,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不断深人,能够逐渐了解到它与工程结构力学密切相关,并经历了反应谱、时程分析、线性动力等一系列的反应理论,形成了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些震核表达方式。伴随着许多已经量化的地震作用指标,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地震的破坏作用、复杂性,从而,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3.2强化抗灾能力设计

抗灾能力是土木工程需具有的重要能力,而抗灾设计能力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的能力。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设计人员要具备判断灾害程度的能力,依据工程建设场地的实际地质状况,利用科学的仪器准确地制定施工标准,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抵御灾害的对策。首先,要对防灾、防火措施做出技术设计,提升工程的防灾能力。其次,要在有限的物质条件支撑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场地的地质规律。最后,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准确分析出可行且可靠的实施办法,进而制定出严密的操作流程,使管理者或施工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有章可循,可以严格按照规范做事,减少失误。

3.3做好灾后工作

在灾害发生后,善后处理工作也是极其必要的。对于在建的土木工程而言,灾后工作主要包括灾后恢复生产与重建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灾害发生的具体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致使灾害发生的原因,据此研制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尽早恢复正常建设。此外,相关人员应从灾害中积极汲取经验,以此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尽可能从源头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做好防灾工作。在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前,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应明确规定此项工程的承重量,以及正确使用的方式,避免出现误用现象。同时,还要做好后续维修与完善工作,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施工安全与有效管理。

结束语:

土木工程灾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它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种灾害,在我国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土木工程灾害的防御问题,通过解决土木工程的灾害性问题,来推动自然灾害防御科学的发展,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深刻认识土木工程灾害的危害性,并运用科学的高水平技术解决土木工程灾害问题。

参考文献:

[1]石若利.土木工程的灾害及其防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232.

[2]李长青,洪皓飞,徐井良.光纤技术在土木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7):120.

[3]张翰南.土木工程灾害防治-防排水施工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7(02)230.

论文作者:乞克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浅议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论文_乞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