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探讨论文_刘晓娟 通讯作者:黄丽

浅谈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探讨论文_刘晓娟 通讯作者:黄丽

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关键步骤是实现安全有效完全经口喂养。新生儿的经口喂养困难在住院期间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此问题依然继续存在,表现为厌恶经口喂养和长期喂养困难,这将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新生儿口腔内、外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称之为口腔运用干预,对唇、颌、舌、软腭、咽、喉等和吸吮、 吞咽、呼吸相关的组织及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其目的改善口咽感官功能,有效促使新生儿的经口喂养的实现。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在临床应用的现状总结如下。

1、概述

相比较国外发展成熟的口腔运动干预,主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是危重儿经口喂养的方式选择的一种。第一,由 Beckman建立了一个口腔运动的网络,提供一些口腔运动的评估和干预相关的视频[1]。Fucile 等人依据Beckman 口腔运动干预方法,拟定了关于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本研究中,定义了对26 - 29周早产儿的干预措施,并结合一些Beckman口腔运动干预措施,干预步骤从11步简化为8步,时间从15分钟减少到5分钟,其中,包括非营养性吸吮2分钟。在我国,口腔运动干预主要是针对于吞咽困难和喂养不耐受方面的新生儿。

2、新生儿口腔运动理论基础

2.1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t,ALS) 的统合发展理论

此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受到的主要刺激是和环境相互作用。开发一个互动模式,对其产生特定的反应刺激,如触摸、光线等[2]。哺乳动物的吸力主要由吸力中心模式发生器控制,吸力中心模式发生器的活动可逐渐受到口腔刺激产生作用。当感官刺激传递到婴儿的口腔感觉器官时,它们被口腔机械接收器编码,刺激中枢模式发生器,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进食方式。

2.2 发育性神经学理论

此研究表明,哺乳动物早期感觉丧失可能影响短期或长期神经发育,单纯管喂养不仅能延迟经口喂养,而且还会失去吸吮的过程和口腔发育方面的影响刺激。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很容易造成不良的经口喂养,这些患儿的喂养困难大多都是暂时性[3]。造成此结果是因为使用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合并胃管,进而导致较弱的口腔吞咽和舌头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概率增加,可以改善口腔运动干预的进食方式。

2.3 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 Pickler

对早产儿建立喂养模式,对喂养的准备工作、喂养经验和喂养效果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研究表明,奶瓶喂养准备可以预测早产儿的喂养结果,并且可以根据以往的喂养经验进行调整,新生儿神经的成熟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喂食前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决定于新生儿某次的奶瓶喂养是否顺利完成。Hil1提出早产儿奶瓶喂养效能模式,将经口喂养准备有关因素规划为:喂养活动、相关干预措施和个体因素3类。其中,口腔喂养的主要指标就是个体健康状况,喂养的情况是反映新生儿口腔准备是否良好,口腔运动功能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有着密切关系[4]。伴随着胎龄的不断发育成长,其口腔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喂养性能也也随着提升。进而,实现经口喂养的关键环节就是改善口腔运动功能。

3、新生儿口腔运动开始干预时间

本次研究将早产儿平均划分成2组进行(观察组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平均3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观察组新生儿的经口喂养奶量 >5 ml 开始实施口腔运动的护理干预,在 Beckman 理论的基础上减化干预步骤,每次时间为5分钟,在喂奶后 1 小时进行,每日 1 次,连续 7天。结果显示,观察组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的胎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口喂养过渡阶段所用时间明显减少。

4、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

4.1 口腔刺激

实施口腔刺激干预是为了刺激口腔内的神经纤维,增强口腔感知能力和反馈,对口咽肌力有效提高,进而促进原始反射的建立口腔感知和运动功能,对发育新生儿口腔喂养能力有效加快。

4.2 非营养性吸吮

在新生儿口中放入安抚奶嘴,使其进行吸吮,通过接触物理乳头,引起视觉和感官刺激,增强儿童口腔肌肉的吸吮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吸吮能力。或者把你的手指放在孩子硬腭的中央,刺激上颚,触发吮吸动作[5]。同时,非营养性吸吮也可刺激新生儿舌脂酶的分泌,有效促进脂肪的吸收,加速胃排空,缩短胃肠道的中转时间,缩短管饲向经口的过渡时间。同时,非营养性吮吸可以锻炼新生儿的吮吸吞咽反射。

5、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与神经发育的关系

新生儿的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和神经发育的结局密切关系。Schonhaut等人指出新生儿发育迟缓的风险与新生儿的胎龄成反比,出生时的胎龄越小,神经发育迟缓的风险越高[6]。新生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对口唇、颊部、舌、上 腭、牙龈等口腔内、外组织的按摩和叩击,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协调新生儿的感官运动, 增加各肌肉群力量,从而改善吸吮 - 吞咽 - 呼吸三者间的协调,促进口腔肌肉和周围骨骼系统的神运动发育。同时,口腔运动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行为状态,使其增加睡眠时间,减少烦躁的状态。新生儿的口腔中有大量的感觉器官[7]。在口腔运动干预中,感觉接收器可以接受到外界的刺激,促进功能性神经通路的建立,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效促使残馀神经的形成,进而增强口腔运动的协调能力,提高新生儿的口腔喂养能力,对新生儿吞咽功能进而完善。

参考文献 :

[1] 李琳琳,张胜男,孙静,等.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 , 2017, 21(6): 38-41.

[2] 司徒妙琼,李智英,谢巧庆,等.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 2016, 15(3): 36-39.

[3] 肖文,王卫平,徐燕飞,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 2018, 52(10): 78-81.

[4] 汤晓丽,杨江兰.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4, 21(13): 42-46.

[5] 刘树艳,于燕,刘文红,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16, 19(5): 763-766.

[6]吕天婵,张玉侠.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 2013, 48(1): 86-89.

[7] 李琳琳,陈京立,崔国凤.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 2016, 31(14): 1266- 1269.

姓名:刘晓娟 出生年月:1984年05月10日性别:女,籍贯:福建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儿科 寄刊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万寿路113号702 邮编:631000 电话:13959275167 邮箱:31614158@qq.com通讯作者:黄丽

论文作者:刘晓娟 通讯作者:黄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浅谈新生儿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探讨论文_刘晓娟 通讯作者:黄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