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论文_谭琳琳

谭琳琳(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护师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从我院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将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把无并发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本组有69 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存活,存活率为88.46%。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观察组的术后住院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间能够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70-0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低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1]。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为了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我院随机抽取了78 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其中男48 例,女30 例,年龄为0.5~8 岁,平均年龄为(3.4±0.6)岁;有38 例患者的体重超过10 千克,40 例的体重低于10 千克。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口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心脏畸形矫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将患者右侧抬高(70±10)度左右,并将右上肢置于头架之上。在右侧腋前线和第6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到腋后线和第3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行右腋下皮肤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为8 厘米。进胸部位为胸大肌和胸小肌的深面到第4 根肋骨的上缘,在操作过程中随时需要对乳内动脉进行保护。随后采用湿纱布将右肺轻轻向后侧推,让心脏充分暴露。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建立体循环,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

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改良液行保护心肌。体外循环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需要采用全血预充,还要加入适量清蛋来增强胶体的渗透压[3]。将磷酸肌酸加入到心肌保护液中可以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手术完成后,采用笔式针法缝合切口。由于小儿患者的心肌组织非常娇嫩,应尽量避免心室切口,如无法避免也应适当缩小切口长度,以免对患者的心肌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对于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切口可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生存率、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和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PASS17.0 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 检验,计量资料用± 标准差( ±s)表示,进行t 检验。

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存活率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

2.2 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对比超过10 千克的38 例患者中有3 例死亡,死亡率为7.89%。40 例体重低于10 千克的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1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体重超过10 千克患者显著低于体重不超过10 千克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情况在本组78 例患者中,有32 例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出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但没有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作为观察组;剩余46 例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分钟)(x±s)

3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对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随着外科手术和心肌保护技术提高及体外循环设备的更新,低体重小儿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逐步提高并在国内广泛开展。常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干预,但是由于手术治疗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患儿耐受性极差,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进程。

早期手术可减轻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脑、肺、肾的继发性损害。有研究表明,小儿先心病手术死亡与年龄、体重和畸形的复杂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在本组研究中,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所以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危重先心病致患儿低氧血症、酸碱失衡进行性恶化、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内科治疗难以见效者应早期手术[4]。

同时在本组研究中,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表明早期的手术治疗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是有一定疗效的。证实了上述观点。有研究还发现,对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采用药物治疗就能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动脉压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育情况良好的患者也需要进行随访,延迟1 年进行外科手术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另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可在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降低患儿术后感染情况的出现率,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1] 徐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8(23):1591-1593.[2] 林春旺,翁晓阳,曾祥林,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血浆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截断点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1):3595-3597.[3] 时胜利,陈志平,冯东曚.64 排CTA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3,08(25):1288-1290.[4] 秦雅莉,杨敏,胡可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09):1471-1472.

论文作者:谭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论文_谭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