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_逻辑顺序论文

论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_逻辑顺序论文

浅论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战略规划论文,顺序论文,逻辑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5.01.006

       在我国教育从大走向强的背景下,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而有个性学生”培育要求下,在“十三五”即将启动的重要关键期,中小学需要“谋定而后动”,以战略规划引领学校办学特色、办出个性、办出优势。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侧重于中长期规划(一般是三年以上的发展规划)的思考。通常,一个组织的规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战略性、操作性和战术性规划层次。[1]4本文中主要分析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由愿景、使命、目标、战略和行动计划等内容组成的规划,一般以书面文件记载。[2]一个优秀的、能够指导未来发展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二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需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逻辑顺序。

       一、从学校理想到学校理念的分解——把握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的预设性

       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制定,首先得对学校发展的理想进行预设。学校对一个发展时期想要达到的理想预设,其实质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选择。这种对学校发展理想的预设,要求选准适合学校发展的定位,并分解成可以操作、内涵明确的理念。选准定位的预设与设想,学校应坦诚、真实、公正地面对所处社会环境、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战略规划在变化无常的环境里产生,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我们越是真正把它看成一个人为过程越好),没有人能够成功预测未来,问题肯定会发生。”[3]14也就是说,在学校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中小学战略规划能够引领学校在面对问题时清晰地了解有哪些选择,关心用什么方式来成功地实施战略规划,这样就会增加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成功的几率。

       中小学战略规划中树立学校育人的某种理想,是一种对学校发展价值追求的解读。这种理想可以在学校未来发展中显现自身在所处领域中的个性与独特价值。从学校发展的预设理想,到能够为学校决策者、管理层以及操作层面共同认可的理念,需要战略规划决策者、制定者为学校可能达到的理想构建一个学校发展理念支撑框架,这个内部结构包含对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思考。

       中小学战略规划中树立的理想怎样变成一个完整的理念框架?首先是对学校规划追求理想的办学理念解读过程。譬如,一所中学要成为所在区域的科技特色学校,在办学理念解读上就要思考所处区域、所处时代、所处传统的情况,找到合适的表述方式,如把学校办成全面基础夯实、科技素养领先的区域特色学校。这个过程既需要时间积淀,又需要聚集智慧。其次是对学校规划追求理想的育人理念解读过程。育人理念既是对学校追求的教育理想的直接反映,也是办学理念在育人上的具体显现,如区域领先在育人上体现在哪些学科有优势,在人的发展上哪一或哪些方面表现得突出,包含人文见长、探究意识、艺术修养等多个视角;哪些育人核心要素的培育有其引领性,体现在学生哪一核心素养的领先上,是通才还是专才,专长又显现在哪一个方面,包括数学素养、科技素养、信息素养等多个视角。最后是对学校规划追求理想的管理理念解读过程。无论是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的预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思想来达成与引导,在学校理想转化为学校理念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管理理念的思考,如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统一,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整合,坚持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创设等。

       从学校发展的理想追求到学校发展具体理念的诠释过程,是一个通过调研、分析等方法进行提炼、发散、聚合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决策者与战略规划制定者在思考预设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可能性上要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学校与环境的关系;学校与传统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个性的关系。譬如上海中学作为有着近150年发展历史的名校,在21世纪的学校发展中提出了“构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的发展理想。这一理想分解成办学理念,解读为“以世界一流为参照系,立足于整合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全面深化乐育菁英的办学理念与理论框架”;在育人理念上则进一步诠释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思、能、行诸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以高素质、强潜能为核心,为他们日后有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打下早期基础”;在管理理念上则坚持法理情的合一,注重国际教育与本土教育的融合,强化以质为主的激励。[4]

       二、从学校理念到发展使命的理解——关注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的坚持性

       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制定,不仅需要梳理清楚学校理念的结构框架,而且要对学校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承担的育人使命有深入的理解。只有对育人使命的深入理解,学校追求的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才有价值,才能激励学校战略决策者、制定者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困难的坚守。持久执著地去寻求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方略,推进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的坚持性。在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对学校发展使命的理解与坚持,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寻求一种对学校使命的多方理解达成的过程。

       从对学校发展理念的认同,到对学校发展使命的理解,同样是一项战略性的活动,其本质是对学校发展理念朝向具体目标分解与模式选择的持续理解、不断内化过程。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中学校发展使命的认识达成多方理解,是一个不断否定、肯定、否定、肯定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战略决策者、制定者通过多方智慧聚集的学校发展理念到学校管理层、操作层的理解达成,是一个不断认识、研讨、磨砺的理解过程。这有助于对既定理想、理念、目标的不断修正与坚持。对战略规划的坚持性,也是对学校发展使命实现对于学校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的表现,“制定一个广泛接受的行动规划至关重要……新的学术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宁为今天的竞争花费大量的钱财,却在关系到将来的强盛和超越他人的事情上斤斤计较,是愚不可及的。”[5]91

