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家庭观及价值论文

孙中山的家庭观及价值论文

孙中山的家庭观及价值

◎赵丽华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组织的最小细胞,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并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代中国,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破产,传统的家庭结构被打碎,新的家庭结构亟需建立。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希望打破传统的家庭结构,但对于当时一些具有西化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展的以脱离家庭为目标的 “家庭革命”,孙中山则表示反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家庭观。

一、家国关系:由家族而国族

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家族观念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家族是专制主义的基础,应该消灭它,另一派希望剔除家族的宗法性,而将它建设成现代的互助团体。孙中山显然属于后者。

在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孙中山看到了由于中西方家庭观的差异而引起的对于国家观念的区别:西方社会家族观念淡薄,而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密切,传统中国社会却恰恰相反。孙中山对西方社会的这一特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欧政使国与民相系而不离。某居、某婚、某生殁、某何业、逮财若干,公之籍各具,无或取征于家。其为家也简,二世以上恒异处。人视其族,亦恒不独亲,是去极治乃甚修,而于国之治,为能范围其民而不涣者也。”而在中国,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是 “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族”。

在孙中山看来, “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中国传统社会只注重家庭而忽视了国家,所以导致了国家一盘散沙的问题。但是,孙中山也看到了家族的存在不仅弥补了传统政治无法将人民合为一体的缺失,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家族的励志合群功能,可以引导向使 “国与民相系而不离”的现代社会体系。只要将中国的这种传统利用好,也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有很坚固的家庭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好观念推广出来,便可以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我们要结成大团体,便先要有小基础,彼此联合起来,才容易做成功。我们中国可以利用小基础,就是宗族团体。此外还有家乡基础,中国人的家乡观念也是很深的……依我看来,若是拿这两种好观念做基础,很可以把全国的人都联络起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便先要大家去做。中国人照此做去,恢复民族主义比较外国人是容易得多。”孙中山希望能够以自己的革命理想,将现代性注入传统的家族观念与家族制度中,并使得家族自身也产生现代意识,以改造后的家族观念服务于国族构建。他从传统家族观念中,剥离出有助于现代民族、民权、民生的内容,使家族建设具备现代国家建设的宏大意义,推动中国社会在基础的层面上向现代转型。在 《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已明确表示要将家族主义改造成国族主义,发挥 “宗族”与“家族”的凝聚功能,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进而建立现代的民族国家。

二、提升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妇女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妇女的社会地位对于家庭和社会变革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近代中国妇女在 “三纲五常”等封建宗法伦理的禁锢下,不仅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也不能独立,且蓄婢、纳妾、为娼、缠足等封建陋习也严重地摧残着她们的人格和精神。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更没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

2015年8月,随着广东省新定价目录的颁布,政府放开了绝大部分药品价格,标志着制剂价格的制定进入实行市场调节价阶段。医疗机构可根据制剂成本、制剂价值、市场情况自行制定价格。

家庭伦理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夫妻之间的关系。孙中山对于夫妻之间的伦理论述不多,但如前所述,他一生致力于男女平等,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提倡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孙中山主要围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以 “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提出 “对于家庭,有孝顺父母、亲爱家庭的责任”。

孙中山认为男女的地位应该平等,强调 “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这种平等 “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更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使蓄婢、纳妾、买卖人口等社会丑恶现象明显减少。他倡导的男女平权、反对缠足、禁止蓄婢、纳妾和买卖人口等妇女解放思想,维护了妇女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大大消除了妇女依附于男子的自卑心理,有利于妇女享有同等的社会权利。

孙中山对于妇女解放的重视,不仅在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男女可望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可成此共和民国”,而且,孙中山希望女子与男子一样,担负起救国的责任。他说: “从光复以后成立了中华民国,这个民国便是我们的国家。当中的国民有四万万,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就是四万万人之中,有二万万是女人。从前满人作中国皇帝的时候,不但是女人不能问国事,就是男人对于国事,也不能过问。经过革命以后,才大家有份,大家都可以问国事”。