       从学校理念到学校发展使命的理解,这一过程的坚持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学校发展使命到各方面认同、理解之前,必然经历许多质疑、遇到许多难题,解释、分析、理解这一过程是艰辛的。这需要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者持续坚持,不能气馁,只要认定所选择的理念是正确的,对学校发展办出特色、个性有利,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二是在学校理念走向学校使命树立的多方理解过程中,学校使命的内涵、外延在听取意见中不断修正、提升,坚持在发展中前进,绝不一成不变、墨守旧说,推陈出新。如某一个学校先定位于“在全市初中学校中发挥示范辐射以及品质发展的引领作用”这一使命,后经过商议,认为这一使命对哪一方面的示范辐射与品质引领不明确。由于该校在探索与实施初中生绿色评价有特色,因而确立了“努力发挥绿色评价导向下内涵发展的示范以及品质发展的引领”的发展使命。

       对学校发展使命的深入理解,促进了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的坚持性。作为育人场所的学校,怎样从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身的育人使命,并加以坚守与坚持,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制定,要注重对学校发展使命的理解,努力寻找在细分领域的新位置,如上海市民办小学的佼佼者——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就明确了“尚德、益智、添能、立人”的发展使命。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的坚持性,要让参与学校变革的各种成员的能量与学校使命之间达成一致性,让每一个人置身其中就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为完成学校变革的使命做出持续努力。

       三、从学校使命到理性模式的选择——促进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的协同性

       对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来说,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理想、理念、使命的具体模式是多样的。可以选择某一或某些学科领域的特色发展模式,也可以朝向文理兼通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指向某些专门技能、特长发展领域的,也可以关注基础学科应用领域的;可以强调实验发展的专门性(如设置科技、工程、航空航天、法学等专门领域实验班或实验组),也可以探索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模式;可以选择学校与学校间强强联盟或合作,也可以走国际教育与本土教育融合发展之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在选择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传统、实际与未来走向的可能性,考虑发展模式组成部分(如课程改革、教学发展、组织形态、技术革新、创生机制、教师专业、评价体系、资源优化)各要素的协同发展,促进理性模式的选择,形成模式生成的自适应系统,给予学校发展足够的拓展与延伸的时空。

       所谓“协同性”是指通过协同合作,找到各部分之间普遍存在的更高层次的必然性、有序性,它们导致新的结构和新的模式。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能够从对学校使命的认同走向学校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从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按照协同学的观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协同性,就是要找到实现学校发展理念各部分要素之间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洞察、选择。其实,“新的洞见早就潜伏在意识之中,但它们是像闪电一样突然显现的。人们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印象,这里有着类似于我们从协同学的其他领域中所知道的一种过程在起作用。通常涨落(恍然大悟)出现的一个新的序参数(也即新思想),能够制服、联系和支配各个方面。但这一切又显得完全是自组织的——我们的思想也自组织成新的洞见和新的知识”[6]。

       所谓的“新的洞见与新的知识”的形成,就是对多方理解达成共识的学校发展理念落实的理性模式选择。学校所选择的模式各要素之间是否协同的关键在于能够找到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序参数,也就是新的思想核心,足以让各要素往更高的方向运转。这种运转的生命力与创造性在于其能够根据外在环境、时代的变化与内在需求变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产生自组织能力。也就是说,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在选择落实学校理想、理念与使命的模式上,既能选准自身发展的模式,又赋予选择的模式有生命力。这样的模式选择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有内驱力的。

       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发展模式选择,需要明确理念、使命落实到具体学校发展行为的多维要素的互动、协调。包括资源的配置、队伍的建设、组织的架构、道路的选择、文化的建构、技术的革新、实验的开展、项目的谋划等。学校对完成学校使命的理性模式选择,要充分考虑要素之间的协同性,立足于自身发展的使命。如上海中学东校是上海中学支撑上海市临港新城建设而建设的公办配套完全中学,立足于传承上海中学优良传统,立足于服务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立足于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镇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自身特色的显现,在短短六年办学里就确立了上海市初中公办教育中的领先地位。该校战略规划在德育上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学校课程上注重“学品、学知、学业”齐发展,教学上强调以高立意促进教学中的道德与智慧整合,以科技作为自身的教学特色培育点,利用周边大学、科技基地、高科技园区的力量推进学校科技项目的发展,力图形成自身的科技教育特色。

       四、从理性模式到目标体系的理顺——重视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的体悟性

       前面提到,要达成学校发展理念、使命,需要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教学、学校组织、学校师资、学校基础建设等多方面的协同,选择新的理性发展模式来推动学校发展自适应系统的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中各要素自适应系统的完善,就需要各方面发展的具体目标进一步理顺。包括学校类型目标、组织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目标等方面的梳理。理顺目标制定的原则以及目标落实所需要的实践资源,就要显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体悟性。也就是说,要理顺目标结构与体系是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从中悟出可以提升系统组织中运作效能的真谛。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体悟性,需要把理性的模式选择变成各要素可以具体操作内容的目标引领。这些目标内容的确立,不是生硬的原则,而是要指向明确,与学校发展理想、理念的达成一致。学校发展各组成内容的目标拟定,要符合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greed and Achievable(意见一致并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d(有时限的)”[1]5。这里所说的具体目标,不是指学校发展的总体办学或育人目标(此维度已经在学校发展的理想、理念层面加以分析),而是指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各组成要素或影响因素(如课程架构、教学变革、教师发展、技术支撑、资源优化、组织建设、文化传承、实验项目、管理体系、保障机制、发展评估)的具体发展目标。

       为了理顺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内容要素与影响因素,需要对学校发展各内容要素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与具体目标的制定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理顺学校发展各方面的内容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互惠关系与优先次序,可以帮助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决策者与制定者明晰各发展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目标达成的考量指标,从而推进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有效性,进而感悟学校发展战略是可落地的,而非架空的。这个体悟过程,既显现了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无比艰辛,也显现了理顺学校发展理性模式到目标体系形成的无限乐趣。

       理顺学校规划中各构成要素的具体目标架构,可以进一步显现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体悟性。现以上海市初中教育领域的佼佼者——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2013-2020年发展规划为例加以说明,该校已连续多年升学成绩处于上海市初中教育领先水平,在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以转型发展为契机,转变校长办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行为”;坚持“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强健学生的身心素养,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校长的领导能力”,把握学校坐落于全国一流城区——徐汇区的地域优势,努力探索引领上海市中心城区优质初中的率先发展、引领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明确了从“领先”到“引领”的“六个方面的引领”目标体系框架:学校德育工作引领成人成才融合,依法规范办学引领内涵品质提升,校本课程建设引领个性多元智慧,课堂教学变革引领学生潜能开发,教师团队合作引领专业发展境界,教改实验经验引领义务教育发展。这六大引领目标确立,六次修改,最终明确了学校未来战略规划的发展方向。[7]

       五、从目标体系到行动策略的理清——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的实践性

       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在理顺了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体系之后,接下来最为关键的是理清具体的行动策略。这里阐述的“理清”是学校战略规划决策者与制定者需要关注行动的设计是指向实践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最终的指向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实践运用,因而必须注重学校发展战略制定过程的实践性,即制定的目标、举措有利于学校的实践。既然立足于学校的实践,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必须关注具体措施的采取与行动,将具体的目标理顺化成有效举措的理清行动。

       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实践性,体现在战略规划制定者理清具体举措、形成正式文本时充分关注到多方面意见的听取上,体现在学校发展具体行动的设计上,体现在具体行动指导与实践运用的互动提升上。有效的学校发展行动规划的拟定标准,主要有六个方面:(1)搜集必要的信息(包括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2)所有各方面的沟通渠道清晰明确、畅通无阻;(3)所有教职员工都能够认同该项目及其目标;(4)规划会议的组织人员对规划所属层次应当非常了解;(5)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应该成为高效团队,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协同作战,以便清楚了解自己应当做什么;(6)在规划各个阶段,评估活动应该同步跟进,不能等事后再强加进去。[1]6

       在具体的学校发展行动规划制定与理清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来自传统适应者等多方面的阻力,应对学校决策者与规划制定者对变革的阻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面对,以力场分析为基本工具。“力场分析涉及三个因素:变更本身——了解变革是什么,变革影响到谁,变革影响了什么;识别支持变革的一系列力量,识别阻碍变革的一系列力量。”[3]99在力场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能够有利于分目标达成的具体举措。在具体举措的选择与判断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应善于利用灵活多样的变革途径。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把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凸显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实践性引导,在明确达成目标各要素关系的基础上,找到各要素落实的具体举措,理清战略实施的举措与做法。

       在具体行动策略的选择与编制时,广泛听取教师、专家、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共识,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显现实践性的重要一环。只有参与实施主体理解、明白了,才有利于实践,实践了才能推进学校发展战略的落实。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体系中某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具体的实验项目、行动举措去推进,要求设计的实验、项目、行动策略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指向明确可测量,注重表述的定量与定性描述的结合。如某学校要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关注校本课程开发质的控制,在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上有所思考,同时也应规定在一定时期开发的量的规定。

       总而言之,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是一个从学校理想到学校理念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理念到发展使命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从学校使命到理性模式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从理性模式到目标体系的理顺过程;是一个从目标体系到行动策略的理清过程。学校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做好以上“五重奏”,就是学校领导者与学校规划制定者分析学校传统、所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基础,不断选择在所处领域中走向特色、个性甚至卓越的过程。这也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遵循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收稿日期:2014-11-28。

标签:;  ;  ;  

论中小学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逻辑顺序_逻辑顺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