该如何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呢?孙中山认为,首先应该重视女子教育,使 “妇儒 (孺)亦皆晓诗书”,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他强调妇女教育是获取男女平权之本,主张男女平等教育、妇婴教育。其次,孙中山还积极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以此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并将男女经济地位的平等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还主张妇女走出家庭,积极投奔到社会工作中去,要 “人人都能够做事”,这样才能使 “人人都有饭吃”,以此确保妇女阶层的经济独立,真正实现妇女解放。

对于中国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处境,孙中山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少年时的孙中山在目睹姐姐缠足后便表示了 “愤愤不平的抗议”。他为保卫妇女的人权、提高妇女的地位作了长期、坚决的斗争,并确立了 “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的奋斗目标。

此外,孙中山更看重妇女在家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点,已有学者对此做过初步的研究,并归纳为:1.母教为子孙贤孝的关键;2.表彰贤母为人伦的表率。妇女不仅要通过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谋求自身的解放,还要担负起重要的家庭任务,为革命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这一点上来说,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显得特别重大。

随着妇女的解放,不仅对于妇女直接参与社会革命有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社会革命都有重要影响。女性与家人共同参与革命,跟女性待在家中恪尽妇道、拒绝亲身参与革命,对于革命都有所帮助,前者对革命的贡献当然毋庸置疑,后者却是提供了男性在参与革命时无后顾之忧的精神支柱。孙中山先生所表彰的贤母,更贴近第二种类型。女性在革命中所担任的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关系,从前者来说,家庭的人际关系促使女性更有机会接触革命,走向革命运动;从后者来说,家庭的责任和感情也使女性拒绝或无法走入革命运动。因此作为家庭重要成员的女性,和国事之间所存在的相互辅助又相互削弱的关系并非天平的两端,而是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国家体制中的复杂接轨。

在本次设计中,把室温标准值与当前室温值的差值e和差值变化率ec作为输入值,输出值取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Kp、Ki、Kd的偏移量,其中Kp控制器的比例系数,Ki为控制器的积分系数,Kd为控制器的微分系数。系统模糊PID控制图如图3所示。

对于全体的中国人来说,在清末救亡的紧迫时间感中,国事自然应当优于家事,这是大原则,然而女性被赋予的家庭责任在不耽误国事的情况下,却可以优先被完成。

新型的审批模式的平台必须支持电子印章技术的实施与应用,随着电子印章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印章技术也得到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和监管,让电子印章技术得以推广与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基础。

三、构建以 “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

信是假的,我伪造的,老牛叔,我对不起你。刘青山那句信是假的,我伪造的,没说一百次,至少也说了九十九次。

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孙中山指出, “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孝,是家德,是人民普遍赞扬的中华民族美德,孝敬亲长,奉养父母是人类所具有的高尚道德。孙中山认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没有过时,要继续发扬。他说: “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 《孝经》所讲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国是合计几千万的家庭而成,就是大众的一个大家庭。”孝顺父母和热爱国家是一致的。只有国家巩固富强,才能使每个家庭生活幸福。在这里,孙中山看到的不只是在家庭中要敬重父母、尊敬老人,更看到了这一伦理道德对于国家强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家庭中构建良好的家风,社会稳定、和谐才能实现。

孙中山认为,除了那些 “三从四德”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及父死守制三年等封建观念必须抛弃外, “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孙中山从民主革命的要求出发,提出了 “孝”的道德规范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不是 “父为子纲”。这既吸取了中国传统的伦理美德,又剔除了封建糟粕,将其转化为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家庭伦理观。

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无疑对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孙中山希望联合家庭、宗族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这在当时看来有一定的可行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孙中山的家庭观自然有一些局限性。但是他看到了家庭在民族解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对传统的家庭结构进行了适当的改造,这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他关于家庭功能的认知和家庭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样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新时期,我们要做好家庭建设,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汇聚起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目前,冠心病作为一种老年疾病,具有猝死率高以及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通常由心脏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等所引发,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现代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脂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并有助于减少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赵丽华,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责编 刘玉霞)

标签:;  ;  ;  ;  ;  ;  ;  ;  ;  

孙中山的家庭观及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